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西方婚姻上的差異:飯票與電影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4-21 04: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方式標準以及夫妻關係幾方面差異進行比較分析,並以此顯明中西方文化各自的風格。

  一、結婚目的的差異

  中西方婚姻觀念的差異,首先表現在婚姻目的的差異。所謂婚姻目的,即男女雙方想經由建立婚姻關係的方式而達到某種預期的結果。

  1.中國人的婚姻目的。

  中國傳統的婚姻目的是為家庭而非愛情。《禮記昏義》說:「合兩性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就是說,中國傳統的婚姻目的是:

  一是通過聯姻合兩大家族之優勢,擴大親屬同盟,即「結緣」;

  二是為了男性家庭繼承家庭的血統,傳宗接代,即「繼統」。

  當然,在現今的中國社會中,這種傳統的婚姻目的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男女青年往往選擇「愛情至上」的婚姻。但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極富傳統的社會,要使愛情變為婚姻的主要目的,仍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根據上海社會科學院1996年在上海、廣東、甘肅、哈爾濱四省市的有關婚姻質量的調查,男女因愛情結合成婚姻的只佔1/4左右。統計的結果表明:兩性因「愛到極點,無法控制」而成連理的僅佔2% ,在婚前「甜蜜愉悅,彼此相愛」的為25% ,56.5%的人在婚前「和睦相處,互有好感」,而「出於無奈,勉強結合」 和「互不熟識,元感情可言」的達到16% 。

  2.西方人的婚姻目的。

  西方人的結婚目的:其一是墜人愛河的戀人希望戀情有個完滿的結果;其二,尋找長久的異性生活伴侶,從而使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得到滿足。西方社會一向注重個人獨立性的培養,因此,西方人的自我中心意識和獨立意識極強。在個人主義極為流行的西方社會中,結婚只是兩個個體的結合。而結婚的基礎是愛情和兩性相悅。在他們看來: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低質量的婚姻。據美國著名的公眾意見專家路易斯哈里斯的統計,「83%的美國男女認為,愛情乃是男人和女人結婚的第一位的,必不可少的動力。更有90%的美國人相信,維持美滿婚姻的首要條件也是愛情。」

  由此可見,追求真愛乃是絕大多數西方人最重要的婚姻目的。

  因此,我們說西方人的結婚,是個人的權利;中國人的結婚,更像是對家庭的一種義務。

  二、擇偶標準的差異

  由於婚姻目的的不同致使中西方文化在擇偶的標準上也存在顯著的差異。

  1.中國人的擇偶標準。從中國傳統的擇偶標準來看,最要緊的是身家清白和門當戶對。身家清白,往往是男方對女方要求的條件。父母替兒子選媳婦,首先調查清楚女方是否屬於本分人家,因為他們認定只有這樣人家出身的姑娘將來才可恪守婦遭,孝敬公婆,使家庭和睦。至於門當戶對,則更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家長替子女擇偶特別講究的條件。在中國古典的愛情小說中,窮秀才和富家小姐的相愛總會遭到最強烈的阻撓;而貧家女想嫁人豪門只能給人做側室或偏房。現今中國青年男女的擇偶標準,雖然不一定嚴格恪守身家清白和門當戶對的原則,但是仍然受到這一原則的影響。現在的男青年找女朋友,多數鍾情於那些「賢惠純情」 的女子。細想一下,賢惠純情的女子與以前本分人家的姑娘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而作為女方,則更多的考慮男方的經濟條件和家庭背景,其次是學歷和知識水平,再次才是外在的身材,相貌等因素。」

  2.西方人的擇偶標準。西方人的擇偶標準和我們實在有很大的差異。「西方人的擇偶標準,最主要是兩個人的互相契合fcompatibility),其餘的條件像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則可以不在考慮之列。」

  因此,一位出身富貴之家的少女在尋覓如意鄖君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選擇與自己階級背景相差懸殊的小夥子,其原因可能僅僅是因為被小夥子的幽默感吸引。西方童話中王子與灰姑娘的浪漫愛情故事在西方現實生活中也時有發生。英國的查爾斯王子之所以最終選擇出身、相貌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卡米拉鮑而斯作為自己的愛人,正是因為兩人有著契合盼陛格和共同的愛好。

  三、婚姻中的夫妻關係

  1.中式婚姻中的夫妻關係。

  傳統的中國婚姻中,丈夫往往在婚姻中處於主導地位,而妻子則是處於從屬地位。這種婚姻結構是由於傳統的文化分工造成的,即「男主外、女主內」的文化分工。丈夫是一家之主,是全家的頂樑柱,承擔著家庭生活的主要經濟責任;而妻子的任務是管理家務,侍奉公婆,相夫教子,「男子無妻家元主,女人元夫房無梁」一丈夫缺少了妻子后,家中元人照管,可能家庭生活會變得雜亂無章,但由於丈夫有經濟能力,日子還是可以照過不誤的;而妻子沒了丈夫,就會斷了經濟來源,好比房子沒了房梁,這種房子卻是沒法再住下去的。

  現代的中國社會,男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差距不似以前那麼懸殊。如今,女性走出了家庭的圈子,參與社會工作,保持在經濟上的相對獨立。但即便如此,大部分的妻子仍需要或願意在不同程度上依附於自己的丈夫。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經濟條件較以往有很大的提高,不少要子回到家中做全職主婦,完全由丈夫供養。對於這些全職太太們,人們總是投以羨慕的目光,稱讚她們有福氣;但對於社會中出現的極為個別的全職丈夫的情況,大家總是投以鄙視的目光,認為男人圍著鍋台轉是很役骨氣的。

  2.西方人的夫耍關係。

  西方人則認為婚姻中的男女應是一種平等的關係,用他們的話說:「Husband and wire shouhlbe equal partners.」西方工業革命以來,工業社會對勞動力需求的增長促使婦女進入勞動力市場。婦女投身到家庭以外越來越多的領域參加工作、參與交往.由於重新獲得為冢庭做出經濟貢獻的機會,婦女們自然要求自身地位的相應提高。因此,轟轟烈烈的婦女解放運動在西方社會遍布起來。這些女權運動提出了「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的綱領,要求婦女在社會中與家庭里取得與男子同等的地位,使婦女從傳統的習慣、觀念和價值觀中解脫出來,實現真正的平等。那麼,這種equal-relationship在婚姻中如何體現呢?在西方,妻子和丈夫均可在外謀職,共同承擔家庭的經濟責任。家中的大小事情均由夫妻二人共同商定。對於紛繁的家務瑣事,夫妻也共同承擔 如果去西方人家裡做客,便不難發現,男士下廚房是常有的事兒,他們的手藝可能比妻子還要好。對於照顧孩子的責任,雙方也要共同分擔 要子元需為照顧孩子而放棄自己的職業角色,丈夫也需承擔撫養教育孩子的責任,夫婦同時承擔雙親身份,不再有父、母在與子女關係中角色的分擔和隔離。如果夫婦雙方凶為工作而不能很好照顧子女時,他們會僱用b2JhY—sistei-來代為照顧。

  

  四、結論

  綜上所述,中國人和西方人在婚姻觀念上存在諸多差異。究其根源,是由於中西方兩種文化的差異。婚姻觀念的不同,只是兩者差異的一個方面,還有諸如在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社會關係、社會禮儀及社會習俗等等很多方面的差異。在中西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對於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能幫助我們正確理解西方人的言行,在交際過程中,充分了解對方,尊重對方的習俗,以取得最佳的交際效果。
沙發
彩貝一一 發表於 2016-4-21 11:07 | 只看該作者
所以大部分中國人還是找中國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6 03: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