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立法會選舉開鑼以來,香港進入「多事之秋」。先是選管會以「確認書」篩除港獨參選人,又有青年行政梁頌恆、游蕙禎等當選議員宣誓「加料」,隨後行政長官梁振英及律政司出手司法複核。最終中國全國人大決定就《基本法》第104條釋法。新一屆立法會秋季「大戲」急轉直下,不僅在香港及中國內地備受關注,更吸引了前港英政府「末代港督」彭定康的目光。
彭定康對佔中運動和宣誓風波的評價截然不同
不過這位英國前殖民地前官員卻沒有像2014年佔中時期一樣站在當事者一方。他11月25日「回到香港」參加活動時,將「佔中運動」和「宣誓風波」兩個事件相提並論,態度有明顯反差。他將梁、游等人宣誓時的作為形容成「學生遊戲」;相反地,他對2014年的「雨傘革命」卻給予高度評價,讚許示威者克制,更直言2016年的宣誓風波令香港民主運動失去了2014年雨傘革命的「政治道德高地」。
學生遊戲加港獨料 宣誓風波無可辯解
身為牛津大學名譽校長的彭定康誠不欺人。在青年新政立法會宣誓一幕中,受傷最大的既不是蠻橫的激進本土派,也不是有「阿爺」支持的建制派,而是一直在立法會身處議席劣勢的泛民陣營。失去了「政治道德高地」,民主人士長期以來通過合法方式所做的努力將功虧一簣。不論持港獨及前途自決立場者是否願意正視,香港現今爭取任何民主進展的關鍵因素在於中國中央政府對香港的信任。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就說過,香港的最大問題在於,中央政府如果認為港人無法治理好香港,勢必親自出手解決問題。
正如此次中國全國人大第五次對《基本法》釋法。將港獨言論以「學生遊戲」帶進立法會的議員令內地無法等閑視之,只得掃地出門。反對釋法者曾指責中國中央政府「有權用盡」。然而「有權用盡」的前提是「有權」,證明針對維護國家主權和地方立法機關宣示秩序的釋法行動,並無任何違背法理之處,就連彭定康也只能提倡中國中央政府「克制」。但他對失去資格的議員們則強調,宣誓是莊嚴的事,不宣誓就無法就職,任何國家的立法機構都會有類似規定。
宣誓風波恐引發「蝴蝶效應」
多位立場激進的年輕議員進入立法會,非但沒給香港人渴求的「真普選」等目標帶來幫助,反而逼出釋法。除此之外,事件恐還會引起「蝴蝶效應」。釋法註明公職人員須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香港特別行政區」而非單純效忠香港。泛民資深議員涂謹申擔憂,這不僅會牽扯出擁雙重國籍議員的宣誓合法性問題,香港外籍法官的合法身份也有可能受到波及。如果事態如此發展,失去「政治道德高地」恐將一語成讖。
至於對「港獨」立場的態度,彭定康同樣嚴詞否定,他批評港獨「適得其反」,削弱市民對民主的支持,並稱將「港獨」與追求民主混為一談可恥、不誠實,更罔顧後果。頗為耐人尋味的是,在這位崇尚克制的男爵通過演講否定「港獨」時,一名被「確認書」剝奪資格的立法會參選者在場內高舉印有英國國旗的雨傘。
前途渺茫求諸大英?彭定康暗示愛莫能助
彭定康參加的此次論壇,主辦方系由香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任董事的「公民實踐培育基金」。論壇標題頗為醒目:「香港管治:禮崩樂壞?」。在「公民實踐培育基金」看來,香港回歸的第19年裡,英治時代留下的「禮樂」或已瀕臨「崩壞」。儘管拒絕與彭定康同場的曾鈺成不認同這一標題,但身為論壇重要嘉賓的彭定康表示,明白港人感到沮喪。
香港民主黨是泛民主派最大政黨。在11月26日的演講活動后,該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及現任主席劉慧卿向彭定康詢問了如下問題:英國政府過去是否能為香港做更多?彭定康回國后能否呼籲英國為香港做更多?英國如何更好地履行《中英聯合聲明》?對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張德江2016年5月訪香港之前,部分有機會與張閉門會談的時任泛民議員曾「不情不願」,對彭定康的「十一月追問」顯示出,部分民主派人士對香港局勢的期待寄託於英國政府,更甚於寄托在梁振英港府及中國中央政府。
不滿足於「8·31」政改決議推動香港民主進程的力度,又被行事詭譎的激進本土派攪局。面對困境,難道要將香港未來進程寄託英國?彭定康本人的回應暗示香港民主人士最好斷了這個念頭,他表示自己不能重寫包括簽訂《中英聯合聲明》在內的歷史,香港除回歸中國之外別無他選。
彭定康曾被戲稱為「肥彭」,他在這次活動中還以英式自嘲對比自己和香港人:「過去及現在的民主英雄都是香港人,而非像我一般年老的殖民地前官員。」這一自白也似在告誡香港民主人士要將未來寄託何處,抑或是否寄託。
不過,此番頗具隱喻意味的叮囑過後,香港民族黨對彭定康的反駁又走向另一個極端,他們認為香港「沒有主權就沒有民主」。儘管青年新政的政綱並不包括「香港獨立」,但梁頌恆也回應稱,民主不是站於「政治道德高地」便可爭取得到,議會沒有提倡港獨的代議士不代表有關聲音就會突然消失。看來「回到香港」的是彭定康,但幫助港人看清港獨有百害而無一利,還是要靠「港獨」倡議者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