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外交只是在「砸錢」么?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zhh 發表於 2015-12-8 20: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王少喆
  北京這些天是越來越冷了,再加上時隱時現的霧霾,「家裡蹲」成為最優選項。中國北方有「貓冬」的習慣,起因大概出於寒冷的天氣,其實,寒冬在家裡不能出門未必是件壞事,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對一年的事做個總結。
  6號,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行抵達北京,2015年的中國外交正式告一段落。今年可以說是中國外交的「大年」,有人統計,習近平全年外訪8次,共出訪14個國家,幾乎見遍了世界主要國家的領導人。
  幾家歡喜幾家愁,有法國媒體就開始酸溜溜地開腔了,用《數千億美元 習近平砸出一條中國外交之路》為題,說中國在巴黎大會和中非峰會上,許諾出資近千億美元,作為減排和援助非洲資金,大抵是暗指中國在搞「銀彈外交」,用強大經濟實力為外交開路。對此,碼姐很不以為然。
  碼姐:怎麼中國做什麼都有人黑?以前是說中國不願承擔國際責任,現在又說中國砸錢搞外交,這種動輒得咎的「兩面黑」做法,我也是醉了!
  解碼哥:這背後,體現的是西方國家對中國影響力擴大的不適應吧。對於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和投資,西方一直有「新殖民主義」的指責,我們也「解碼」過。對中國在氣候問題上的擔當,國際上還是稱讚的多。不過,昔日左右世界風雲的歐洲強國們,看到今天中國成為國際舞台上的主角,難免心裡犯酸嘛。
  碼妹:其實不光是外國人,咱國內也有人有意見呢,說中國自己還有7000萬貧困人口,為什麼拿這麼多錢去援助別人,還要操心變化這樣似乎離我們很遠的事?
  解碼哥:有這種觀點可以理解,但把國內扶貧和國際貢獻混在一起並不合理。在積極做出國際貢獻的同時,我們並未放慢改善國內民生的腳步,兩者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此前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就專門研究了「十三五」期間實現貧困人口整體「脫貧」的問題。
  而且,經過三十多年的飛速發展,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需要加大對外投資,在世界中實現自身的發展。內在的需求要求中國經濟「更深入地融入世界」,關起門來搞發展是不行的。
  碼姐:非洲從政府到老百姓也不傻,擁抱中國的投資也是幫助他們自己經濟社會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國際合作應該也是講究win-win(雙贏)的吧。
  解碼哥:不錯。據媒體統計,習主席在外訪期間,簽訂了多項大手筆經貿協定,其中僅中英之間就達成了150項合作協議,涉及金額約400億英鎊;中國與白俄羅斯簽單總價值高達157億美元;與巴基斯坦的合作協議也達到了460億美元……這些合作項目,都是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具體落地的成果,將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
  說到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近年來已經深感空氣污染之殤,「霧霾」成為民眾關心的熱詞,減排從「讓我減」變成了「我要減」。雖說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事,可排放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首先受害的還是我們。近年來,中國外交更加活躍,這是與中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漸提高緊密相關的。中國經濟「走出去「,需要相應的外交政策為其」保駕護航「,未來外交為經濟服務的特點會越來越明顯,中國外交的「大年」在接下來或許會成為一種常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 00: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