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預裝軟體」讓誰得利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5-12-07 08:34:30 來源:騰訊科技 責任編輯:慈羽瑤

核心提示:最近工信部發布手機APP管理的徵求意見稿,要求預裝軟體必須可以卸載。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預裝軟體」卸載,受此影響最大的是低端手機用戶。三五百塊錢就能買一台廉價智能手機的時代,或許就此結束。低收入階層關於手機價格的「痛點」被忽視了。

最近工信部發布手機APP管理的徵求意見稿,要求商家除確保基本功能外,預裝軟體必須可以卸載,引發關注。

網際網路改變我們生活的同時也在改變辭彙。此前我們抱怨會用問題、需求之類的說法,現在出現新詞:痛點。據說這詞有精確含義,專指需求迫切,乃至達到痛苦的地步。如果不那麼迫切,最多稱「癢點」。至於智能手機橫掃市場一舉取代傳統手機,那無關痛癢,而是「創造需求」。

在經濟學領域,這些說法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任何競爭市場,商家總是不斷取悅消費者。這個過程並非一勞永逸,而是驚喜和煩惱、痛和癢交織相伴。消費者選擇時也在權衡,一旦有競爭者超越,先行者的蓋世功績會被迅速遺忘,它遺留下的麻煩會被放大,成為亟待解決的「新痛點」。經濟學家米塞斯曾說過,消費者是冷酷無情的。

十幾年之前,上網安全卻是大問題。殺毒軟體收費不菲,購買安裝都很麻煩,大量電腦裸奔。不久之後,各種「安全衛士」登場。這些軟體都是免費,除了傳統的防木馬、殺毒業務,它們還清理垃圾文件、修復漏洞、清理痕迹等,簡直貼心到家。很短時間內,安全軟體橫掃市場。

免費服務當然不是沒有代價,軟體運營商總要通過其他手段把錢賺回來。舊問題基本解決,新煩惱接踵而至。往往安裝一個軟體,附帶一大串軟體盤踞上來,江湖稱之為「全家桶」。很多軟體基本無用,它們不但佔據內存,影響速度,甚至還竊取隱私。最近兩年,科技媒體關於此類流氓軟體的譴責非常多。

中國上網人群層次複雜,高端人群抱怨不滿的同時,主流網民卻很滿意,新興網民還在湧入。「無良軟體」提供的服務還有很大市場。它們的劣跡逐漸暴露,這也給其他商家提供了機會。

目前「全家桶」之類的東西依然盛行,和主流人群的經驗不足,技能較差有關。他們對於「保駕護航」之類的服務還有很大需求。只要市場足夠自由,新產品湧現,各種「痛點」自然會慢慢解決。很多人強調「市場監管」,其實市場本身的自凈能力更為有效。

從電腦說到手機,道理同樣如此。預裝不能卸載的軟體,體驗非常不好,手機商家卻能獲得豐厚的收入。手機行業競爭激烈,利潤微薄,商家需要保持盈利,還要不斷殺價,佔領市場。儘管體驗不好,消費者享受了廉價手機的好處。軟體不能卸載構成了手機用戶的「痛點」,一些商家以此為賣點,聲稱要幹掉「打不死的小強」。大品牌手機的預裝軟體逐漸可以卸載,他們甚至推出監測流量的軟體,以此消除用戶顧慮。隨著競爭深入,手機業界會在軟體收入和用戶體驗兩端,找到合適的平衡點。

這或許將大大降低預裝軟體的價值,減少商家收入,最終影響到手機價格。受此影響最大的是低端手機用戶。三五百塊錢就能買一台廉價智能手機的時代,或許就此結束。低收入階層關於手機價格的「痛點」被忽視了。
世人皆醉我獨醒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沙發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5-12-10 22:5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瘋瘋顛顛 於 2015-12-10 22:56 編輯

