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正德:偷出皇宮打仗的皇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6-22 22: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兩次出奔終成功

  據《明武宗實錄》記載,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26歲的正德帝朱厚照憋不住了。他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到邊疆走一趟,感受一下蒙古大漠的風霜,看一看傳說中驍勇無敵的蒙古騎兵。八月初一這天清晨,皇帝換上了一件事先淘弄來的衣領已經磨破了的藍色半舊長衫,帶著十來個同樣市民打扮的太監,混在百姓中騎馬溜出了德勝門。史書記載,有生以來頭一次出京城的皇帝如同出了籠的鳥,看什麼都新鮮,一路遊山玩水,在馬背上顛簸了六天,才遙遙望見居庸關。這是通向蒙古草原的必經之路。可打頭的探路太監縱馬來到關前一看,心已經涼了半截:崇山峻岭之間的這座雄關關門緊閉,關上甲兵林立、劍戟鮮明。關門之下,滿臉書生氣的守關御史張欽懷抱一把利劍,端坐在正中。很顯然,皇帝出京的消息早已傳到這裡。探路太監索性拿出平日在京城擺慣了的凌人盛氣,來到張欽面前,高聲宣布:「皇帝巡視宣府,著張欽開關迎接!」

  白面書生張欽紋絲不動。他很清楚皇帝微服出京是違祖制的行為。制止這種荒誕不經的行為,是一個御史的基本責任。他板著臉對探路太監說:「你應該懂得規矩。皇帝出巡這樣的大事,必然詔告天下,按照祖制,先修御道,再修行宮,然後帶著全副鑾駕按照規矩一站站前行。因此,想要出關,請拿經內閣發下的蓋有兩宮御寶的詔書來!如今你們青衣小帽輕騎潛行,只有兩種可能:或者是冒充皇上,或者違祖制而出。不論真相如何,我萬死不敢奉詔!」太監還想說什麼,張欽一拉寶劍:「再多說我就殺了你!」太監嚇得渾身一抖,撥轉馬頭飛馳而去。

  聽了太監的彙報,皇帝也無可奈何。他有心硬闖過去,不過身邊這十來個人顯然不是守關官兵的對手。沒有辦法,他只好順路折返到昌平的御馬房玩了一天,第二天悶悶不樂地起駕返回。

  總結第一次失敗的經驗教訓。半個月之後,他們又一次出發了。出了城,他們策馬直奔居庸關。他們早已打聽好,這幾天御史張欽到白羊口巡視,不在關上。朱厚照派人與居庸關分守太監劉嵩事先建立了秘密聯繫,做了布置。果然,當他們來到關門時,居庸關關門大開,讓皇帝順利通過。過了居庸關,皇帝下了手敕,命令隨行太監谷大用把守居庸關,守關官兵一律受谷大用節制,任何官員不許出關。朱厚照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京城中的大臣們到塞外來追他。 回頭看著被甩在身後的雄關,朱厚照哈哈大笑。這顯然是一次漂亮的勝利。

  五天之後,皇帝一行來到了孤城宣府。不久,京城收到從宣府傳來消息說皇帝在宣府調度部隊,準備和蒙古人作戰。在大家將信將疑之際,一道詔書從宣府傳來:  「近年以來,虜酋犯順,屢害地方。今特命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統率六軍,隨帶人馬,或攻或守。即寫各地方制敕與之,使其必掃清腥膻,靖安民物。」

  這道奇怪的聖旨讓大臣們摸不著頭腦。「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是誰,怎麼誰也沒聽說過?經過傳旨太監的解釋,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威武大將軍是當今聖上給自己封的頭銜。朱壽,就是朱厚照給自己起的新名。

  四天之後,又一道諭旨送到了兵部。敕諭說:「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朱壽,親統六師,為掃腥膻,安民保眾,神功聖武,宜加顯爵。今特加威武大將軍公爵俸祿。仍諭吏戶二部知之。」這道聖旨更是讓全北京城經綸滿腹的大臣頭疼不已。在這道諭旨里,皇上自己給自己加大將軍總兵官銜不算,又加封自己為公爵——鎮國公,而且還要吏、戶二部給自己發俸祿。俸祿定為歲支米五千石,在後軍都督府帶俸。

