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劇本是怎麼寫動作戲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2-30 23: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提問——

  是「倆人激戰半天」一筆帶過,還是具體一招一式分解?我猜可能要分情況,假如是對劇情有特別意義的動作戲,編劇的描寫設計和拍攝中的動作指導的設計會不會有衝突?怎麼分工呢?

  

  回復——

  Roc Lee李弱可:

  文學劇本里,應該只描述「不得不描述的動作」,或者說,只寫關係到人物刻畫和情節推動的關鍵動作,其它的部分,完全交由動作指導去做。

  比如《倚天屠龍記》里這一段——

  張無忌側身讓開,左手一帶,右掌拍的一下,正中他后心要害。他得金毛獅王謝遜傳授武功秘訣,又自父親處學得武當長拳,這幾年中雖然潛心醫術,沒有用功練武,但生平所習所見儘是最上乘的武功。這一掌奮力擊出,便是習武多年的武師只怕也不易抵受,何況一個尋常村漢?那漢子哼了一聲,俯伏在地,一動也不能動了。

  張無忌立即縱身躍到楊不悔身旁。那漢子喝道:「先宰了你!」提起尖刀,便往他胸口插下。張無忌使招武當長拳的「雁翅式」,飛起右腳,正中那人手腕。那人尖刀脫手飛出。張無忌一招鴛鴦連環腿,左右跟著踢出,直中那人下顎。那人正在張口呼喝,下顎被踢得急速合上,將自己半截舌頭咬了下來,狂噴鮮血,暈死過去。張無忌忙扶起楊不悔。

  在劇本里,只需要這樣寫——

  張無忌僅用一招便將那個村漢打倒,然後躍到楊不悔身旁。

  楊不悔身旁的漢子喝道:先宰了你!

  那漢子提刀來襲擊張無忌。張無忌三拳兩腳將其擊暈,然後扶起楊不悔。

  因為張無忌用的是什麼招式,先出拳還是先出腳,擊打的是對方什麼部位,對於人物、情節都沒有任何影響,在這個情境里,只有結果重要。所以編劇只需要寫出「僅用一招」「三拳兩腳」這樣的關鍵內容和最終的結果即可,剩下的部分,就不要給動作指導加條條框框了。

  再看 @曹孟德斯鳩同學引用的這段《卧虎藏龍》——

  37(38)外 場景:京城瓮城 人物:俞秀蓮,黑衣人 羅小虎 時間:夜

  俞秀蓮與黑衣人飛入瓮城相峙。

  俞秀蓮:寶劍物歸原主,現在話還好說。

  黑衣人聽罷緘口不語,只稍稍移動了一重心。

  俞秀蓮掄刀便砍,而黑衣人則將進刀一一招架回去。

  俞秀蓮:你是武當派的門人?

  黑衣人仍一不發,但卻跳到另一重屋檐上。

  俞秀蓮也躍上,追趕上繼續一刀接一刀閃電一般向黑衣人砍去,黑衣人流露出無心戀戰的神色,內勁一發,俞秀蓮刀被打折。正當俞秀蓮抽出另一把刀時,突然一支小箭從暗處向她射來,俞秀蓮險接住箭。黑衣人趁勢施展輕功跑走。

  俞秀蓮從房脊上飛落下面的夾巷內。她停下腳步,握了握手中的箭,然後又繼續前進。

  在夾巷暗處,羅小虎躲在那裡觀望。

  這裡面的動作描寫就很豐富,但都是帶著關鍵信息而寫的。「掄刀便砍」,不是橫劈,不是直刺,因為由上而下的「砍」最能強化對方的「招架」動作。「一刀接一刀閃電一般」,只是強調動作的快,至於怎麼個砍法,動作指導您隨意。斷刀,是貼合「無心戀戰」。

