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南京落馬市委書記楊衛澤被捕前曾試圖跳樓

[複製鏈接]

37

主題

1999

帖子

243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3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ppooiiuu 發表於 2015-2-2 11: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p>53歲的楊衛澤,成為了2015年首位落馬的副省級官員。</p>

<p>  此前與其搭檔的多名地方官員被查。在江蘇官場里流傳一句話:楊衛澤是副手剋星。(詳見本報1月6日報道)</p>

<p>  1月4日晚19時45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p>

<p>  楊衛澤是在江蘇省委被中紀委工作人員帶走的。來自江蘇省紀檢系統的高層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透露,1月4日下午,楊衛澤正在主持南京市委常委民主生活會,會中接到了來自省委一位領導的電話,通知楊去省委開會。</p>
<p><img id="23655823" src="http://img.gmw.cn/imglegal/attachement/jpg/site2/20150126/c03fd5535e16162fcefc31.jpg"  title="點擊查看源網頁" /></p>

<p>楊衛澤</p>

<p>  &ldquo;市裡會議休會後,楊給幾個應該一起去省里參會的人打了電話,在得到確定的消息后,楊衛澤在辦公室抽了十五分鐘的煙。在省委,楊發現中紀委的工作人員后,立刻做出向窗戶跑欲跳樓的舉動,不過被摁住了。&rdquo;前述人士稱。</p>

<p>  <strong>秘書、妻子被帶走</strong></p>

<p>  隨後,楊衛澤的秘書、南京市委辦公廳副主任張志炎,以及楊衛澤的妻子、江蘇省交通廳高級工程師蔡聲佩亦被帶走。最新的消息是,中紀委網站23日發布消息稱,經江蘇省委批准,江蘇省無錫市委常委、無錫新區黨工委書記許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許是楊衛澤主政無錫時的&ldquo;第一愛將&rdquo;。楊衛澤紅顏知己余敏燕即在許剛麾下的無錫新區擔任宣傳部長。</p>

<p>  在楊衛澤宣布被查的同一天,余敏燕也被江蘇省紀委的工作人員帶走。余敏燕被認為是楊衛澤的&ldquo;紅顏知己&rdquo;,此前有媒體稱余敏燕&ldquo;出生於1983年&rdquo;,長江商報記者掌握的信息顯示,餘1977年出生於江蘇省宜興市張渚鎮,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目前育有一個五歲的孩子。</p>

<p>  余敏燕在2011年底被任命為無錫新區宣傳部部長,由時任南京市委書記的楊衛澤親自陪同出席幹部交接會議。</p>

<p>  接近余敏燕親戚的人士告訴長江商報記者,與余被一同帶走的,還有她的父親,其五歲的女兒被帶走了幾個小時去做了DNA檢驗。</p>

<p>  頗為微妙的是,在出事前幾天,余敏燕給女兒買了很多衣服。&ldquo;已經足夠十幾歲時候穿了,現在看來,她大概是覺察到了,怕一旦出事,短時間內會出不來。&rdquo;前述接近余親戚人士稱。</p>

<p>  楊衛澤落馬後,有媒體曾披露,楊衛澤與原南京市市長季建業之間&ldquo;矛盾很深&rdquo;。在季被雙規后,季建業的岳父、江蘇省原常務副省長高德正便開始舉報楊衛澤。</p>

<p>  1月18日,長江商報記者探訪了高德正退休后位於蘇州市滄浪區鳳凰街附近的住處,該住處鐵門緊閉。</p>

<p>  <strong>最年輕的廳官</strong></p>

<p>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楊衛澤都被看做是江蘇政界的&ldquo;明星官員&rdquo;。</p>

<p>  現年52歲的楊衛澤1962年出生在南通市張芝山鎮,其父祖籍常州市武進區,楊父年輕時,從武進來到南通,后在位於張芝山鎮的通海地區醫院(現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從事外科醫生工作。</p>

<p>  &ldquo;當年很多人去那醫院看病,就是沖著小楊醫生和另一戴姓醫生而去。&rdquo;張芝山鎮籍的一位長者告訴長江商報記者。</p>

<p>  在老一輩人口中,仍習慣稱楊父為&ldquo;小楊醫生&rdquo;,由於醫術高明、為人和藹,楊父在小鎮很受尊重,並在上世紀80年代成為了該醫院院長。除楊衛澤外,楊家還育有另一子。</p>

