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金又暴跌,為何「大媽」總受傷?

[複製鏈接]

551

主題

681

帖子

33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泰山不倒松

Rank: 4

積分
33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泰山北斗 發表於 2015-7-21 08: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假如現在買入黃金,就好比是接住一把正在墜落的尖刀。無論從基本面還是技術面來分析,金價都依然在漫漫熊市之中。
  據媒體報道,近期因中國股市跌宕起伏,投資A股虧損令「中國大媽」頗為「受傷」,故而撤出股市轉戰黃金市場,致使金飾品商店的銷售額急劇上升,其中100克、200克的金條尤為搶手,有的大媽買入5公斤黃金(價值達100多萬元),還有一口氣購買20公斤黃金的。
  「中國大媽」認為,如今正值金價低位,投資金條既能傳給下一代,更可作為應急避險的工具,還可以抵禦通貨膨脹,相較一紙變化萬千的股票,至少黃金是握在手中的實物,壓在自家箱底心裡踏實。
  事實上,「中國大媽」搶購黃金並非第一次。回顧兩年多前的2013年4月,她們所謂「與國際金融大鱷角力」,瘋狂哄搶黃金一戰成名,導致國際金價創下2013年內最大單日漲幅。
  但顯然無濟於事,此後,黃金在2013年4月12日和4月15日經歷震撼暴跌,從每盎司1550美元(約合人民幣307元/克)下探到1321美元每盎司(約合人民幣261元/克),「中國大媽」紛紛被套牢引起恐慌。
  然而,兩年多前的那一幕似乎又要上演了。
  上周五(7月17日),因美國通脹率數據向好,美元因此順勢而上,使包括黃金在內的大宗商品整體走軟,國際現貨黃金價格一度跌破1130美元,刷新了2010年以來的低位至每盎司1129.80美元,曾一度跌至1129.60美元一盎司。而金價每盎司1140美元,是所謂的重要技術線型「多空」分水嶺,每盎司1130美元更是黃金市場上一個所謂支撐金價的重要的心理價位。
  其實,自從廢除金本位、特別在1971年黃金與美元脫鉤后,黃金就失去其貨幣屬性,漸漸地變為一種貴金屬了。但由於人類對黃金的特殊情結,因而被華爾街用來成為最佳的金融炒作工具,更由於黃金本身並不能帶來回報,而且儲存黃金還需支付保管費、交易費等,便只能依靠買賣的差價來牟利,也就是說,黃金根本就不是投資品。
  因為黃金本身並不能帶來回報,一旦下跌,就很有可能跌回上一輪牛市的最高點—850美元每盎司。假如現在買入黃金,就好比是接住一把正在墜落的尖刀。無論從基本面還是技術面來分析,金價都依然在漫漫熊市之中。
  至於「中國大媽」在金飾店搶購的金條,就更不能算做投資品了,只能將其歸劃為奢侈品,是無法作為抵禦通脹的產品的。如果真的對黃金情有獨鍾,從長線來看,也只能當金價在合理的價位之下時,買入金條(既不是紙黃金,更不能是金飾品)才有可能。
  而40多年來,脫離了金本位之後的黃金,因不符合外匯儲備的「流動性」,全球官方總黃金儲量正逐漸削減。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上周五,中國央行6年來首次披露黃金儲備。截至6月末,中國黃金儲備增至5331萬盎司(1658噸),相比2009年4月底的數據3389萬盎司(1054.6噸),大幅增加了57%,已經成為全球第五大黃金儲備持有國。
  幾千年來,人類對黃金產生了一種宗教般的信仰—黃金情結,央行儲備一定數量黃金,實際上是讓貨幣持有人吃一顆「定心丸」,以黃金這「壓箱底」的資產作為信用擔保,以備不時之需。
  可對普通民眾來說,「大媽們」所購買的大多是金飾品,比國際金價高出至少20%。也就是說,目前大媽們搶的金飾品,至少等到金價漲回每盎司1360美元以上,才有可能解套。即便國際金價漲回「大媽們」當初搶購的價位,請她們去金飾店詢問一下,能否按搶購價將金飾品再賣回去,就知道了。
  黃金並非投資品,更不可能抵禦通脹(事實上,1971年至今任何一個連續的二十年,黃金都不存在抵禦通脹的紀錄),買一些來當是壓箱底,圖個心理平安也就罷了吧。
頻繁回頭的人,走不了多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19: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