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皇帝一定愛國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2-16 06: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趙宗彪 史客兒

  宋徽宗是《水滸傳》里出現過多次的人物,他是大宋皇帝、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中華象徵,是全國人民效忠的對象。宋江們替天行道、忠義救國、招安投降,說穿了,無非就是表演給他看的。作為一個九五之尊的皇帝、一個言出即法的君主,他是全國人民最愛戴的人,那麼,他是不是愛國呢?

  

  也許有人說,這是一個偽問題,因為皇帝就是國家,國家就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哪有皇帝不愛國之理?如果國家滅亡了,他的皇帝就當不成了,他肯定是愛國者。

  其實,事情並不那麼簡單。

  儘管我們不能對皇帝有太高的要求,但是,要讓民眾認為一個皇帝愛國,總得在和平時期在保證皇帝驕奢淫逸的前提下能讓百姓吃飽飯,在異族入侵時能組織抵抗。但是,哪怕這兩條底線,大多數皇帝也沒能做到。

  實際上,即使不是全部,至少是很多皇帝並不愛國。

  皇帝是一種特殊品種的動物。專制時代的皇帝,將國家當成他家的私產,將臣民當成自家的奴僕,保衛國家,對皇帝是守住家業。臣子征戰,是上為報效朝廷,下為封妻蔭子。各級官吏,都不過是皇帝的奴才,替皇帝管理牛羊亦即子民、百姓的。國家是什麼?是民眾,是百姓。但對皇帝來說,他更關注的是他的位子,而不是百姓的疾苦。

  中國的第一個皇帝是秦始皇嬴政,他的惡行,人所共知。第二個皇帝是他的兒子胡亥,立下的志向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是「窮心志之所樂,以終吾年壽」。橫徵暴斂過於乃父,將中國變成了人間地獄。說他們父子愛國,恐怕秦朝沒有一個黎民會相信。

  《水滸傳》中,徽宗趙佶皇帝通過李師師、燕青、宿太尉、張叔夜等人,已全然知道了高俅等人欺上瞞下、謊報軍情的罪行,是明顯的不忠。但是,書中的皇帝大人,只對他們稍稍疏遠,既無處分,也無削職,還是讓奸臣們好好地當他們的官。因為趙佶皇帝最寵信的蔡京等「六賊」,是他大肆搜刮江南奇花異石、供他一人享樂的最得力奴才,他如何肯輕易放棄?無論從哪方面說,徽宗皇帝做的,都不是愛國的事,他是北宋滅亡的第一罪魁。

  就是宋江梁山故事的幾年之後,金人攻破大宋首都汴京,俘虜了太上皇宋徽宗趙佶和他的兒子宋欽宗趙桓,北宋滅亡。北宋的亡國,完全是趙佶的奢侈昏庸、任用奸佞的胡扯蛋造成的。之後宋室推舉趙構當了皇帝,即為宋高宗,大批漢人南渡。異族的入侵,讓北方的漢人陷入了痛苦的深淵。北上抗戰,收復失地,迎回徽欽二帝,是舉國人民的意志,也是國家的共同利益所在。所以,以岳飛為代表的抗戰派,高唱「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王師得到了淪陷區人民的支持,北上抗戰節節勝利。

  但是,就在他們要直搗黃龍的關鍵時刻,得到的卻是一天十二次措辭嚴厲的命令——班師回朝。岳飛悲憤不已:「十年之功,廢於一旦!」這個命令是誰下的?當然是皇帝陛下。但替罪羊是秦檜,他當了一回槍手,以莫須有的罪名讓民族英雄身死風波亭。為什麼趙構要下此毒手?因為他怕在北方「坐井觀天」的老爹與老哥回來,他的龍椅就得讓位,他捨不得。所以,他一直是假抗戰真議和,寧可划江而治,也不願光復河山。而淪陷區的老百姓們,誰不盼望「中央軍」呢?「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一年又一年,可憐的老百姓們,哪知道他們天天忠於的高宗皇帝趙構,所做的都是親痛仇快之事,是逆人民意志之事,是開歷史倒車之事。殺害愛國者的皇帝,算什麼呢?實際上是個不折不扣的漢奸!

  宋代的詩人們是痛苦的。他們有太多的國讎家恨。大詩人陸遊在1210年臨終之前寫的最後一首詩即是《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八百年之後的今天讀來,仍然讓人心傷腸斷。這位存詩九千多首的偉大詩人哪裡知道,造成這種「不見九州同」局面的,恰恰是他天天山呼萬歲的皇帝大人!