【延伸閱讀】預裝軟體黑手伸向老人機 手機話費莫名耗完

中新網8月19日電 要說拿到新手機后最煩人的東西,當屬那些根本用不上的預裝軟體了。現在這些軟體不僅礙眼,還將黑手伸向老人機,坑害起了老年用戶。這不,張女士為自己母親買了部老人機,但一個月過後電話卻因欠費而停機了,手機中預存的100元話費全部用完。去營業廳查詢發現,老人從不上網,流量卻消耗了大部分話費,通話費用才使用了十幾元。




預裝軟體——黑手伸向用戶腰包

為方便家裡老人與自己聯繫,端午節時張女士給自己的母親買了部手機。考慮到老人對科技產品並不了解,甚至連簡訊都不會發,為此張女士特意給母親挑了一部音量高、按鍵大、價格也便宜的老人機。沒有其他花哨的功能,花費也不會高。由於老人電話使用並不頻繁,因此張女士只給手機預存了100元話費供母親平時接打電話。而老人才使用一個多月,電話就因欠費而停機了。

原來,張女士給母女買的老人機里預裝了許多軟體。這些軟體不僅無法自行刪除,而且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偷跑流量。張女士母親預存了100元話費大部分都被這些預裝軟體消耗了。

預裝軟體——手機廠商難以割捨的一塊蛋糕

據調查,手機預裝軟體一隻是行業的潛規則。很多廠商為了獲得用戶,會付費給手機廠商或銷售商,並且多數預裝都無法卸載。

而廠商間互相競價、手機軟體為刷存在感在後台自啟、耗電、偷耗流量、竊取用戶隱私等如今都成為了頑疾。像張女士母親這樣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短時間內手機消耗不少的資費與手機預裝軟體私自啟動耗費流量有著不小的關係。不僅如此,這些預裝應用長期佔用手機後台空間,導致CPU運行不暢,致使用戶手機產生耗電快、卡慢等問題。

開放應用——行業潛規則或將被打破

雖然手機軟體預裝的利益不小,但其弊端同樣明顯,用戶往往因此怨聲載道。犧牲用戶體驗獲取利益,在當前的手機行業已經行不通。因此摒棄此前的陋習,用於突破創新,是未來手機廠商發展的大方向。

實際上,許多手機品牌已經開始這樣做了。今年8月26日,360推出的奇酷手機即將上市,結合此前的應用眾籌,奇酷此次力爭把最好的手機應用展現在消費者面前。而且想到了應對「眾口難調」的辦法:預裝軟體可卸載,從根本上解決了預裝軟體給人們帶來的煩惱和安全威脅。

另一方面,奇酷手機的操作系統已經確認為360 OS標準版。在保證輕便快捷的使用體驗前提下,將手機安全植入系統底層,使手機具備准軍事級別的安全防護能力。從目前得到的消息來看,奇酷手機將具備防電信騷擾、詐騙、隱私空間、通訊錄雲備份等功能,讓消費者不再為手機安全感到擔心。

(2015-08-19 13:58:01)

1449448470280.jpg (34.47 KB, 下載次數: 7)

1449448470280.jpg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3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5-12-10 22:5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瘋瘋顛顛 於 2015-12-10 23:00 編輯

【延伸閱讀】預裝軟體人人恨:這次中國成了維權先鋒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新浪科技 鄭峻發自美國矽谷

三星情何以堪

「終於有人就預裝軟體的事起訴三星了!」這是美國科技博客Gizmodo的新聞報道標題,因為上海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簡稱:上海市消保委)就手機預裝軟體一事向三星和OPPO提起正式訴訟。

事竟如此,三星情何以堪;相隔萬里,美國媒體的那種幸災樂禍依然可以感受的到。另一方面也體現出,預裝軟體這一問題已經是全球共怒,人人反感。總說美國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是美帝良心和業界楷模;這一次,中國卻走在了行業前列,著實值得肯定。

不過,坦率的說,我並不認為三星和OPPO是預裝軟體問題上的最無節操者,至少他們預裝的軟體還是知名應用。相比之下,國內運營商定製的一些低端機型,手機連鎖商出售的一些機型,預裝的軟體更加無所忌憚,而且其中還包括了一些木馬性質的惡意應用。

