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割了雞雞往上爬:像九千歲那樣奮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1-13 01: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聶作平

  

  1、

  明朝末年,河北肅寧有一個姓魏的青年,有一天,偶然和一群惡少發生爭執,被打了個半死。

  僥倖撿得性命的魏青年,以今天的標準看,也是一條硬漢。他氣憤之餘,竟一刀割掉胯下那玩藝兒,冒充本該進宮作太監的李進忠,低眉順眼地混入紫禁城,做了一名最基層的小太監。

  很多年以後,當這個依靠運氣、機智和陰謀一步步成為大太監的魏青年終於揚眉吐氣時,他恢復了本姓。皇上認為他既忠且賢,遂賜名魏忠賢。

  2、

  大凡對中國歷史略有了解的人,對魏忠賢都不會陌生。

  太監這種怪物,源出重農多妻的周。閹掉男人的小雞雞再放進宮當奴才,做君主的就不用擔心過多的女人和他們熬更守夜地製造綠帽子,宮廷里的大情小事也有這些奴才去安排,這就是發明太監的最初動機。

  不成想,如西諺所云,播下的是龍種,收穫的卻是跳蚤。到了後世,太監竟成為對帝國威脅最大的危險品。歷朝歷代太監為惡之最盛者,莫過於晚明的魏忠賢。

  魏忠賢到底是一頭多麼兇猛的動物,我們暫且不表。只要看一看,那 些原本以儒家的所謂「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為人生準則的士大夫在面對強權與淫威時的表現,即可反證魏忠賢為禍之劇。

  魏忠賢得勢時的君主乃天啟。大明諸帝中,天啟資質並不笨,可惜,這傢伙對治國平天下毫無興趣,倒是做得一手好木匠活。放到現在,肯定是個優秀的傢俱設計師,很可能被宜家高薪聘去做設計總監。

  魏忠賢的狡猾,在於他摸准了木匠皇帝的脈。每有國事需由皇帝裁定時,他總趁天啟做木匠活的興頭上跑去彙報。一心撲在木匠活上的天啟,哪有功夫管什麼鳥國事?他不耐煩地說,你沒見我正忙嘛?這點小事你就不會自己處理嗎?

  有了這話,魏忠賢就有底了,這個原本姓朱的國家,也基本由姓魏的說了算。

  3、

  中國封建社會的特點,在於每個朝代的士大夫中都有一批直臣,這些直臣認死理,敢玩命,總有種天降大任於斯人――那斯人就是他自己――的使命感。

  眼見豎閹當道,直臣們焉能不憤怒?

  於是乎,以士大夫為主體的直臣和以魏忠賢為核心的閹黨之間展開了一場生死倏關的路線鬥爭。這場鬥爭,以閹黨的大獲全勝告終:魏忠賢拿名將熊廷弼開刀,並以熊為索引,把東林黨諸多重要人物一網打盡。

  魏忠賢指使手下指控熊貪污,當一些東林黨或其它有正義感的官員為熊辯護時,魏忠賢稱這些人全都接受了熊的重賄。包括左都御史楊漣,都給事中魏大中等人在內的大批官員,紛紛被捕。

  在酷刑下,這些人全都按審訊者的意圖招了。他們之所以自證其罪,一則受不過刑,二則希望按明朝慣例,犯人一旦招供后,就應由暗無天日的錦衣衛送到國家正式的司法系統三法司(即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得以獲得申訴的機會。

  但事情並不像他們想象的那樣,在他們招認了各種罪證之後,也沒有如願得到轉移,而是繼續三天一次的嚴刑拷打,追索莫須有的贓款。結果,嚴刑拷打下,這些倒霉的直臣全死於錦衣衛的黑牢。