  

  因為皇帝代表的,並不是民眾的利益,而是他自己和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在民眾沒有選擇權的時代,沒有人會顧及他們的利益。那些皇親國戚們,在選擇皇帝的時候,常常不是選擇最能幹的人,而是選擇自己最方便控制的人,所以,嬰兒皇帝、兒童皇帝、少年皇帝屢見不鮮。

  同治皇帝死後,為什麼慈禧太后要選擇四歲的光緒為皇帝?是為了自己可以垂簾聽政,不至於大權旁落。

  當年的慈禧太後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在列強環伺之際,對洋人們說的是「寧贈友邦,不與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最後是全國人民一人賠一兩,給八國聯軍賠款四億兩白銀。但前提是繼續讓愛新覺羅一家當皇帝。滿清的廢帝溥儀,為了能重溫皇帝的美夢,不惜去東北建立偽滿洲國,甘當日本侵略者的兒皇帝,做中華民族的敵人。這種皇帝,不是徹頭徹尾的賣國賊又是什麼?

  皇帝是獨裁者。獨裁者最大的恐懼是什麼?是權力被剝奪。所以,他只要在台上,不但要提防異姓人的篡位與謀反,對自己的兄弟、兒子,照樣瞪著獵豹般警惕的雙眼、照樣枕戈待旦。在自己的權力與兄弟、子女的生命之間,他們都是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更何況其他民眾。

  從理論上說,皇帝是愛國的。但實際上,結果往往恰恰相反。

  明朝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的首領名叫也先,他兵分四路大舉騷擾內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明英宗朱祁鎮為宦官王振所惑,草率出征,結果在土木堡兵敗被俘。大軍五十萬土崩瓦解,京城裡一片混亂。這時,兵部尚書于謙挺身而出,認定社稷為重,君為輕,力主讓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監國,后即皇帝位,以斷了也先以皇帝要挾的野心,然後親率大軍,組織自衛反擊戰。

  

  但是,被俘的英宗卻已投敵,成了貨真價實的漢奸,反而帶領敵人南下,一路誘降。鐵心抗戰的于謙,根本不承認他是當今的大明皇帝,嚴辭斥責。雙方對峙幾年,最後以于謙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完全勝利和敵人放回了沒有利用價值的老皇帝英宗而告結束。我們無論於公於私上說,于謙都是社稷功臣,是民族英雄。但是,失去了皇位的英宗對於謙恨之入骨,最後乘弟弟景帝生病之際,發動「奪門之變」,搶回了皇位。搶回也就搶回了,反正是你朱家的私事,但這個壞傢伙,居然捏造了「意圖謀反」的罪名,將當年擁戴弟弟景帝的于謙先砍手足,然後殺死。因為「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所為之事,利了民眾,利了國家,利了民族,但是,惟獨損了他朱祁鎮的皇權。這樣的混賬皇帝,能說是愛國嗎?他的人民能同意他的意見嗎?只是沒法表達而已。

  二千年的專制史,多的是混賬皇帝,少的是有正常心態的統治者,所以,讓百姓和平時有飯吃、在外族入侵時能組織抵抗這樣的最低標準的愛國小事,對皇帝而言,都是難於登天的大事。那些「道路以目」、「人民相食」時代的皇帝,總不能算愛國者吧?那些「死者相藉」、「刑者半於道」時代的皇帝,總算不得愛國者吧?那些大搞文字獄、搞得萬馬齊喑的皇帝,總算不得愛國者吧?那些大搞特務統治、官員上班去要寫好遺囑的皇帝,總算不得愛國者吧?

  二千多年前,孟子就曾擲地有聲地說過:「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十個字,是中國政治思想史上最光芒萬丈、重於泰山的文字。可是,他的話很讓皇帝們惱火,所以,流氓皇帝朱元璋一上台,就毫不客氣地將他從配祀的孔廟裡踢了出去。

  

  所以,以徽宗之智,不可能不知道任用高俅會帶來什麼結果,但是,終其一生,依然故我。無他,皇帝只愛皇權,不愛民。最後,他做了自己不愛國的祭奠品,也成了敵國的俘虜,客死他鄉。權力,是人間最大的猛獸。權力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當權者就越可能變壞,而越變壞,就越有人唱讚歌。不管你用什麼特殊材料製成,不管你高呼什麼口號,不管你受過多少考驗,任何不受約束的權力,最後必然導致的,只應、只有、只能、只會、只是一個結果——無窮無盡的罪惡!

  所以,不能奢望多少皇帝能夠愛國。

  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希望皇帝有多少好,而是千方百計、想方設法不要讓國家再出現皇帝這種惡劣品種。

【來源:土車阿里新浪博客 共識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9 23: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