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斯大林為何支持金日成發動朝戰:報復毛澤東

[複製鏈接]

913

主題

1134

帖子

6398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3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我為人父 發表於 2016-12-28 11: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50年1月以前,斯大林為了避免在遠東陷入與美國的衝突,一直反對金日成採取軍事手段解決朝鮮半島的統一問題。但是1月30日他突然給蘇聯駐朝大使什特科夫發出一封電報說,金日成「想對南朝鮮採取如此大的行動,是需要充分準備的。此舉必須組織得不冒太大風險。如果他想同我會談此事,那麼,我隨時準備接見他並同他談。請把此事轉告金日成並且告訴他,在這件事上我準備幫助他」。得知金日成聽到這個消息后十分滿意和激動,斯大林又向什特科夫發出了一個補充指示: 「請向金日成同志解釋,在目前情況下,他想和我討論的這個問題應該始終是機密的。不能把這件事告訴其他任何北朝鮮領導人和中國同志,更不能讓我們的對手知道。」那麼,斯大林為什麼會在1月底突然改變了對朝鮮半島的政策? 為什麼還要瞞著當時就在莫斯科訪問的毛澤東? 或者說,斯大林同意金日成採用軍事手段的真實動機究竟是什麼?

這裡有一個時間節點特別值得注意: 1月26 日,中方提出了關於旅順口、大連港和中長路的協定草案,要求在兩年內收回中國在東北的全部主權;1月28日,蘇聯退回經修改的中方文本,基本上接受了中國的要求;1月30日,斯大林給什特科夫發電報,表示同意金日成的軍事計劃並願意提供幫助。由此,筆者有一個推斷: 中蘇同盟條約的簽訂將使蘇聯失去通向太平洋的唯一的出海口和不凍港,這無疑是一個戰略利益的重大損失,其結果將導致蘇聯在亞洲失去戰略依託。斯大林同意金日成對南朝鮮發動進攻,就是想通過這次軍事行動來重建或保障蘇聯在遠東地區的這一傳統戰略的支撐點。

斯大林一向思維縝密、行事謹慎,他當然會想到軍事進攻有兩種結果——順利或者不順利。在戰爭勝利的情況下,蘇聯就會控制整個朝鮮半島,仁川、釜山或其他南朝鮮的港口就將替代旅順口和大連港的作用。即使戰爭失利,蘇聯仍然能夠如願以償,因為東北亞的緊張局勢會迫使中國要求蘇聯軍隊留駐旅順、大連,而根據中蘇雙方的協定,一旦出現戰爭或危急局面,蘇聯軍隊有權使用中長鐵路。所以,斯大林顯然已經預見到,在朝鮮半島出現的武裝衝突,無論其結局如何,都將保證蘇聯在遠東設定的戰略目標——獲得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凍港。後來事情的發展果然不出斯大林所料。由於朝鮮戰爭的爆發,中國不得不開放中長鐵路,並請求蘇軍繼續留駐旅順基地。

總之,斯大林在解決與毛澤東結盟中的經濟利益衝突時,對蘇聯在遠東的戰略利益是有縝密和通盤考慮的。而如此設想和計劃的結果是,蘇聯既可以通過軍事和政治同盟使中國加入莫斯科的東方集團,又能夠保證其在遠東的戰略地位。這不能不說是斯大林對毛澤東的報復:本來斯大林是同意先幫助中共解決台灣問題,然後再考慮朝鮮問題。後來突然秘密召見金日成,討論朝鮮半島的統一問題,顯然已經把中共進攻台灣的戰役置之腦後了。由此展開,美國學者柯慶生從另一個角度對斯大林同意發動朝鮮戰爭的行為的解釋,也是比較合理的: 「正是因為斯大林懷疑毛澤東可能成為鐵托主義者或者亞洲的列寧,才使得金日成撬動東亞共產主義運動的努力成為可能。」

當朝鮮戰場的局勢出現逆轉的時候,毛澤東和中共確實面臨著嚴峻考驗。究竟是亞洲的鐵托,還是蘇聯的忠實盟友,全部問題就聚焦於一點:中國在危急時刻是否能夠出兵援助朝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1 17: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