  楊漣的屍體被抬出來時,全身已經潰爛,胸前還有一個壓死他時裝有泥土的口袋,他的耳朵里有一根橫穿腦部的鐵釘。魏大中的屍體一直蜷在牢里,直到生蛆以後才讓家人認領。

  甚至,就連天潢貴胄的皇親國戚也不能自保,寧安大長公主的兒子李承恩,家裡藏有他的母親,也就是公主從宮中陪嫁的器具,魏忠賢誣以「盜服御物」,論死。

  中書吳懷賢讀到楊漣批評魏忠賢的奏疏,擊節叫好,「奴告之,殺而沒其家。」

  4、

  在魏忠賢倒台之前兩三年,全國性的恐怖局面業已形成:四個朋友在一起喝酒,其中一個喝高了大罵魏忠賢,另外三個人嚇得不敢吭聲。這時,東廠特務破門而入,當即把四人抓到魏忠賢處。罵人者剝皮,不吭聲者受獎。

  總之,當魏忠賢得勢以後,凡是膽敢向他叫板的臣民,無論在朝在野,均鐵腕鎮壓。

  遵化道耿如杞和蘇州道胡士容,是帝國的兩個中級官員。耿如杞從魏忠賢的生祠前經過時,沒進去跪拜,只是遠遠地做了個揖,而胡士容則因不肯打報告建生祠,兩人被同事告發后,魏忠賢所領導的閹黨立即矯詔將他們逮捕下獄,並送往鎮撫司嚴刑拷打,要他們承認強加的罪名。兩人吃打不過,只得自證其罪。

  僥倖的是,天啟突然暴死,崇禎上台,兩人方才免於一死,帶著滿身創傷離開了監獄。後來朝廷再次起用耿如杞時,耿仍然對下獄之事心有餘悸,遲遲不肯應命。

  工部郎中葉憲祖對京城主幹道遍布生祠不滿,私下譏諷說:「這是天子去視察國子監的馳道,一旦天子的車駕到來,這木偶能起身行禮嗎?」魏忠賢知道后,惱恨異常,將他就地免職。

  5、

  一手是無情打壓,一手是獎賞有加。閹黨能發展成一個一手遮天的團伙,在於魏忠賢對他手下的依附者們從不間斷的論功行賞,使得他的依附者們把依附他、迎合他當作陞官發財的終南捷徑。

  順天府尹在宣武門外為魏忠賢建了座生祠,舉行奠基儀式那天,工地上鋪滿了地毯,設置了香案,但當時不少官員大約還沒摸清楚建這種生祠到底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因此沒一個官員上去拜揖。

  順天府尹的確是個懂政治的好官,他獨自走上去:「八拜跪伏,意氣揚揚自得。」不到半個月,上面的指示下來了,順天府尹被提拔為右都御史,同時兼任順天府尹。

  那些不曾拜捐的同僚,想必腸子都悔青了。

  在接到提拔指令當天,順天府尹非常牛逼地向手下官員宣布,今後路過生祠時,不拜捐的處死,猶猶豫豫的問罪。

  至於最早提出要為魏忠賢建立生祠的浙江巡撫潘汝禎,很快就被提升為南京兵部尚書。

  與此相對比的是他的同事、浙江巡按劉之待,他請求為魏忠賢建生祠的報告比潘的報告晚到京師一天,於是,潘陞官,劉去職。

  6、

  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更何況中國有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的說法。因此,當堅持真理會帶來殺身之禍,散布謊言或帶頭撒謊卻會陞官發財封妻蔭子時,那些原本飽讀聖賢書,曾經自詡以天下名教為已任的士大夫,除了極少數硬骨頭如楊漣者外,大多數人都會把臉面和良知這些不合時宜的東西毅然決然地扔進垃圾堆,就像魏忠賢當年為了往上爬一刀割掉自己的小雞雞那樣。

  在明哲保身的實用主義思想指引下,什麼氣節,廉恥,儒家道統,統統見他媽的鬼吧。這就好比做賊或做雞,最關鍵的其實只有一步,那就是第一步。邁出了第一步之後,就只是量的增加而非質的變化了。無恥一次是無恥,無恥一百次也是無恥,更何況,無恥還能換來高官厚祿,還能封妻蔭子呢?