上海消保委選擇三星和OPPO顯然也是出於威懾目的。選擇一家國際頂級廠商和一家國內主流廠商,提起國內首起消費維權公益訴訟;這起訴訟的判決結果,或將對未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起到重要影響。
預裝軟體痼疾
預裝軟體並不是智能手機的固有問題,在PC上也同樣存在。只是相對於PC的運算能力和存儲空間,過多預裝軟體對智能手機帶來的影響更為明顯,佔據大量的存儲空間,延緩手機運行性能,後台消耗移動數據,因而也更加容易遭致消費者的強烈不滿。

一款智能手機在出廠時通常包括系統商的系統應用、設備商的功能應用、運營商的服務應用以及第三方應用。系統應用保障了智能手機正常運行,通常也是必需存在的;消費者不滿的通常是後面三種應用的泛濫成災,而其背後根本原因就是直接商業利益。

為了獲取新用戶以及保障用戶活躍度,第三方應用提供商會向手機廠商和運營商支付費用,在智能手機里預裝應用。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手機廠商的利潤越來越稀薄,每筆1-5元人民幣的預裝軟體費用已經成為安卓廠商的重要收入來源。

舉例來說,就與三星、、LG、戴爾等30多家廠商以及Cyanogen這樣的系統商達成合作,將自己的Office、OneNote、OneDrive和Skype應用預裝到後者特定機型的Android手機與平板之中。不過,微軟利用的是自己手中的Android相關專利進行交換。(Android是開發的免費系統,但其中涉及到微軟的相關專利,微軟一直向Android廠商收取專利授權費。)

此外,美國最大的廣告主、電商巨頭也會通過合作以及付費的方式,將自己的購物、閱讀、音樂和應用商城應用安裝到其他安卓手機之中。同樣預裝軟體的還有以及旗下WhatsApp、Instagram等社交應用。雖然這些預裝應用都是用戶常用的,但無法卸載的問題依然引來了諸多抱怨與投訴。
運營商的施壓

在預裝軟體的問題上,美國運營商並不會比中國同行更有節操。為了獲取高額利潤,運營商不僅會收取費用在旗下渠道銷售手機上預裝應用,還會因為利益問題干涉手機廠商此前預裝的應用。AT&T和Verizon都曾經阻止過微軟在三星Galaxy S6手機中預裝應用。

為了獲得運營商的支持和銷量保證,絕大多數手機廠商都會儘力配合運營商的各種合理以及不合理的要求,其中也包括了預裝運營商應用。對於那些銷量嚴重依賴運營商渠道的手機廠商來說,這一點尤其明顯。或許只有敢於對運營商說不,即便實力強大如三星也無法得罪運營商。

以美國最大運營商Verizon的定製機摩托羅拉Droid Turbo為例,除了谷歌的系統應用和摩托的特色應用,還預裝了Verizon自身的簡訊、導航等6款服務應用,以及來自亞馬遜、美式足球聯盟NFL、網路電台Slacker Radio等7款第三方應用。這意味著消費者在買到Droid Turbo的時候,手機內已經有了總計40多款應用。而且這些應用完全無法刪除。第二大運營商AT&T也同樣好不到哪裡。

比Droid Turbo更加誇張的是三星今年的旗艦Galaxy S 6。當美國第四大運營商T-Mobile用戶買到這款手機時,機器內已經有了56款應用,其中包括微軟OneDrive和WhatsApp等大量第三方應用以及來自T-Mobile的多達6款應用。第三大運營商Sprint也在自家銷售的S 6內塞入了十多款非必需應用。雖然S 6憑藉其設計和性能贏得了諸多好評,但預裝軟體問題依然是三星面臨的一大負面。

