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二胎媽媽,你的身體條件合適嗎?(圖)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5-3-20 02: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產科醫生 發表於  2014-11-25 13:54

  

  小倩是個年近40歲的職業女性,有一個5歲的可愛女兒,因為今年年初二胎政策的放開,身邊很多朋友都開始計劃再要一個寶寶。她和老公也摩拳擦掌,準備再要一個。不過小倩第一胎時因為妊娠期高血壓,剖宮產生下女兒,今年也已經40歲的「高齡」了。這樣的她能不能再要二胎呢?

  逐漸放開第二胎生育機會,讓很多人都關注起了「二寶」生育可能,但隨著之前第一胎生育年齡的逐漸推后,像小倩這種高齡產婦,有不良孕產史的准孕婦都心存忐忑,自己的身體條件到底適不適合再生一個寶貝?說到這裡,請看生孩子到底有多危險?高齡產婦風險多

  臨床上把年齡超過35歲的產婦歸為高齡產婦,而對許多想要二胎的媽媽都已錯過了最佳懷孕年齡。對於年紀偏大的媽媽,身體的各項機能都下降,因此在妊娠和分娩過程中會出現很多風險。對於孩子來說,宮內發育遲緩和早產的幾率增加,胎兒出現畸形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比如,相對於年紀輕的孕婦,高齡產婦患妊娠期高血壓和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新陳代謝下降,高齡經產婦需更加關注自己的體重。在妊娠期應注意均衡的攝入營養素,做好體重管理,不要超重。剖宮產第二胎必須剖嗎?

  一般臨床上建議,剖宮產兩年以後可以再懷孕,但是要看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

  經歷過剖宮產的子宮屬於瘢痕子宮,出現前置胎盤的可能性更大,這是一種特別容易導致出血的妊娠併發症。最可怕的情況是剖宮產瘢痕妊娠,就是胚胎長在上一次剖宮產留下的疤痕上。婦產科把「剖宮產瘢痕妊娠」列為危重疾病,有引起子宮破裂和無法控制的陰道大出血的風險,危及產婦生命。根據北京協和醫學院婦科的數據,頭胎是剖宮產的,二胎瘢痕妊娠的比例達到了15.2%。

  第一胎是剖宮產,第二胎也得剖嗎?理論上不是的,只要子宮之前恢復得好,胎兒體重控制好,產婦可以自然分娩。但是,臨床上第一胎剖宮產的產婦自然分娩需要嚴密地全程監控,為了保險起見,最終選擇剖宮產的比例占絕大多數。不良孕產史,需做好監測

  第一次分娩時存在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分娩過畸形兒、多次自然流產等情況的話,雖然第二次懷孕、分娩這些情況不一定還會出現,但是風險依然存在。所以孕期一定做好血壓、血糖監測、定期孕檢,不可疏忽大意。重點評估,降低風險

  基於二孩媽媽有以上風險,產科醫生一般建議,女性有再懷孕的意願,至少提前3個月到醫院做相關檢查和評估。重點評估三大方面:

  1. 全身情況:全身情況的評估,心、肺、肝、腎功能是否適合懷孕,體質和營養狀況好不好;了解基礎血壓、血糖等情況。了解家族和遺傳病史、既往史,夫妻雙方的健康狀況,進行一個評估,看身體狀況是否適合生育。

  2. 婦科疾病:生殖系統的評估,卵巢功能如何,有沒有婦科系統的疾病;特別是宮頸,如果第一次生產是剖宮產,那要著重評估子宮疤痕的情況。這也是經產婦和初產婦的主要區別之一。

  3. 生活、工作狀態評估,如果有不良的生活習慣,處在較惡劣的工作環境中,都要改變;以前生過畸形兒或有遺傳性疾病,再懷孕,還可能再發,需要產前諮詢。

  如果女性通過評估,發現有問題存在,可能要請產科、內科、外科、婦科、產前診斷甚至生殖輔助的專家一起會診,解決問題后才能妊娠。關於生育前後的一些小建議

  1.準備生二胎前,夫妻雙方都要先鍛煉好身體。這對妊娠和分娩十分重要。

  2.生完孩子后,盡量早一點給孩子喂母乳,有助於子宮的恢復。這對生二胎的產婦更為重要。

  3.母乳餵養要堅持,媽媽喂得勤,孩子吃奶多。如果媽媽不堅持喂孩子,時間一長,身體以為不用再分泌乳汁,奶水自然少了,孩子吃不夠母乳不說,也會影響產婦的恢復,這對於本來恢復就稍慢的二胎產婦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4.產後也要早早恢復運動,幫助恢復,不要以為產婦多躺躺有好處,這樣會適得其反。(編輯:粉條er)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5 06: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