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先後介入,俄美兩大國在敘國局勢上的博弈仍在持續。一直以來,兩國在敘問題上都針鋒相對。時評人士、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張敬偉認為,相比于堅持要巴沙爾下台的美國來說,俄羅斯打擊IS,不僅在關鍵時刻救了巴沙爾政權--美國國務卿克里軟化了對敘利亞的立場,稱「我們對於巴沙爾下台的具體時間並不教條化,可以商榷。」也分化了美國的中東盟友(埃及、伊拉克),使美俄在敘利亞的博弈中繼續佔據上風。
敘利亞亂局,是「阿拉伯之春」的成果。敘利亞反對派也希望通過街頭運動推翻巴沙爾-阿薩德政權,造成這個國家的亂戰。美歐社會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推翻巴沙爾政權,俄羅斯和伊朗則站在巴沙爾政權一邊。除了大國博弈,也有伊斯蘭世界的遜尼派和什葉派之爭,遜尼派的沙特等國支持敘利亞反對派,什葉派主導的伊朗則和巴沙爾站在同一陣營。
美俄兩國在敘博弈仍在持續
奧巴馬政府並未佔得多少便宜,反而為歐洲和海灣遜尼派盟國嘲弄。相比普京總統對巴沙爾的強勢支持,美國對敘利亞反對派的支援有些「口惠而實不至」。
這場亂戰因為IS的搗亂而模糊了焦點。IS勢力從伊拉克到敘利亞,直逼到土耳其邊境。尤其敘利亞,被IS所佔領土超過一半以上,人口超過千萬人。IS暴露了奧巴馬總統從伊拉克撤軍的硬傷,不僅為美國所詬病,在國內也面臨著共和黨的壓力。因而,美國不得不重返中東發起對IS的反恐戰爭,從而形成美歐和海灣美國的反恐聯盟。不過,由於美國和反恐聯盟不願出動地面部隊,只是對IS實施空中打擊,因而不僅未能剿滅IS,而且導致IS勢力更加喧囂。IS不僅炸毀敘利亞古城巴爾米拉,還面臨著向土耳其和歐洲蔓延的風險。
美歐和海灣反恐聯盟面臨的困擾是,既要支持敘利亞反對派將巴沙爾政權推翻,又需要敘利亞政府的反恐支持,而且也需要藉助伊朗的力量。正是在這種困擾之下,俄羅斯開始了對IS的空中打擊。俄羅斯的「入伙」,讓中東地區的反恐局勢變得更為複雜,也使美俄在敘利亞的博弈進入第二階段。
聯合國「普奧會」上,奧巴馬總統和普京總統在敘利亞問題上針鋒相對,一個要將巴沙爾政權推翻在地,一個要將巴沙爾政府維護到底,普京總統直言拒絕和敘利亞政府合作打擊IS將是「巨大錯誤」。這為俄羅斯打擊IS買下了伏筆。
不管美國是否高興,俄羅斯打擊IS的理由無可挑剔--一是美國和其領導的反恐聯盟打擊不力,俄羅斯介入有其國際道義。畢竟,剿滅IS全球有責。二是沒有敘利亞和伊朗的支持,美歐和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反恐效果也確實不好。
恰恰如此,折射出美國領導的反恐聯盟和俄羅斯的真正矛盾不是如何打擊IS,敘利亞才是焦點。簡言之,圍繞敘利亞的亂戰和美歐對博,癥結在於顛覆巴沙爾政權還是支持敘利亞政府。也可以說,反恐對美俄雙方而言,都有借口之嫌,只是俄羅斯行動迅捷,讓美國有些招架不住。正因為如此,10月2日美國、法國、德國、英國、土耳其、卡達和沙烏地阿拉伯經由土耳其外交部發表一份聯合聲明,對俄方行動表示擔憂。美國國防部長卡特指責俄羅斯的做法「火上澆油」。美國領導下的反恐聯盟,最擔憂的是俄羅斯借口打擊IS,也將敘利亞反政府武裝也當做恐怖組織給滅了。
美國和其盟國的擔憂不無道理,但也無可奈何。就反恐而言,俄羅斯對IS的打擊並非幫倒忙,而且也離不開敘利亞政府甚至伊朗的支持。畢竟,美國及其反恐聯盟的反恐成績單的確不那麼好看。更重要的是,阿拉伯世界的另一大國埃及支持俄羅斯打擊IS,伊拉克總理阿巴迪也稱歡迎俄羅斯打擊該國境內的IS目標。而且,阿巴迪更是抱怨以美國為首的反恐聯盟並沒有向伊拉克提供充足支持。
俄羅斯打擊IS,不僅在關鍵時刻救了巴沙爾政權--美國國務卿克里軟化了對敘利亞的立場,稱「我們對於巴沙爾下台的具體時間並不教條化,可以商榷。」也分化了美國的中東盟友(埃及、伊拉克),使美俄在敘利亞的博弈中繼續佔據上風。
以普京總統的性格和戰鬥民族的個性,俄羅斯借力打擊IS介入敘利亞的努力,從現在看肯定不是「完成時」。為了強化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強化俄羅斯、伊朗、敘利亞「鐵三角」關係,俄羅斯一定下好用足打擊IS這盤「反恐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