蘋果相對節操

在預裝軟體方面,蘋果無疑是業界楷模。無論消費者是購買裸機或是合約機iPhone,手機內只有蘋果自己的系統應用,而不會有任何第三方應用。隨著蘋果近年來的去谷歌化,iPhone此前預裝的谷歌地圖和YouTube應用也不再隨機附帶,整部iPhone中只有蘋果自己的全套系統和功能應用。
當然,蘋果的相對節操來自於他們的強大業界實力。得益於iPhone高達50%利潤率和巨大的銷量,蘋果不需要考慮預裝軟體這一收入來源。擁有強大的業界地位,蘋果有足夠的底氣拒絕運營商的任何預裝軟體要求。不過,即便蘋果剛剛進入智能手機行業的時候,蘋果並沒有多少選擇,但他們也頑固地扛住了運營商的壓力。

這是喬布斯的完美主義思維。他曾經公開表示,很多手機廠商錯誤地把零售商、運營商等渠道合作夥伴當作自己的客戶,而蘋果則相信終端用戶才是唯一,因此不會考慮運營商的要求和壓力。實際上第一代iPhone之所以選擇AT&T獨家合作,也是因為只有AT&T看到了iPhone的前景,願意滿足蘋果當時看來極其傲慢的要求。

不過,即便iPhone上沒有任何運營商和第三方應用,有潔癖的消費者依然不能感到滿意。部分用戶根本不需要Game Center、Apple Watch這些應用,缺少它們也不會影響到其他功能正常運行,但蘋果用戶依然不能自主刪除這樣系統應用,只好眼不見為凈。此前,深圳一位消費者就曾經就蘋果手機預裝軟體將蘋果中國告上法庭,這起訴訟目前還在二審過程中。
合理解決方案

或許意識到預裝應用給Android手機帶來的困擾,因為絕大多數預裝軟體問題都存在於Android手機中,谷歌在Android 5.0中授予了用戶停用部分應用的許可權。但以美國地區銷售的三星S 6為例,大量預裝應用只是可以停用,並不是直接卸載;儘管不會再消耗流量,但依然佔據著大量機內存儲空間。

要免受運營商和第三方軟體困擾,Android用戶最好解決方案就是購買谷歌Nexus系列原生Android手機,或者通過Root卸載這些軟體,或者購買非運營商渠道的無鎖機。但Nexus在中國大陸並不實用,Root機器可能導致失去保修。國內安卓手機是否預裝應用以及是否可以卸載,依然只在於設備廠商和運營商良莠不齊的節操。

去年深圳市消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根據其隨機抽選的6873名消費者問卷調查顯示,95.32%的手機存在預裝軟體,88.91%的預裝軟體不可卸載。98.60%的受訪消費者認為預裝軟體不合理,不滿意。今年6月,深圳已經約談了三星、華為、聯想等手機廠商,勸諭各家廠商允許自由卸載預裝軟體。
上海消保委的訴訟要求並不過分:要求兩家手機廠商在手機外包裝和說明書明知預裝軟體的詳細信息以及提供直接卸載預裝軟體的解決方案。所有消費者都痛恨刪不掉的預裝軟體,尤其是運營商和第三方的預裝軟體。上海消保委這起訴訟同樣引起了全球科技媒體的關注。

這起國內首起消費維權公益訴訟,或將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未來起到重要的規範作用,並為其他國家和地區起到示範作用。至少這一次,中國走在美國前列,配得上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市場的體量。

掃一掃,一起坐看風雲變幻。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新浪科技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techsina或新浪科技)。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4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5-12-10 23:0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瘋瘋顛顛 於 2015-12-10 23:10 編輯

