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16:中國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13 03: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FT中文網專欄作家 徐瑾

  

  如墨菲定律所言,凡是可能出錯的地方都會出錯。

  中國A股開年交易剛4天,就出現四次熔斷兩次提前關閉,1月7日更出現了全天交易總時長14分鐘即告終市,創下A股歷史記錄。中國證監會在一片憤怒指責之中,熔斷機制在1月7日晚上暫停使用。

  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中,主角萊納德要做一個手術,另一位主角,一貫令人頭疼的謝爾頓覺得手術危險而有害,他趕在萊納德手術之後第一時間見他,只是為了說一句「我早就告訴你了」(I told you so)。現實中,扮演謝爾頓的這樣角色壓力重大,我也討厭以事後諸葛的姿態批判熔斷機制,但是在熔斷機制推出時刻,身邊不少市場人士對於這一新規評價負面,但是因為中國股市在股災救市之後已經變成比較敏感的話題,所以其中多數人選擇沉默。而所謂中國式徵求專家意見,不少情況下不外乎主管部門徵求與自身意見一致的專家而已,走過程的意味濃烈。除了熔斷機制本身,我們或許更應該反思,涉及公眾利益的政策法規制定,如何得到有效討論以及透明監督?更進一步,官方問責制如何落實?

  開年第一周的交易不能直接說人禍,但是庸人自擾的因素強烈,經濟走低之下,A股今年勝算不大,但是多數市場機構此前預測是「慢牛」,在熔斷機制添亂之後,這趨勢有變為短期「瘋熊」的趨勢。

  資本市場最擔心什麼?市場情緒時常波動,買盤可能突然消失,最可怕是二者的疊加,閃崩之下交易消失,即整個市場失去了流動性,沒有了對家與盤口,這是金融危機中不時出現的情況,這種時候往往需要中央銀行等機構充當最後貸款人。同理,救市主要是救流動性,嚴厲打擊做空以及隨意終止交易,雖然符合簡單思維中的正邪對立套路,但實際情況並不那麼有效,甚至反而推動情況向相反方向發展。

  這一過程的戲劇性或許超過預期,但是邏輯並不出人意外。資本市場上是一個羊群效應最為明顯的地方,在恐慌之下,多數投資者會選擇出逃,如果這個時候再面臨可能被停止交易的威脅,潛在賣家會更加恐慌,而潛在買家則會躊躇等待更低價格,一正一負之下,流動性消失,價格閃電崩潰,如是反覆。

  每年年初,FT的傳統之一就是請各位專欄作家寫出年度展望。在2015年初,我也給出五個中國可能的風險,我當時指出平安第一的原則在生活或投資都適用,中國經濟的關鍵詞是風險,國際、政府、企業、機構等四大風險最終會傳導到居民端。在經歷了2015股市暴漲以及暴跌,再加上救市等連串戲碼之後,剛剛鬆口氣的人們又遇到2016年開年交易不利,如何看待這一局面?

  

  鏈條總是最脆弱的一節破裂,股市的風險只是引線,目前最大風險在於匯率。日前離岸人民幣已經比起高點跌去10%有餘,長遠來看人民幣兌美元回到7時代並非不可想象。匯率下跌帶來的出口利好是長期因素,見效緩慢,但是匯率下跌帶來資本外逃壓力則是短期因素,即刻顯現。2015年12月中國外匯儲備下降1080億美元,創出歷史極值,外匯總儲備從2014年最高接近4萬億美元下降到目前的3.33萬億美元。

  人民幣貶值為什麼值得關注?如果你不出國買買買,匯率暫時不會影響你的生活水準,但是匯率貶值背後的資本外流,則不僅意味著資本市場價格(包括股市、房地產價格等)堅挺難以保持,而且意味著實體經濟層面的去槓桿壓力。如今央行或許還有子彈應對突發情況,無論賣出美元還是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但是如果匯率貶值預期不斷自我實現,那麼在某一天,央行或許不得不採取加息等策略來阻止資金外流的徹底惡化,而這無疑對實體經濟起到雪上加霜作用。

  二十一世紀是信貸經濟的時代,這意味著金融波動也在加劇,金融危機頻發才是經濟的真正新常態。中國股市暴跌引發全球股市聯動,這不僅提示全球市場聯動加劇,更揭示中國風險可能是2016年最大的黑天鵝。2016即將進入中國傳統的猴年,中國俗語中的「猴年馬月」也會登場,這對於投資者而言是,將是很「妖」的一年。不少讀者曾經問我2016投資什麼增值,我一直很想告訴大家,在這一年,不虧錢就賺錢,不應該從賺得多角度考慮投資,更多應該是虧得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 18: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