  所以,事過幾百年,我們就看到了晚明時代舉國若狂地向一個豎閹諂媚:大學士黃立極等人在代皇帝擬的聖旨中,都稱『朕與廠臣』;大臣們在奏章中更是不敢提魏忠賢名號,敬稱廠臣;包括部長級的大批高級官員紛紛拜魏忠賢為乾爹甚至干爺。

  浙江巡撫潘汝禎發明了為魏忠賢建生祠的獨特歌頌形式后,為這個目不識丁的文盲建生祠如同一場政治運動風靡全國,就連以正直著稱的袁崇煥也不得不亦步亦趨。短短一年中,全國共建生祠四十多處,其中有兩處甚至建到了安葬朱元璋的孝陵和安葬朱元璋父母的鳳陽皇陵旁邊。

  這些生祠里,供奉著魏忠賢的偶像――當時稱作「喜容」。喜容用名貴檀木雕塑而成,一副帝王相,外穿冕服,腹充金玉。生祠落成后,文武官員集體向喜容行五拜三叩大禮。生祠大門兩側,高懸著吹捧魏忠賢的對聯:至聖至神,中乾坤而立極;乃文乃武,同日月以長明。

  有一次,某座新落成的生祠里的喜容的頭刻得稍大了些,旒冕無法戴上去,負責製作的木匠很自然地用刀去把喜容削小。他的這一舉動令一旁監督的一群小太監如喪考妣,抱著喜容放聲大哭。至於這個冒失的木匠將會遭到怎樣的嚴懲,亦可想而知。

  為了修建生祠,地方大員們不惜「竭人間之脂,起海內之怨」。一座精美的生祠,費銀達數萬兩乃至數十萬兩,這些生祠名義上是民間自發修建,其實都是不折不扣的政府行為,自然得由國家財政買單。

  聯想到晚明時期國家財政的捉襟見肘,連駐守前線的將士也長年半飢不飽,而對一個宦官的個人崇拜卻不惜巨資,這樣的朝代不滅亡,簡直天理難容。

  至於為了修建生祠而奪民田廬,斬伐墓木,更是不可勝數。其中,河南為建一座生祠,就拆毀民房兩千多間。巡撫楊邦憲在南昌建祠,為佔用地皮,竟搗毀了祭祀周敦頤、程頤和朱熹的三賢祠。――看來,歷代讀書人尊崇的所謂聖賢,在個人的實際得失面前,實在不值一錢。

  最離譜的是,當至聖至神之類的頌詞都不足以更新穎地吹捧魏忠賢時,尚書黃運泰發明了九千歲的尊號。也就是說,與皇帝相比,魏忠賢只差一千歲了。

  監生陸萬齡則向朝廷提出,鑒於魏忠賢功高蓋世,應當以忠賢配孔子,以忠賢生父配孔子之父啟聖公,共同接受後人膜拜。

  7、

  當各地官員「爭頌德立祠,洶洶若不及」時,一個正直的官員,哪怕他不想通過建生祠去討好魏忠賢,但為求自保,也只得隨大流。這就好比召開一個會議,儘管會場上那些口吐蓮花的發言者都在撒謊,儘管你不想跟著撒謊,但當撒謊成為每個與會者必須的表態,而一旦說真話就要拖出去槍斃時,不管有多麼不情願,你也只得跟著撒謊。

  對晚明士大夫階層的這種集體無恥,時任揚州知府的劉鐸的說法很具代表性,他說:生在這個時代,應該為自己的功名著想,別人的生死,跟我有什麼相干?

  幾年以後,天啟駕崩,崇禎上台,魏忠賢的好戲唱到了頭,政府把被清算的閹黨份子列了個名單,這個名單幾乎囊括了自首相到各部尚書、各省督撫、各鎮總兵在內的大多數高級官員。

  可憐的大明子民,曾經一廂情願地把國家中興的希望寄托在這些精英身上。

  這個故事說明:

  第一,無恥就像乳溝,只要肯擠,總還是有的;

  第二,豺狼當道的時代,當謊言才能捕獲高官厚祿時,發出正直的聲音就像坐在火藥桶上玩火,不僅玩的人危險,就連旁觀的人也跟著危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6 03: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