【延伸閱讀】預裝軟體的用戶很多 不僅僅是因為難卸載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上海消保委近日針對三星、OPPO發起的一項公益訴訟,讓「手機預裝應用」的話題再次回歸大眾視野。
預裝應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手機功能,但更多時候,它是廠商獲取利益的重要手段。對用戶而言,預裝應用存在偷跑流量、隱私泄密等多項風險。然而由於牽涉多方利益,即便官方已經推出明確禁令,預裝應用依舊層出不窮。
在近日展開的一項調查中,企鵝智酷試圖解釋預裝應用長期存在的真正原因。調查面向騰訊網用戶展開,共收集到一萬多份有效回復。我們隨後按CNNIC公布的中國網民結構對樣本進行二次抽樣校正,最後得出了如下結論。
下載渠道:應用商店比例最高 預裝是掃碼下載的3倍
調查結果顯示,手機應用商店是用戶獲取應用最主要的渠道,預裝應用是第二大渠道。調查中,10.7%的用戶通過預裝的方式獲得應用,它的比例是第三項渠道的3倍多。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受限於場景,在地面推廣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掃碼下載,其用戶比例只有3.3%。電腦下載的比例更低,只有3%,為所有渠道中的最低。
通過預裝獲取應用,這種形式在年輕群體中佔據的比例並不高。在年齡不超過19歲的用群體中,通過預裝或系統自帶來獲取應用的用戶,其比例均不超過10%。在年齡為20-39歲的用戶中,它的比例約為11%。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值得注意的是,當用戶年齡不滿60歲時,通過預裝獲取應用的用戶比例會隨著用戶年齡增長不斷提升。一旦年齡超過60歲,用戶獲取應用的方式開始呈現多樣化,預裝應用的比例出現一定程度的萎縮。
對比一年前 近半成用戶的應用下載量降低
48.5%的用戶表示和一年前相比,目前的應用下載次數明顯下降。認為下載次數增多的用戶只有16.6%,另外還有34.9%的用戶認為變化不大。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在年齡為20-39歲的群體中,一半以上的用戶認為應用下載次數出現明顯下降。其中30-39歲用戶中認為下載次數減少的比例最多,20-29歲用戶稍微落後。
其他受訪者中,只有在50-59歲的群體中,比例最大的是認為前後變化不大的用戶。剩餘群體中,均是認為下載次數減少的用戶,數量最多。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下載量降低原因:懶得折騰+已經夠用了

實際使用中的硬需求是促使用戶下載應用的最主要原因。嘗鮮是用戶下載應用的第二大促進因素,它的比例為28.2%。除此之外,好友推薦、優惠活動、媒體好評同樣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用戶下載一款應用。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好友推薦而下載應用的用戶的比例為14.4%,比媒體推薦更高。儘管不如垂直媒體專業,但在實際推廣中,基於社交關係的熟人推薦比前者更富有成效。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實際需求是促使用戶下載應用最主要的因素,相應的,當現有應用能夠滿足其需求時,用戶的下載量也勢必會出現明顯下降。調查中,45.5%的用戶認為「現有應用夠用」致使他們減少應用下載,它的比例為所有因素中的最高。
由於「懶得折騰」而導致應用下載量降低的用戶同樣不少,其比例為42.3%。此外,還有21.4%和13.6%的用戶因為興趣和付費因素而減少應用下載。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結語:預裝應用難禁止是因為利益巨大

單部手機預裝應用獲得的收入不高,但是在手機廠商巨大的出貨量面前,單部手機帶來的「微薄」收入最終將匯聚成驚人的「洪流」。
調查結果顯示,預裝是用戶獲取應用的第二大渠道,僅次於手機應用商店。而在另一邊,本次調查同樣揭示,隨著用戶嘗鮮慾望降低、現有應用不斷滿足其需求,用戶的應用下載量開始出現降低。在這種背景下,預裝的重要性越發凸顯。
手機行業的激烈競爭導致智能手機價格不斷走低,在成本維持不變的情況下,硬體利潤被無限攤薄。利用預裝應用與軟體廠商分成,是手機廠商在硬體業務之外的重要營收來源。

儘管工信部在2013年底就曾推出規定,要求新手機預裝軟體必須進行備案,但實際效果有限。而規定通過入網許可限制預裝應用的方式也被運營商和實體店所利用,該項規定對他們並不構成約束力。

預裝應用難以禁止的核心在於它背後巨大的利益鏈。本次調查進一步揭示,在一定年齡範圍內,用戶通過預裝形式獲取應用的比例隨著年齡增長逐步增多——這意味著潛在的收益來源。在這種前提下,如果不解決背後複雜的利益關係,預裝應用的問題未來估計還將繼續發生。
本期分析師:杜會堂

手機預裝軟體偷跑流量 公益訴訟撐腰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2 18: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