<p>  與楊衛澤一樣,其妻蔡聲佩亦生活在張芝山鎮,兩人是中學同學&mdash;&mdash;均畢業於位於張芝山鎮的通海中學,蔡的父親曾擔任通海中學校長。</p>

<p>  在老輩人眼中,楊衛澤是個務實、低調的人。2008年,恰逢通海中學1978屆畢業生30周年同學會,楊和其妻回到南通參加了同學會,其時楊已身為江蘇省委常委,但&ldquo;並無什麼架子&rdquo;。</p>

<p>  1978年,楊衛澤和蔡聲佩中學畢業后,一同進入南京航務工程專科學校(現東南大學交通學院)。大專畢業后的1981年8月,楊進入江蘇省交通廳工作,成為規劃計劃處辦事員。</p>

<p>  五年後的1986年5月,楊衛澤迎來了到基層磨鍊的機會&mdash;&mdash;下鄉掛職擔任徐州市邳縣(現邳州市)泇口鄉鄉長助理。其時楊年僅24歲。</p>

<p>  &ldquo;他和其他下來掛職鍛煉的幹部不太一樣,很有幹勁。&rdquo;與楊衛澤在掛職期間曾有交集的一位人士說。</p>

<p>  1988年4月,26歲的楊衛澤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後,幾乎保持著每兩年上一個台階的晉陞速度。</p>

<p>  1990年11月,楊衛澤擔任江蘇省交通廳規劃計劃處副處長。1993年1月,楊調任江蘇省揚子大橋股份有限公司經理部經理。一年後,調任江蘇省交通廳規劃計劃處處長。</p>

<p>  1996年9月,楊衛澤擔任江蘇省交通廳副廳長。1998年4月,楊衛澤正式成為江蘇省交通廳廳長,其時僅36歲,是江蘇省最年輕的正廳級幹部。</p>

<p>  &ldquo;一方面,楊衛澤確實有能力,是個將才。另外他年輕、儀錶堂堂,會說話會辦事,比較受領導青睞,而且還是南通人,這些都是他被提拔的綜合原因。&rdquo;江蘇政界一位觀察人士向長江商報分析。</p>

<p>  <strong>左手城建,右手文化</strong></p>

<p>  2000年12月,楊衛澤空降蘇州出任市委副書記。一個月後,出任蘇州市市長,時年39歲。</p>

<p>  其時的蘇州,正在迎接2004年6月第28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的到來。由於楊衛澤交通系統出身,對城市規劃、交通建設這一領域都很熟悉,借著世遺會的東風,楊開始在蘇州大搞城市建設。</p>

<p>  2003年,蘇州的內環高架(南環)建成,東環高架和西環高架也在2004年6月建成。&ldquo;當時楊衛澤下了死命令,必須在6月世遺會前完工。&rdquo;蘇州一位資深媒體人告訴長江商報。</p>

<p>  對楊衛澤而言,2004年6月是其政治生涯的一個重要節點。當時,楊衛澤被中組部選中,參加哈佛大學公共管理高級人才培訓班學習班。該學習班是由中組部牽頭,由清華大學和哈佛大學聯合舉辦的三個月學習班&mdash;&mdash;8月7日之前,在清華大學學習,8月19日至9月底,赴美國哈佛大學學習。</p>

<p>  從美國培訓回來后,2004年11月,楊衛澤即出任無錫市委書記。到無錫后,楊即提出要修建環城高架和惠山隧道,把無錫過去&ldquo;一體兩翼&rdquo;的城市規劃拉扯成一座大城市的骨架。此後,無錫啟動大規模城市化運動。</p>

<p>  &ldquo;看準的事情,往往會鐵腕來推。&rdquo;無錫城處處留下楊衛澤式鐵腕的施政痕迹。除了讓官員壓力倍增心驚膽顫之外,&ldquo;楊旋風&rdquo;波及了眾多百姓的利益。</p>

<p>  這些工程都是在一片反對聲中上馬,之後又被默默接受,楊得到的大多是毀譽參半的評價。對他攻擊最多的是&ldquo;政績工程&rdquo;和&ldquo;好大喜功&rdquo;。</p>

