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剪電線」創業者和O2O「接盤俠」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6 23: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閆曼:某些找不準市場需求,又無法成為網紅的創業者,可能會選擇來一場「現象級事件營銷」。

  

  閆曼

  一個原本寂寂無聞的洗衣O2O,在上周火了一把,只因為其CEO在接受某自媒體採訪時稱「創業初期為獲得訂單,剪斷某大學宿舍洗衣機電源線」,這一被創業者沾沾自喜說出來的「艱難創業故事」,被網友們詬病「這和以前修自行車補胎的在路上撒釘子有什麼區別」,甚至還引起了警方官微的注意。

  人人喊打之際,這位CEO在微博上發公開信稱剪電線純屬商業炒作,並非真有其事。但從輿論走向來看,這份聲明顯然未能停止爭議,且讓這個初創企業陷入尷尬境地:剪了是違法,沒剪是不誠信炒作。

  事件營銷的異化

  與輿論走向略有不同的是,公關營銷界似乎並沒有對此作出過多的反思,有很多人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事件營銷,只因其得到的關注大大超過投入的成本。事實上,對於這樣一個毫無特色的洗衣O2O項目,任公眾再多的口水,對他們而言都是免費的宣傳推廣。

  近年來公關營銷界浮躁之風漸起,不用說一步步深耕品牌美譽度,在但求「暴得大名」的某些營銷人士和創業公司心中,現象級的事件營銷才是能獲得信息爆炸時代受眾注意力的唯一途徑,「有底線的營銷」已經成為了老黃曆。

  急功近利下難保怪事迭出:前有神州專車用「Beat U」系列海報炮轟Uber,後有各式各樣的「裸男送外賣」式營銷。就在「剪電線」事件發生后不久,某電商App副總裁在各社交網站上發出求救信號后突然玩失聯,成功引起注意后,又稱「這只是為了圓一個事件營銷的夢」。

  這樣的商業炒作做多了,自然引起公眾和消費者的反感,同時拉高受眾對事件性營銷的閾值,因為被騙過一次的公眾,在下一次「狼來了」時自然會本能地懷疑,這對整個行業來講,並不是一件好事。

  尋找「接盤俠」?

  但如果「剪電線」事件的始作俑者根本不在乎公眾是否反感呢?

  前兩年的創業熱潮引來大量創業者和資金,其中一大部分都沉澱在了門檻最低的O2O行業,於是各式各樣的生鮮、美甲、洗衣、按摩O2O蜂擁而出,在資本的支持下來了一場堪稱慘烈的燒錢補貼大戰,獲客成本大大提高。在不少人看來,O2O創業者之間真正的競爭發生在資本市場,能成功引起資本的注意,拿到「彈藥」,才有可能在下一輪廝殺中活下來。

  而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講,判斷創業項目的實際經營狀況一直是個難題,手段翻新的數據造假讓人難以甄別,在投資風險加大的背景下,投資者不得不參考其他標準。

  創業者或創業項目的社會關注度,自然會被列入考察標準中。聰明的創業者要麼自我標籤化,成為網紅,爭取「自帶流量」,而某些找不準市場需求,又無法成為網紅的創業者,可能會選擇來一場「現象級的事件營銷」。「剪電線」事件,顯然就是後者中不太入流的做法。

  這一點某些創業者和投資者也心知肚明,對於他們來講,創業項目有沒有真正迎合市場痛點、未來能否盈利無需考慮,只要項目保持高關注度,引來下一輪投資「接盤」就可以了。

  今年以來,投資的驟然收緊讓每個創業者憂心忡忡。但除了百度之外,其他網際網路巨頭或「准巨頭」,經營狀況都比以往更好。而我接觸到的投資者們,遇到優質的技術創業項目,依然會「毫不手軟」。寒冬之下,少了些「賭博式」投資,不是壞事。

  我很好奇:在這輪炒作中名揚創投圈的這個洗衣O2O,還會不會有投資人對其青眼有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6 12: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