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明世界與野蠻人的思維對比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2-17 05: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國人與西方人的思維對比 (黑白先生)

  

  國人與西方人的思維對比 (黑白先生)

  在網上看到一個關於「中國人與西方人的思維差異」的段子(如圖):如果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柴呢?

  如果砍柴的是一個瑞士人會說:這是我最開心的一天,終於不用天天砍柴,和聊的來的人開開心心的聊了一天!美國人:原來人生除了砍柴,還有很多很美好的事情!法國人:我的人生不是為了砍柴,我們在討論如何擺脫砍柴的命運!

  只有中國人會說,陪他聊一天?我傻X啊,我得趕緊去砍柴!

  這個段子告訴我們:東西方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文化差異首先來自思維差異,東西方在思想源流上各自有不同的來源。

  1、中國人重叢林法則,西方人重佈道。

  由於我們是無神論,所以,國人骨子裡都是現世主義者,看看電視里演的歷史劇就明白了。社會的規則是:成王敗寇、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國人看人是分等級的,錢、權、名是判斷他人的標尺。儒家思維影響下,國人信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苦中苦就是自己不把自己當人看。人上人就是把別人當牛做馬,有朝一日自己可以作威作福。國人骨子裡從來就沒有平等觀念,內心從來就不懂尊重別人。所以注重功利的砍柴人沒工夫和放羊的閑扯。

  而西方人受基督影響,重佈道,每到禮拜都要到教堂去聽神父佈道。西方的教堂有懺悔室,進了教堂之後,就把心靈的東西向神述說。把醜陋和骯髒的東西向神訴說了,他就覺得輕鬆了。他的心靈得到了凈化。所以西方很注重人和人之間的精神交流。也就理解砍柴人和放羊人能夠歡快的聊上一整天了。

  西方几千年的歷史幾乎全是為信仰而戰,1095年11月末,對西方人來說,是個最重要的日子,教皇烏爾班二世發表了一次佈道演說,改變了整個歐洲的進程。他的演說使西方世界為之震動,十字軍東征開始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爭奪耶路撒冷,這次鬥爭持續了兩個世紀,至今也仍然存在。

  說到西方人的佈道,十六、十七世紀,遍布全球的有兩類團隊,除了葡、西的貿易船隊之外,就是不畏艱辛四處佈道的傳教士們。前者將西方重商主義的思想、思變潮流和冒險精神帶到世界的每個角落,為人類歷史的進步,為新一代大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另一類人就是傳教士,比如,他們在中國佈道,傳教,行醫,辦學。一住就是數十年。或終其一生,或不得不離開中國。中國近現代的主要大學,醫院等民生行業,都有他們開拓的足跡。

  2、中國人重面子、重人情 。西方人重人格、重規則。

  中國是熟人社會,如果砍柴人和放羊的是親戚關係,那麼立馬親切感就來了,砍柴人會和放羊人絕對會聊上一會。如果他們之間是陌生人,哪怕放羊人對砍柴人說句,今天天氣不錯。砍柴人絕對以為放羊人有神經病。

  魯迅說過,面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熟人社會,就是社會以家為中心建立,橫向關係極其發達,沒熟人辦不成仼何事,人奮鬥目標是光宗耀祖,骨子裡蔑視任何公德和秩序,混好即家天下。

  儒家的一套東西,已經浸入人的骨髓里了,說到底,兩個字,虛偽。也是巨大的假話之源。要求人給面子,就是要求人說假話。寧願聽假話。

  儒家的人情社會其實就是現代人們常說的人脈。儒家文化的精髓恰恰在於,「我」並不是一個單獨的我,而是一個置於我們之中的我,以「我」中心,不斷向外推衍的人際關係將有助於「我」在社會中地位的確立和成功。一個人維持自己的人際關係的基礎便是不斷地送出人情,繼而再不斷地收穫人情。

  講人情導致國人不喜歡遵守法律和規則。就拿排隊來說,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了,還是排不好,要麼亂擠,要麼排著排著就排成了兩隊。而且有關係的人根本都不用排隊,就有優先權。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整個社會都會遭報應的,那就是「亂」和「反」。人情下的社會,很難建立一個有序的文明制度。

  國人以人情為紐帶的社會。相比,西方社會是以契約關係為紐帶,所以西方有龐大的律師群體,總統也多出處自律師。 說到西方文明的源頭,從希臘城邦到羅馬帝國,從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再經新古典到啟蒙遠動,從法國大革命到二次大戰,希臘城邦流動的愛琴海文明,海上契約必須共同遵守的約定。羅馬的公民社會和法制原型。講究個人尊嚴以及權利和義務平等的日耳曼騎士精神和注重平等自由的美利堅清教文明。這也是現代文明的歷史進程。

  西方的教育一直很注重「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依附父母而存在,更多時候人格是平等的。我們的教育強調長幼輩分,我不單隻是我,獨立性不高。獨立人格有何重要意義?最淺顯的,就是避免奴性人格。上天造人,本來就給了人平等,給了人自給自足的一切。

  然而還是有很多人潛移默化地去依附於別人,捨棄獨立自主而乞求奴隸的待遇。這恐怕就是基督文明的西方發達國家和儒家文化代表的中國最大的區別。因此獨立人格是教育第一要務。尼采認為,「中國是巨大不滿足和變化能力幾千年來早已滅絕的例子之一」。

  3、中國人重控制,西方人重邏輯、重真理。

  國人多少有些斯德歌爾摩情結。跟傳統孝道文化有點關係。喜歡說,「養了你,你就得感恩於我。」利用孩子只能依靠父母威脅孩子聽話,讓孩子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表現和討好父母。這是一種剝削,培養的是愛的囚徒。依次展開,還有愛家愛國都帶有控制、脅迫、道德綁架,干涉個體自由。

  國人普遍缺乏界限感。有人曾說,這世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依附他人。別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強加干涉。老天的事,要有所敬畏,好好配合,天下雨就要打傘。

  西方人重邏輯思維,是從西方哲學的奠基人蘇格拉底開始,辯論就成為西方人追求真理的重要途徑,而這恰與中國的中庸之道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傳統文化格格不入。古希臘之後出現了羅馬,落馬之後出現了基督教,基督教歐洲之後出現了文藝復興,文藝復興之後出現了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的政治民主帶來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和民主思想的碰撞反過來推動了美國的出現,其中蘊含著追求生命、自由和幸福權利的真理。

  說點題外話,每次寫文章寫到西方,總有人指責我,西方也有缺點。當我說中國不足時,又總有人指責我,中國也有優點啊。其實這話等於沒說。如果地球好比一個大學校,優等生肯定有缺點,差等生也絕非一無是處。但這並不能抹殺優秀生和差等生的區別。他人不足也不能成為自己不堪的借口。要想讓自己進步,就要對自己骨子裡的執拗與愚蠢,進行批判,並強制改正,為自己刮骨。同時又要潛心研究優等生。並敞開心扉、虛心學習他的長處。

  黑白先生公眾號:heibaixiansheng333 歡迎轉發分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6: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