<p>  &ldquo;無錫的大城市框架是在楊衛澤時代搭建好的,老實講,很多規劃還是很有超前意識的。&rdquo;無錫市的一名官員如是評價。</p>

<p>  除了城建,楊衛澤在無錫的執政思路與他在蘇州時期的另一相似之處,是大打文化牌。</p>

<p>  主政蘇州期間,楊衛澤提出了旅遊節的概念,並打造三古(古城、古鎮、古村)一湖的旅遊景點。調任無錫后,楊衛澤即主推吳文化節,在不少無錫人心目中,該文化節的成功之處,是把在此前學術界很有爭議的吳文化發源地從蘇州手中&ldquo;搶到&rdquo;了無錫。</p>

<p>  在蘇州期間,楊衛澤還主編了名為《文化遺產蘇州古城》和《政府公共管理理論與實踐:來自蘇州的報告》的兩本書籍。在無錫執政期間,楊衛澤也主編了兩本書集《和諧宜人新無錫叢書》和《無錫生態市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p>

<p>  <strong>楊氏&ldquo;兩重面孔&rdquo;</strong></p>

<p>  在江蘇官場,楊衛澤被視為&ldquo;能吏&rdquo;。他喜歡喝酒,喝酒只喝茅台,在不算下屬的人面前,他甚至會給人發煙。</p>

<p>  而在下屬面前,楊則有著另一張面孔。其往主席台上一坐,面沉如鐵,台下噤若寒蟬。一個饒有意思的細節是,過去無錫市官員開會,常用無錫話交流。楊衛澤主政后,就改說普通話了。</p>

<p>  &ldquo;他走路很快,喜歡問東問西,兩邊的陪同人員,嘴邊歇不下來。&rdquo;蘇州一位資深媒體人告訴長江商報記者,其時的楊衛澤說話已有明顯的楊氏風格。</p>

<p>  前述蘇州人士稱,楊衛澤在2003年曾帶隊考察太湖沿岸建設,太湖周邊有很多私人別墅,楊即對時任太湖度假村管委會主任的黃戟質問,&ldquo;沿太湖是要嚴格控制開發的,這些別墅是怎麼造出來的?&rdquo;</p>

<p>  時任蘇州市規劃局局長譚穎也因類似問題被楊衛澤當場批評。蘇州覓渡橋位於環古城風貌帶上,楊衛澤在現場辦公時發現有幾幢樓,直接質問譚,&ldquo;原來這裡規劃是綠地,這些(樓)是怎麼冒出來的?&rdquo;</p>

<p>  楊的這種直率中帶刺的表達,讓其手下的官員在彙報工作時頗有壓力。另一方面,楊氏強硬風格也帶有明顯的人治影子,2009年2月,無錫以整治市容環境為由,一夜之間大規模拆除遍布主城區的一千多個書報亭,這一鐵腕手段曾讓百姓頗有怨言。</p>

<p>  2006年11月,江蘇省委常委班子換屆,楊衛澤開始擔任江蘇省委常委。此時,楊衛澤才44歲。</p>

<p>  <strong>政績&ldquo;遺產&rdquo;</strong></p>

<p>  在所有的&ldquo;政績工程&rdquo;中,楊衛澤在無錫首創的&ldquo;管辦分離&rdquo;管理模式,受到的阻力最大,承受的攻擊也最多。</p>

<p>  2005年,無錫成立了醫院、學校、體育、公園、文藝等管理中心,開始對社會公益領域事業單位進行&ldquo;管辦分離&rdquo;改革,這些管理中心分別從衛生局、教育局、園林局和文廣新局等部門的職能中分離出來,共同隸屬於市政府。</p>

<p>  這一在當時被稱為&ldquo;破冰之舉&rdquo;的制度創新,其要旨是&ldquo;政事分開、管辦分離&rdquo;,試圖理順政府、中心和事業單位的關係,讓政府歸位到應有的監管和服務上來。不過,&ldquo;管辦分離&rdquo;在推行之初的反對意見甚大。</p>

<p>  &ldquo;你也可以理解為這是為了樹立政績,但制度設計的出發點是好的,膽子大,有魄力。阻力大是因為把相關部門的利益剝奪了,他把反對意見壓了下來。&rdquo;無錫市一位官員告訴長江商報記者。</p>

