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吳曉波:我很害怕成為自己年輕時憎恨的那個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5-12-1 23: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吳曉波

  把三個地產大佬拉在一起擺龍門陣最有趣,一個是王石,一個是任志強,一個是馮侖。

  王石最不苟言笑,就跟他的名字一樣,回答每一個問題都得想三秒,講起道理來像下圍棋,轉承起合,紋絲不亂,他還特別愛惜羽毛,有點形象和思想潔癖;

  任志強就是一門大炮,只要給個炮架就噴火,而且喜歡用一大堆的數據當燃料,神鬼不避,轟轟有聲,他這兩年越來越「亢龍有悔」,讓朋友們都替他捏把汗;

  最有趣的,當然是馮侖。他思考問題的出發處,似乎不是那個光頭腦袋,而是肚臍眼,任何哲學思考或行業現象,都可用葷素段子來輕鬆解答,莞爾嬉笑間,高潮自達。

  

  他們三個都是嗜書如命之人,且自我期許極高。

  那一代人,從荒唐的文革中走出,經歷最野蠻的商業時代,一腦門的僥倖與不甘,因此,身在江湖,心寄廟堂,均有不可救藥的公共情結。

  如今,王石在歐洲遊學,痴迷於宗教比較與羅馬故事,暇時就領著一群肌肉男玩賽艇。任志強當上了阿拉善環保組織的輪值主席,主要工作是募善款,業餘鼓勵大家快買房。馮侖也從上市公司的一線退下來,被我拉進「大頭幫」,干起了自媒體。

  在朋友們的眼裡,馮侖比公開場合的那個「段子之王」要嚴肅和嚴謹得多。比如,在過去的幾年裡,他一直在做一個課題:他分別考察了香港、台灣和新加坡的民主制度,特別是對台灣的選舉進行了細緻的實地調研,甚至收集了很多「道具」,有著不同一般的心得與體會。

  為什麼,也不為什麼。

  那天,馮侖對我說,「我很害怕成為自己年輕時憎恨的那個人。」

  

  

  

  年輕的時候,你的心裡住著一個切·格瓦拉,滿懷不切實際的烈焰夢想,看到那些在講台上、鎂光燈下正裝儼然的長輩們,總是覺得他們好假,好懦弱,好市儈,好無趣。長著長著,在不知不覺中,你一天天地就長成了他們的模樣,你走上了講台,你站在了鎂光燈下,在更年輕的格瓦拉們眼中,你好假,好懦弱,好市儈,好無趣。

  絕大部分的人,後來都成為了自己年輕時憎恨的那個人,包括我自己。

  一生遭遇苦難的約瑟夫·布羅茨基說,「就人類學的意義,人首先是一種美學的生物,其次才是倫理的生物」,因此,對抽象事物和公共議題的關注與討論,並非人生的副產品,而是恰恰相反。然而,在商業主宰一切的世界里,那些無法兌現的東西都會變得不真實,因而人被鈍化而不自知。

  馮侖的警惕,是要掙斷纏在身上的那根革拉斯(Geras,希臘神話中的衰老之神)之藤。

  

  今天這個時代,很難說是屬於誰的,「世界是你們是,也是我們的,歸根到底,是那幫孫子們的」,唯一能夠把「老子」與「孫子」共鳴在一起的,是我們對這個時代的共同志趣與擔當。我們誰也不必討好誰,好好地說話,好好地寫字,好好地做事,在網際網路的世界中,我們遲早會彼此找到,相知或分離。

  上個月,秦朔的「秦朔朋友圈」上線了,我多麼高興地看到「最後的看門狗」又回來了。

  昨天,馮侖的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也上線了,從此,他將在那裡,繼續用他獨一無二的方式告訴你,他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什麼。他說,「我要繼續行走,繼續從不正經的地方繼續正經的人生。」

  他的開篇詞是,「扒下現實的底褲」。

  底褲里,也許波瀾壯闊,也許空空蕩蕩,誰知道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30 01: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