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部長們「也吃」「也搖」「也晚」,這就完了?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5-3-6 13: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看今年兩會新聞,交通部部長楊傳堂說:家人連續三年搖號沒搖上,也常用打車軟體;民航局局長李家祥說:我坐飛機也被延誤過;農業部副部長牛盾說:我不會吃日本大米;旅遊局原局長邵琪偉:我沒從日本買過馬桶。

  這樣的聲音似曾相識,果不其然,我查了去年的兩會新聞,赫然發現:

  「你吃轉基因食品嗎?」農業部長韓長賦答:「我也在吃」;「你家有空氣凈化器嗎?」環保部長周生賢笑而不語;「你用過4G嗎?」工信部長苗圩答:「我的手機卡還是3G的,但我經常體驗4G,資費的確較高」;「你抽煙嗎?」國家煙草專賣局局凌成興答:「不抽」……

  年年歲歲問相似,歲歲年年答也相似。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點評說:「國家領導人也可以說:我也在霧霾中……但是,邏輯有問題。理論上人民委託你們管理國家,不是讓你們來共患難的,而是消除患難的。雖然做到共患難亦然不易。」

  尹鴻的詰責有道理,「也吃」「也用」「也搖」「也晚」,雖然是「同呼吸共命運」之意,但終歸是私事。或許為給自家部長打抱不平,中國交通報的官微回應尹鴻說:「【有問才有這樣的答】有個邏輯必須理清楚:兩會,面對記者提出的封閉式問題,問你搖沒搖中,用沒用過,買沒買過,吃沒吃過的時候,這樣答覆有何不妥呢?」

  記者:怪我咯?

  乍一看,交通報小編的說法好像也有道理,封閉式提問在先,封閉式答覆在後。但本著同行何苦為難同行的的精神,也應該體諒在前線的記者,要知道,記者們對部長、局長們的採訪往往是見縫插針、隨機偶遇的,並不是從容準備的專訪,指望「攔部姐」「攔部哥」層層深入地提問,一步步套出部長的學問,未免苛求。

  記者們提問部長「吃不吃」「用不用」「搖不搖」,問的雖是私事,但並不是以八卦為目的。每個私人問題的背後,都是一長串的公共問題。問交通部部長用不用打車軟體,問題的背景顯然是前段時間關於打車軟體的合法性爭議,既然部長家人都用,說明高層決策者對打車軟體的態度並不像一些地方那樣一禁了之。問民航局局長坐飛機有沒有延誤過,顯然也不是關心局長個人的乘機體驗,而是希望局長對民眾都有痛感的問題有切身感受,並進而推動改變。

  因此不應該機械地理解記者的「封閉提問」,並認為給個相應的「封閉回答」就過關了。在私人體驗之外,還應回應私人問題背後的公共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媒體固然不能斷章取義,但如果部長們在回答問題時過於言簡意賅,就怕記者們想不斷章取義都難,誰不想把稿子寫長一點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08: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