  深入戰爭第一線

  跑到宣府的朱厚照馬上便投入到了軍事準備當中。他一刻也沒有忘記他到宣府來的主要目的。剛到宣府不久,他就帶領隨從巡視了千裡邊關。舊曆的九月相當於公曆10月,這時長城以北已經十分寒冷了。就是在這樣的氣候里,朱厚照一直是乘馬暴露在風霜里,腰系弓矢,頂風冒雪,風餐露宿。雖然官員們給他準備了舒適的車輦,他只命隨行,從不乘坐。從出北京城那一天起他就一直是這樣。不少隨行人員都因長途困頓而病倒掉隊,他卻始終精神抖擻,不以為苦。終於,正德十二年十月,兩個月之後,朱厚照如願以償,等到了蒙古人。

  這次,是蒙古人又一次試圖南下,進行搶掠,朱厚照親自帶兵攔擊,先後在山西應州附近的綉女村、五里寨、澗於村迎戰三次,其中以澗子村一戰最為激烈。這一戰蒙古兵為五萬,明軍為六萬,從上午辰時一直戰到下午酉時,歷十二小時,交百餘合。十多萬人在北方荒野里角斗廝殺。朱厚照被一種極度的興奮攫住了,反而感到格外鎮定。他有條不紊地向身邊的太監下達著一個又一個命令,不斷騎馬在各個側翼巡視。他到達哪裡,哪裡的士兵就越發英勇,和皇帝並肩作戰對士氣的鼓舞是巨大的。蒙古騎兵的臉上顯出驚惶的神色,他們頭一回遇到如此頑強的明軍。一整天的戰鬥未分勝負。戰後蒙古軍全部撤退,明軍也疲憊不堪,而且氣候突變,第二天起了沙暴,追擊未果,聽任蒙古軍逸去。

  從整個兵力部署、作戰次序來看,朱厚照的指揮是稱職的。這次戰役是16世紀前後明蒙之間一次較大的戰役。五萬蒙古大軍沒能突破明軍的口袋隈,南下的企圖破滅,而明軍達到了阻止和打擊蒙古騎兵的戰略任務。在此之後,終正德一朝,蒙古人末再發動大規模的入侵,應該說,這次戰役是達到了預期目的的。他在戰爭中身先士卒,還親手格殺了一名蒙古騎兵。除了朱元璋和朱棣外,明代皇帝還沒有誰敢於這樣深入戰爭第一線。

  事與願違的流言

  正德十三年新年剛過,朱厚照回京。皇帝身穿鎧甲、頭戴銀盔、腰佩寶劍,騎乘在一匹棗紅大馬上,威風凜凜、神采飛揚。群臣匍匐道左,高呼萬歲。然而,滿朝文臣表面上稱賀不絕,內心裡卻不以為然。

  京中普遍流傳著一種論調,說皇帝此次取勝,完全是因為運氣好,連日的大風沙讓蒙古兵睜不開眼睛,所以才無奈退去。還說,皇帝在這次征戰中單身沖入敵陣,差一點兒做了蒙古兵的俘虜,只是身邊的衛士冒死相救,才逃了回來。不然大明朝已經又重演了一次「土木之變」,國家早就陷入一場巨大的危機……

  朱厚照完全不知道官員中流傳的這些說法,更預料不到他的戰績會這樣載入歷史。

  為了酬謝百官的稱賀,他在奉天殿大宴群臣,遍賜群臣銀牌。然卻有一些耿介之士,不給皇帝面子,不肯受賜,還聯合上疏勸諫皇帝,希望以後皇帝不要再這樣草率親征。朱厚照像往常一樣,把這樣的奏摺留中不發,然而卻大為掃興。與此同時,那些負責探聽市井輿論的太監也不斷向他彙報,說百姓們都相信官員的說法,認為皇帝此次其實是打了個大敗仗,只不過留了條命回來而已。

  一場鬧劇皇帝送命

  朱厚照默然無語,他發布命令,因為連日勞累,休息十日,誰也不見。十天之後,朝中傳出消息,說皇帝打算再次出京,這次的目的地是南方。這次巡遊的計劃十分龐大,據說皇帝打算遍游江南,在外面待個年把再回京。

  這次文官們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堅定和團結。上次一不小心,讓皇帝跑到宣府,他們已經後悔不已。這次他們決定不惜任何代價,把皇帝留在自己身邊。三月十三日,在朝的科道官員為了諫止南巡,全體「伏闕請命」,跪在宮中進行示威請願。他們對這個坐不住的皇帝大加威脅恫嚇,他們說:人心的善念其體甚微,外界利慾的侵襲,不勝其多。所以靜常吉而動常凶。皇帝不斷出巡在外,被亡命之徒得知行蹤,有可能變生不測。而且江南乃財賦重地,近來災情不斷,南巡將加重百姓的負擔,有可能激起民亂。再者,皇帝南巡,北京空虛,蒙古人極有可能乘機南下,如果蒙古騎兵佔據北京,則皇帝有家難回。