<p>  個性官員主導的政策很強勢,也很脆弱。在楊衛澤離開無錫后,這一制度的弊端日益顯現。</p>

<p>  如果說&ldquo;管辦分離&rdquo;是在行政改革上的手段,那麼&ldquo;530計劃&rdquo;則是楊衛澤試圖從經濟發展和人才引進中體現他的大思路,其影響亦遺留至今。</p>

<p>  2006年4月,楊衛澤提出了一個引進海外領軍創業人才的&ldquo;530計劃&rdquo;,即5年內引進不少於30名領軍型海外留學人才來無錫創業,由政府財政出資建各種科技孵化器。</p>

<p>  2009年,無錫出台了扶持力度更大的&ldquo;無錫千人計劃&rdquo;,其核心內容是政府向創業者提供100萬元人民幣的創業啟動資金,不少於100平方米的工作場所,不少於100平方米住房公寓;根據項目情況提供不低於300萬元的風投資金,不低於300萬元的資金擔保。</p>

<p>  該計劃依賴政府財政投入,在實施前五年,無錫市政府的財政補貼達9億多元。如今,&ldquo;530計劃&rdquo;的問題亦開始顯現,&ldquo;比如在資格認定上的把關不嚴,導致很多海歸人才,濫竽充數,一些人甚至從政策中攫取私利。&rdquo;無錫宜興市一位當地企業家告訴長江商報。</p>

<p>  楊衛澤在無錫任期內的另一項政績,則是光伏企業尚德的成功。</p>

<p>  2008年,尚德因金融危機實施裁員、股價暴跌、資金鏈緊張,一度傳出破產消息。楊衛澤親自帶著時任尚德董事長施正榮拜訪當地四大國有銀行,有媒體曾披露&ldquo;貸款30億元&rdquo;才渡過難關。</p>

<p>  2009年12月22日,無錫新區管委會和尚德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提出&ldquo;共同推進以尚德公司為產業龍頭的光伏產業集群,實現千億產業規模&rdquo;。</p>

<p>  2011年,為了鼓勵尚德繼續擴張,無錫市新區甚至提出了&ldquo;五年內再造一個尚德&rdquo;的目標,為此專門為尚德再劃撥了數百畝土地,要求尚德在規定時間內再造一個五萬人的工廠。</p>

<p>  值得一提的是,在尚德集團紅火之時,楊衛澤幾乎每年都要出席尚德年會,楊不止一次在無錫市科技和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要求大力推廣尚德太陽能經驗。</p>

<p>  楊衛澤最後一次參加尚德的年會是在2011年。會上,他特別做了有關領導力的主題演講,楊衛澤稱,&ldquo;領導力通常通過領導行為,以個人魅力的形式展現出來。一般呈現五個特點:重管控,更重願景;重指標,更重信念;重個人,更重團隊;重命令,更重授權;重權威,更重平等。&rdquo;</p>

<p>  施正榮曾公開感謝楊衛澤一直力挺他,在2010年年底在悉尼的一場演講上,施正榮形容楊衛澤是他的&ldquo;恩人&rdquo;之一,並說楊衛澤可望&ldquo;很快又要升&rdquo;。</p>

<p>  施正榮沒說錯,三個月後,楊衛澤成為南京市委書記。遺憾的是,尚德這個當年吹大的氣泡在2013年年初不幸破裂。</p>

<p>  <strong>最後的表演</strong></p>

<p>  2011年3月,楊衛澤出任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2012年8月,楊衛澤連任十八大代表,在隨後舉行的中共十八大上,楊衛澤當選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在171名候補委員中排名第68位。</p>

<p>  主政南京后尚不滿半月,楊就提出南京要在江蘇全省爭第一,對於那些習慣經濟總量不如蘇州和無錫的下屬們,用&ldquo;目瞪口呆&rdquo;形容當時聽到&ldquo;爭第一&rdquo;的感受毫不為過。他一再向外界強調,&ldquo;爭第一&rdquo;不是經濟總量上的第一,而是用&ldquo;科學發展&rdquo;、&ldquo;改革創新&rdquo;和&ldquo;和諧穩定&rdquo;三個詞來形容他所要求的&ldquo;爭第一&rdquo;內容。</p>

