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套路深:當武亦姝後面跟著弟子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2-14 01: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三表 三表龍門陣

  我覺得現在夸人手法越來越喪心病狂了,管客戶叫爸爸,管有錢人叫老公,管漂亮女孩叫女神。最近他們又變本加厲,悍然地稱一個「人體點詩機」滿足了人們對於古典才女的所有幻想。我就奇怪了,你有什麼權力代表「人們」?人們都像你這麼沒文化?沒見過世面嗎?

  有時候人類表述誇張一點,可能和心情還有酒精度有關,可以原諒,川普都能被原諒,但堂而皇之的撒謊就是品性問題了。譬如有人在褒獎小姑娘才華的同時,還說她顏值巨高。作為一個行事得體的藝人,我是很忌憚點評女性外表的,但你拿自己嘴當美圖秀秀給人容貌開光,我是忍不了。

  武亦姝厲害不厲害?我必須有限的承認她在記憶力、舞台表現力方面確實有過人之處,她能讓我想起初高中時代的學霸,但你說讓我聯想起李清照,對不起,我沒吃六個核桃,腦洞沒那麼大。現如今這點「過人之處」就足夠讓人讚歎了,因為我們國人時不時就會為走進中南海的氣功、背誦好幾公里圓周率的神童、心算七八位數加減法的大師所折服。

  《中國詩詞大會》出的題並不超綱,本質上就是一個考察記憶力的電視綜藝節目,原創性、思想性都談不上,是一次中國「填鴨式教學」的大閱兵。根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定律,未來還會有《中國中醫大會》,只見董卿輕啟經過迪奧烈焰藍金唇膏080色號塗抹的嘴唇:「請聽題,胸中痞堅,脅下逆氣搶心,用人蔘、白朮和什麼什麼各幾兩?加水幾升?煎至幾升?」一排活躍在電線桿上的祖傳老中醫開始搶答,場面大型感人,然後朋友圈刷屏了:誰誰滿足了我對李時珍的全部幻想、誰誰真是腹有本草綱目氣自華啊。

  可能,徐達內看到人家節目收視率這麼高,大腿一拍聯合優酷、騰訊、愛奇藝搞了個《中國標題黨大會》,抻抻高領毛衣,朗聲說到,請聽題:羅振宇、羅永浩、羅玉鳳打起來了,你們給來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標題。咪蒙第一個亮出題板:《你永遠叫不醒三個想犯賤的人》,鉛筆道緊隨其後:《三兄妹奮鬥十年 總身價超梅西 一次PK耗血填滿鄱陽湖 經緯創投張穎捧腹圍觀》,馮大輝不疾不徐最後收兵:《打架?要不要打,如何打?》

  中國各種大會,說明中國各種不會,缺什麼補什麼。「成語大會」火,說明在中國這種語言辭彙過時了,現代人愛說的四字詞是:累覺不愛、人艱不拆、懟你老母。「漢字聽寫大會」火,說明在中國寫字已經過時了,「提筆忘字」已經成為流行的精神疾病了。「百家姓」火,說明在中國宗族觀念已經過時了,哪有什麼家風?都是攀比風、逼婚風、二胎風。

  這些大會還都有個閃亮的外殼叫「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人民日報》最近就喜上眉梢,發表了一篇文章《想看更多的武亦姝?中央文件大力支持!》要不說咱們沒文化呢?因為上頭還老覺得一張紅頭文件、一台假模假式的電視節目就能拯救、振興文化,以為什麼都是可以依靠五年規劃、十年計劃的。可以想象,以後的武亦姝不再是武亦姝了,她會像春晚里的道德模範,感動中國里的天下楷模,變成某個運動的標兵,某劑猛葯的引子。

  開十年《中國詩詞大會》也改變不了「古典詩詞」是「小眾文化」的既定事實,它不會再次流行,它不再是人們的主流表達方式,這並沒什麼值得可惜的。語言文字就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不斷在創新,現在我們還有更多的輔助方式,譬如攝錄設備來提升交流的質量。以前誇落日: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怎麼說呢,美則美矣,一頭霧水,如果不是為了得分,誰願意揣摩范仲淹到底想表達什麼呢,還不一定對。現在范仲淹要是在朋友圈發這個,人家會說無圖言屌,有圖勝一切。

  那有人要抬杠了,「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似銀河落九天」和「這瀑布真J8壯觀啊」能是一個檔次的嗎?可是,你這不也在背誦李白的嗎?是你原創的嗎?當年唐朝TV舉辦《中國贊瀑布大會》,李白嘬了一口二鍋頭吟了一首《望廬山瀑布》,張九齡表示不服念了一首「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你看,人家念的是前朝阮籍、嵇康的作品嗎?

  一種文體、一種文化要有人在不斷創作才能保持它的活力與生命力,現在寫古體詩的是小眾人群和一些不要B臉寫「縱做鬼也幸福」的老幹部。發個文件,號召死記硬背是復興不了詩詞的,死記硬背然後出口成章的那種才華,質地並不高。現代就得有現代的文化,《人民不需要自由》就是好詩,很多人也將「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很多人死在了明天的夜裡」奉為圭臬。

  有點閑錢能出去溜達溜達的人都會達成一個共識: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不在這片大陸。我聽說「香港詩詞大會」已經辦到26屆了,正式名稱叫「全港詩詞創作比賽」,人家中學生儘管也在擬古,但不是搜腸刮肚的背誦,確是以古詩詞的思維創作古詩詞,其中不乏高水準之作。這種保護就是把死水變活水。

  其實,我最擔心的是一件比背誦更可怕的事,那就是把思維關進陳舊、迂腐的牢籠。譬如,在弘揚傳統文化的背景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給出的教程指導里,《弟子規》赫然在列,我住處樓下就是一所小學,每日晨課學生們都大聲朗誦,太可怕了,我有孩子了,絕不能讓他接受這樣的教育。《弟子規》集中國傳統文化糟粕之大成,幾乎全是陳規陋習,迂腐不堪,對其批判的文章已經很多了,我就不展開講了。未來, 《二十四孝》進校園就更可怕了,卧冰求鯉、戲綵娛親,變態至極。

  回到今天《中國詩詞大會》的主題,我不需要過多的去誇讚它,因為這樣的文字太多了,我更想分享我的一些警醒:如今,背誦詩詞無甚大用,對高考作文有所幫助之外,並無太多功利之需,不過以詩詞為翹板,讓跑偏的傳統文化濫觴於詩詞,藉此鼓吹順從、忠貞,抹殺個體思維的「傳統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那就實為統治者樂見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9 16: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