  當然,寫得這麼細緻最後也是徒勞。最後成片里的動作是什麼樣的,大家也看到了——跟這劇本里寫的完全不一樣。

  不過,這是否意味著編劇白寫了?也不是。最後成片里的動作設計雖然和這劇本里的描寫大不一樣,但是對戰的發展、雙方的心態還是保留了原貌的——這就是最初這些動作描寫的最大用途。

  總的來說,編劇寫動作戲寫得越簡約,其實越是替自己省工夫。

  這當然是討論《卧虎藏龍》這種文武緊密結合的戲時用的標準——武戲是給文戲鋪路的,所以武戲要多點講究。

  純粹的「打片」怎麼寫?看圖說話:

  

  上面的截圖來自《警察故事II》的花絮。在純粹的打片里,具體的動作常常跟人物層次、情節鋪墊沒什麼關係。當然有很多因素會影響這些動作的設計,比如成龍的電影里有一個嘍羅從三樓跳下來,原因是洪家班剛剛玩了一個跳二樓——那麼下一次洪家班就要跳四樓……

  我記得葉偉信也在某部電影的花絮里說過,劇本最後的大戰,就是一個「打」字。怎麼打,就全交給甄子丹了。

  這是兩種不同的風格,倒不用非分出什麼高下。《卧虎藏龍》和《警察故事》《殺破狼》的賣點當然不一樣。選對風格才是最重要的。

  《無間道》的例子又比較特別。動作指導林迪安(在片中飾演迪路)知道最後有一場天台對決之後很興奮,帶人上天台精心設計了一段打戲,結果劉德華和梁朝偉的替身在快樂地練習著各種高難度打鬥動作時,導演叫人帶話過來:最後一場,不打……

  林迪安氣得立刻打電話去罵麥兆輝。

  所以,說到打戲,不但動作指導會無視編劇,編劇也有無視動作指導的機會。

  寫完這些,我又看了一下自己寫的動作片段:

  〔編註:原文較長,略過〕

  這是用我的最高票回答那個故事改編的。這裡面的動作,也是考慮了很多細節的。因為是群像,要描寫每個人的不同狀態。誰在主宰,誰被陷害,誰在主動擁抱撒旦,誰在突破人性底線,誰又在唯唯諾諾中躊躇不前……都在這些動作里當然,這些描寫在動作指導的眼裡很可能又是一堆渣渣。

  胡戈:

  認真的劇本當然會寫一些動作,但也有一句話帶過的情況,因為不少(不是全部)國產、港台影視劇默認是要把動作戲交給武術指導去編排的。另外告訴你個秘密,這些(不是全部)影視劇里的動作戲甚至連剪輯的工作也有可能是武術指導來做的。

  劉小信:

  我看的劇本不會刻意去描寫動作戲。比如霸王別姬里的京劇曲目多是直接帶過的——不排除是因為小說中描寫了所以帶過的原因,但應該不是。多數動作場景是通過分鏡頭腳本來確定的。

  付亞男:

  記得魏君子講過,倪匡當時給武俠電影寫劇本,有時候一天一夜就能寫出一部,每當有打鬥的情節,他就會寫四個字「此處武打」……

  阿辰:

  大部分都不會細寫,除非兼任武術指導(笑)。但在某些「劇情需要,必須寫明」的地方要寫清楚,例如「打了一會兒,反身就逃,迎面撞上XX」還有「他看他們已打了一會,還是上了。誰道一個照面,就被瞪了一眼,劈了一刀」之類。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很大一部分編劇想不出具體又酷炫的打鬥戲……

  兩敗俱傷:

  古裝戲:他使出了江湖失傳許久的獨門絕技(XX掌),卻沒想到對方竟然用自創的(XX功)接過了幾招……

  戰爭戲:攻城。

  現代戲:雙方動手。(請武指設計控制在50秒以內的有效打鬥畫面)

  寺委書記林蛋大:

  據說,李安在電影《卧虎藏龍》劇本的打戲部分只有一句話:他們打了起來。

來源:知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00: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