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有機食品的農藥污染問題(圖)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5-6-5 22: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5年6月5日      來源:基因農業網

  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部分國家,有機種植者想盡一切辦法避免使用人工合成農藥,也被要求避免大量使用這類化學品。有機產品營銷者和反對轉基因的激進分子誇大了這些努力,他們聲稱:有機即「無農藥污染」且不使用那些被他們稱作傳統農業中頂樑柱的「有害」化學品。

  這種想法在有機生產者及各公司企業關係網路中根深蒂固。Stonyfield Organic公司在其博客中寫道:「不是所有食物在種植過程中都會使用有毒的、殘留性農藥。有機農業從定義上說不允許使用這些化學品。」今年三月,EcoWatch發表文章兜售一種替代USDA有機產品計劃的方法,聲稱這是一種「等於是無農藥污染的農耕方法」。英聯邦政府的一項基於促有機土壤協會的調查結果表明,95%的消費者說他們選擇購買有機食品的最主要原因是為了避免農藥污染。

  

  圖片來源於網路

  「無農藥污染」這一常常被有機食品倡導者提及的辭彙引起了關於食品中農藥殘留的激烈討論。在一篇被廣泛引用的文章中,Christie Wilcox這樣描述這一「宣言神話」:

  事實證明,在有機作物的種植和加工過程中,通常會使用20種以上被美國有機標準批准使用的化學品。並且,令人吃驚的是,有機農業中實際使用的農藥量並沒有被政府記錄。為什麼政府不監督有機殺蟲劑和殺真菌劑的使用呢?考慮到殺蟲效率低,有機殺蟲劑反而比人工合成農藥的用量更多。有機產品中的農藥殘留問題日益突出

  大量標記為「有機」的食品確實含有農藥殘留,包括一些不允許用於有機食品生產的農藥。USDA在一項2012年完成的研究中指出,來自於常規農業中的農藥飄散可能是其中的影響因素。不過,另一個問題或許比這個問題更嚴重,那就是有機食品的進口。這些入境的食品中含有農藥殘留。

  去年,加拿大的一項研究在農業界掀起了強烈衝擊:政府發現所有標識為「有機」的替代食品中一半以上含有農藥殘留。雖然加拿大政府堅持認為殘留量不足以危及生命,但有機食品是不應當含有任何農藥殘留的(除了那些允許用於有機作物上的農藥),一點都不能有。事實並非如此,研究發現77%的葡萄、67%的有機草莓和59%的有機番茄都含有農藥。這並不是國內生產的問題,而是進口帶來的問題;因為加拿大的農產品有五分之四依賴於進口。

  進口食物的問題不止發生在加拿大,美國也正面臨著史無前例的大量有機食品進口,以及隨之而來的農藥殘留。

  USDA報告指出,2013年美國進口了價值13億美元的有機食品,主要是有機咖啡。排名前五的進口商品(按貨幣價值排序)分別為香蕉、咖啡、橄欖油和芒果。排名前五的進口來源國(同樣按進口商品貨幣價值排序)分別為墨西哥、義大利、秘魯、哥倫比亞和法國。不過,有機食物進口量增長最快的當屬中國,似乎有機農藥問題正起源於此。

  美國消費的60%的蘋果汁和約50%的大蒜產品都來自於中國,而這些不過是從中國進口總價值50億美元食物中的一小部分(中國是美國第三大進口食品來源國)。大豆是美國有機食品進口量排名第二的產品,去年的進口總額為1.84億美元。其中印度是大豆產品的第一大來源國,其次是中國。就玉米而言,2014年進口總額為357萬美元,其中羅馬尼亞是美國最大的玉米進口來源國,隨後依次是土耳其、荷蘭和加拿大。

  被FDA拒絕的中國進口貨物越來越多,對此,FDA給出的理由是「不安全的不潔添加物、標識不清、並且缺乏適用的生產許可證」。最近,進口食品越來越多被貼上「有機」的標籤。中國的種植者對有機食品價格近乎狂熱,極大地提升了中國有機食品的出口量。

  與此同時,反覆發生的醜聞使得中國的食品出口歷史劣跡斑斑。2008年,上千個孩子因為嬰兒配方奶粉生病,至少6個孩子因此而喪生。從那時起,因過量使用生長激素而爆裂的西瓜、含有硼砂的牛肉、使用漂白劑的菌菇、砒霜和頭髮生產出來的醬油、化學品混合明膠和石蠟的「人造蛋」……這些食品醜聞不斷被遭遇出口慘敗。

  大量的大豆、穀物和其他有機食物都以加工食品的形式進口,貼著有機標籤入境,這引起了有機組織和聯邦官員的擔擾。

  「中國是主要的有機產品生產者,我們對於從中國進口來的產品可信度一直存有疑問」,USDA有機項目負責人Miles McEvoy說。

  有機工業自身對這些趨勢非常擔憂。「我們有充分的理由不信任中國人提供的用於加工貓糧和狗糧的成分」,有機遊說團體Cornucopia研究所的高級農場政策分析師Mark A. Kastel在聽證會上說。「為什麼我們要相信中國出口商提供的這些食物,用來供養我們的孩子和家庭?」

  Kastel還補充說,USDA和FDA僅對美國港口入關食品中的1%~2%進行抽檢。Kastel注意到,即使是這一小部分樣品,來自於中國的貨物中「嚴重問題的數量完全不成比例」,包括「未經批准的化學品、染料、農藥以及明目張膽的欺詐行為(偽造食品)」。

  雖然美國FDA在中國設有辦公室,但大部分有機產品的監測和核實程序都由第三方供應商完成,而他們不可能檢視每一個從中國離港的產品,也沒有動力去開發其他的替代辦法。USDA列出了80個「認證機構」,理論上他們有能力檢視農場並確定其有機生產商地位。

  不幸的是,由於人力資源有限,大多數時候,這些組織依賴於農場或本地承包商提供的數據信息。作為法規執法部門,FDA只有能力對大約1%的進口產品進行監督。中國政府也承認偽造的確是一個食品標識和安全性問題。

  USDA有機食品計劃發現了10家公司使用帶有「有機」標籤的偽造證書;其中4家是中國的公司。

  在發現標有「365」的中國來源生薑中含有涕滅威(不允許用於有機食品的一種農藥)殘留後,零售鏈全食品市場最終更換了其有機姜的供貨源。

  有時候,很難找出進口有機食品的來源。《有機食品:記者帶你探尋食品標籤背後的真相》一書的作者Peter Laufer曾試圖找出他所購買的腐壞有機核桃的來源,他發現這些核桃並非像標籤聲稱的那樣來自於哈薩克。事實上,USDA的監測無法確定任何前蘇聯共和國的國內核桃運營情況。

  由於進口量激增,現在要確定有機食品是常規農產品或轉基因食品的「無農藥污染」替代品更是難上加難。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18: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