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星爵」拿來訓恐龍的發聲小工具是啥?(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5-6-19 22: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真大雨 發表於  今天15:36

  作為在動物園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飼養員,當初看《侏羅紀公園》時最痛的領悟是電網不能單獨用於終極隔障,如今,我已經把這句話寫進了《動物園設計規範》。下午看了《侏羅紀世界》,我的職業病又犯了。

  首先我看到的是未來動物園的發展趨勢,據業內專家一致的預測,虛擬動物(或者虛擬展示手段)會在將來替代日漸珍稀的野生動物,作為動物園中傳遞自然保護信息的信使。然後……然後就到了訓練迅猛龍的片段。

  

  影片中男主角訓練迅猛龍的劇照。

  畫面中,男主角先用一頭豬把四隻迅猛龍引導到面前,然後用語言、肢體動作和一種「咔嗒咔嗒」的聲音相結合,面對四個個體,逐一發出指令,當龍們服從於指令而停止追趕和攻擊行為後,男主角又發出一長串「咔嗒咔嗒」的聲音,然後叫著龍們的名字挨個給了好吃的,最後以「起跑」的指令和行為結束了這段「行為訓練」。此時坐在我身邊的觀眾和電影中的觀眾幾乎同時發出了由衷的讚歎,確實,太帥了!但是這裡有一些問題。並不是馴獸表演

  你可能會問:「這不是馴獸表演嗎?」還真的不是。電影中的這段鏡頭展示的是「行為訓練」的場景,是「訓」而不是「馴」。

  動物行為訓練的目的是建立和鞏固動物和訓練員之間的信任,目標是讓動物按照飼養員的指令作出一些特定的自然行為。而馴獸表演的目的是讓動物服從甚至懼怕訓練員,並做出與動物天性不符的行為表現,諸如老虎鑽火圈、黑熊打傘、猴子騎自行車等等——在我看來奇醜無比。

  電影中,男主角手裡並沒有電棍和皮鞭,只有一個能發出「咔嗒咔嗒」聲音的小裝置和預先準備好的幾塊肉。這個小裝置叫做響片(也可叫作響板),而這幾塊肉,是對做出正確行為的龍的獎勵。現代行為訓練是如何進行的?

  響片和食物獎勵是現代行為訓練的標誌,導演一定得到了專業的建議。響片有很多種,下面圖中這種比較常見——在小塑料盒子裡面安裝一個薄鋼片,用拇指按下去就發出一次「咔嗒」聲,每次按動,都會發出同樣的聲音。

  

  這種裝置不只在動物園裡被用來進行行為訓練,在寵物訓練中也有廣泛的用途。圖片:quoka.de

  在進行現代行為訓練的時候,每當動物按照訓練員的指令做出正確的動作或行為時,訓練員迅速按動響片,並用響片發出的「咔嗒」聲告訴動物:「你做對了!你太棒了!就是這個意思!太贊了!」那為什麼一聲「咔嗒」能傳達這麼多肯定的信息?這是因為在應用響板進行行為訓練的「結果肯定」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過程:「建立橋」——這個過程在電影中沒有表現。

  「建立橋」的過程很簡單:按動響板,隨即迅速給動物好吃的。在條件反射的作用下,動物很快能夠「認識到」響板一響,好吃的准來!此時,條件反射作用已經把「咔嗒」聲和好吃的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有多緊?響板發出的「咔嗒」聲,甚至可以像好吃的一樣,成為對動物的獎勵。這部分的原理是「經典條件反射」,巴甫洛夫和他的狗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在太原動物園,工作人員正在用響板對長頸鹿進行行為訓練。圖片:真大雨

  成功建立「橋」后,就可以開始根據「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進行動物行為訓練了。斯金納和他的老鼠告訴我們:「行為帶來的結果可以影響該行為重複出現的幾率。」於是一切就簡單了。迅猛龍根據男主角的指令(手勢、語言、「咔嗒」聲和混合體)作出了正確的行為:停止追逐和攻擊行為。男主角此時一隻手在伸向恐龍,另一隻手裡捏著響片,不可能及時掏出好吃的餵給恐龍,但他能及時按動響片,發出「咔嗒」聲,告訴恐龍:「做對了,太棒了,馬上給你好吃的!」恐龍聽到響片,就知道自己剛剛的行為(保持原地不動)可以得到好吃的。於是以後聽到類似的指令,它們更樂於重複這個行為,因為這個行為會帶來好吃的——經過「橋」的建立,在恐龍心中,「咔嗒」聲等於好吃的。影片中的行為訓練程序有點問題

  可是電影里男主角的做法有點混亂。首先,他不能在發出指令的時候按動響板,響板只能用於對動物行為的肯定,而不能用於吸引動物的注意力,否則就不再具備「橋」的作用。而後,在恐龍保持不動、並停止攻擊行為後,男主角沒有及時按動響板,使「Hold」這個指令不能準確的引導行為。用術語表達,就是「Timing延誤」。

  

  利用響板可以訓練動物到達特定位置,並保持不動。比如自願走到秤上,停留足夠時間以量取體重。圖片:clickertraining.com

  雖然有這樣的不足,但我還是很欣賞他說的那句台詞:「不要使用電擊槍,否則他們再也不會信任我了!」事實確實如此,電擊槍對動物來說就是「懲罰」,在訓練過程中引入懲罰,則無法建立動物與訓練員間的信任。引入懲罰的訓練儘管會迅速「奏效」,但第一有損動物福利,第二會增加危險。傳統的「馴獸」,簡單來說就是「胡蘿蔔加大棒」的訓練方式,獎勵和懲罰並存。這種訓練方式造就了無數的悲劇,對動物和人都是悲劇。

  電影中想表現的,是現代的「正強化行為訓練」,在訓練過程中不採用「懲罰」,只進行獎勵或忽視。這種訓練方式,可以增加動物與人之間的信任,特別有助於減少圈養條件下野生動物面對的壓力,和環境丰容一樣,是提高圈養野生動物福利的有效措施。

  我和孩子一起看的電影,看完以後他說:「迅猛龍太感人了!特別是在生命最後時刻望著男主角的那一眼……」。

  我覺得,那眼神里,傳遞著信任。(編輯:老貓)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06: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