  這次請願從早晨持續到下午,朱厚照頭一次遇到這樣的場面,官員們不走,宮裡沒法關門,他派太監宣諭,說可以考慮他們的意見。諫官們見皇帝有了反應,也見好就收,退出宮去了。

  朱厚照表示同意考慮之後,卻沒了下文。百官於是紛紛上疏諫阻,分別有兵部郎中孫鳳等十六人,吏部郎中張衍端等十四人,禮部郎中姜龍等十六人,刑部郎中陸俸等五十五人。規模之大,為朱厚照當皇帝以來第一次。奏摺語言之激烈,也前所未有。比如什麼朱厚照領兵與蒙古人作戰,「首開邊事,以兵為戲,竭四海之財,傷百姓之心」,什麼「祖宗綱紀法度,一壞於逆瑾(指太監劉瑾),再壞於佞幸,又再壞於邊帥之手。蓋蕩然無存矣」,什麼「陛下已成騎虎之勢,不亂不止」,什麼「將自取覆亡為天下笑」。

  朱厚照的忍耐終於到了極限。文官們借這個機會,對他當政以來的所作所為進行全面批判,一副氣勢洶洶的模樣。尤其令他不能容忍的是他辛辛苦苦征戰蒙古取得了自己頗為自豪的戰功,卻被這些官員公開評價為「首開邊事,以兵為戲,竭四海之財,傷百姓之心」。壓了許久的怒火終於發作了,這位容易衝動的皇帝的雷霆之怒被證明是一場災難。他迅速發出命令,把言辭最激烈的黃鞏、陸震等六人執送到刑部,嚴刑掠打;其餘一百零七名上疏反對的官員在午門前罰跪五天,每天由早晨5點一直跪到傍晚7點。於是,在大明朝政治中樞部位的這片廣場上,每天從黎明開始,就黑壓壓地跪了一大片蓬頭垢面的孔孟之徒,他們在日晒風吹中屈身俯首,一整天滴水不進,不斷有人昏倒。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對皇帝發自心中天理的誠摯的愛。兩天後,三十三名為這些官員鳴冤叫屈的大臣同樣被投入監牢。五天之後,罰跪期滿,朱厚照依然怒氣不消。於是,就在午門之外,這些平日文質彬彬風度翩翩的官員被扒下褲子,每人痛責五十棍。太監們知道皇帝的心思,所以下手格外重。幾棍下去,便血肉橫飛,哭喊之聲,響徹紫禁城。當天,主事劉校和照磨劉旺就斃於杖下,後來又有十一人因杖傷不治而死,有更多的人因此而終生殘疾。

  這是明朝開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文官集體被懲事件。

  發了一通火之後,打死了一批人,朱厚照也無可奈何了。他也有點後悔自己的火發得大了點。平生第一次,他主動讓步,取消了南巡的計劃。文官集團終於獲得了一次難得的勝利。

  可大臣們十三條性命換來的勝利不過是暫時的。原定春天舉行的南巡在那年秋天終於成行。和平時一樣,朱厚照依然保持自己的作風。他放棄自己專用的鹵簿,卻常常和親信太監擠在一個大車上。他不穿皇帝服裝,和身邊人上下不分,以致巡撫設宴時,他的席上竟然沒有筷子。巡撫官員驚恐不已,他卻一笑置之,還當成笑話講給別人聽。這些後來在野史小說里都成了他的可笑之處。

  然而,南巡卻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少快樂。從歷史的記載來看,朱厚照此行的心緒十分混亂。他在保定和大臣抓鬮比酒,自己輸了卻不認賬。他在揚州城到處追逐處女和寡婦,在清江浦把自己釣的魚賣給臣下,要價奇高,弄得有的大臣幾乎破產。

  在回京的路上,心不在焉的皇帝在湖中落水,等人們七手八腳把他救上來時,他已經在冷水中泡了很久。這一路肆意糟蹋,他的身體已處於嚴重的亞健康狀態。經此一激,遂成重病。1521年明20日,據史學家推測,他死於因肺炎引發的心肺功能衰竭,終年30歲。

  (摘自《坐天下:張宏傑解讀中國帝王》 文/張宏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4: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