<p>  2013年10月16日,原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季建業因涉嫌違紀被查。次日,楊衛澤即在南京生態文明建設動員大會上發言,直指雨污分流工程是&ldquo;表面文章,勞民傷財&rdquo;。楊衛澤的上述表態在日後被一些媒體解讀為是與&ldquo;季建業做切割 &rdquo;。</p>

<p>  進入2013年下半年,中紀委的反腐逐步深入,其時的楊衛澤還保持著他慣有的風度。一位江蘇資深媒體人告訴長江商報記者,2013年冬天,楊衛澤在南京某賓館出席一個會議,其穿著大衣最後到了會場,即在主位坐下,然後頭仰后,肩膀微微一抖。身邊的秘書立刻將滑落的大衣接了過去,&ldquo;很威風,也很有派頭。&rdquo;</p>

<p>  進入2014年後,關於楊衛澤可能落馬的揣測,已經流傳了大半年,坊間議論紛紛,南京青奧會是他的救命稻草云云&mdash;&mdash;2014年8月16日在南京舉辦的青奧會是中國首次舉辦的青奧會,楊衛澤全力投入到青奧會的籌備當中,他提出了&ldquo;大幹一百天&rdquo;的口號。</p>

<p>  在蘇州期間,楊衛澤在私下裡曾有&ldquo;老天幫我&rdquo;這樣的戲謔之語。&ldquo;像搞一些重要活動,比如蘇州每年一屆的旅遊節,開幕前幾天一直在下雨,開幕當天雨就停了,然後開幕第二天又開始下雨了,所以楊衛澤有時候相信他的運氣特別好。&rdquo;蘇州政界一位官員告訴長江商報。</p>

<p>  在青奧會結束后的2014年9月13日,中央紀委公布:南京市委常委、建鄴區委書記馮亞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馮亞軍成為南京青奧會後江蘇省第一個落馬的正廳級官員。</p>

<p>  馮亞軍是南通海門人,此前擔任南京市河西新城開發建設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是河西新城的主要執行者,而總體投資預算高達983.5億元的河西新城,是楊任期內的頭等大事。</p>

<p>  5天後的9月18日,南京市警方發布消息稱,該市原六合區區委書記婁學全在家中自縊身亡。</p>

<p>  婁學全2011年12月曾任南京長江第二大橋管理局局長、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高級工程師;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婁死後,一首被認為是其遺作的詩在南京流傳:</p>

<p>  今日鴻門劍指誰?殷勤勸醉暗藏雷。江湖未有真情酒,為主酩酊卻飲悲。滿眼新蔭難庇佑,一船舊友且相陪。桃源渡口人忽醒,由己之身棄秭歸。</p>

<p>  在婁學全死前一天晚間,楊衛澤通過《南京日報》的官方網站發表了題為&ldquo;當官不易是當幹部的應有之義&rdquo;的文章,文中稱&ldquo;為官不易,當好官更不易&rdquo;、&ldquo;為官政聲,最終由人民來評判&rdquo;等,並落款這是發自他在井岡山幹部學院學習的心得。</p>

<p>  兩名區委書記在一個月時間內,相繼因涉嫌違紀違法被調查,南京官場反腐戲碼逐漸被推向高潮。2014年12月26日,江蘇省檢察院發布消息稱,已依法對南京市溧水區原區委書記姜明以涉嫌受賄罪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p>

<p>  姜明是南通市海安人,與馮亞軍和婁學全一樣,姜明也是2011年6月後擔任所在區區委書記,彼時楊衛澤履新南京市委書記才3個月。</p>

<p>  1月1日,楊衛澤身穿運動裝,手持發令槍,以南京市委書記的身份參加了第33屆元旦健身長跑活動。在長跑活動后,楊還登上明長城,學著偉人的口吻朗誦了毛澤東的詩詞&ldquo;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rdquo;。</p>

<p>  這是他落馬前的最後演出。(牛處 慕揚)</p>

<p>  &ldquo;你也可以理解為這是為了樹立政績,但制度設計的出發點是好的,膽子大,有魄力。阻力大是因為把相關部門的利益剝奪了,他把反對意見壓了下來。&rdquo;</p>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 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