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奧巴馬國情咨文三提中國露的三個餡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文章有心有底,文心是專為給聽者聽到的,文底是特地不讓聽者聽出的。出於調和二者的矛盾,寫文章便不得不有了文字的為我所用、語氣的特別譴選、語句語法的再三割捨,以及結構段落的精心布局。也正因此,文章便有了晦而不明、明而不晦及半晦半明三種。

  奧巴馬的國情咨文屬於第三種,晦明兼有,它的文底雖然被奧巴馬摁在了極富激情和煽情的文字背後,但還是稍加思索便能讀出來的。奧巴馬三提中國時,三次都不小心露了文底。換回俗話,就是三次都露了「餡」。

  國情咨文露餡,露的自然是現任總統領導下的華府的「餡」。那麼,奧巴馬三提中國不小心露了華府哪三個「餡」?

  第一個露的「餡」——無力追趕中國經濟

  無論誰在美國總統位置,和平年代的最大國情都是經濟情,面對上下兩院及全美民眾的國情咨文最該打的「牌」也唯有「經濟牌」。故而,該怎麼演說「奧時代」的美國經濟就成了奧巴馬咨文的頭等大事。為了這頭等大事,奧巴馬在咨文里的遣字用句不可謂不用心良苦。

  在談及美國貿易政策時,奧巴馬強調中國正欲在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確立規則,而中國此舉將令美國工人和商人處於劣勢,美國應該取代中國定義遊戲規則以保護美國工人。這是奧巴馬的咨文第一次提及中國。都曉得的,中國經濟崛起靠的是和平共贏的一貫原則而不是在國際社會欺行霸市或以大欺小去制定規則。按理,奧巴馬比誰都清楚這一點,可為何還要拿中國不曾發生的「正欲」來說事呢?

  奧巴馬在演講開篇就說美國正在經濟復甦期,並朗聲展望美國經濟即將翻開新的篇章。美國的總統國情咨文歸根到底也是類似於中國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說長道短」是咨文的基本架構。可是,美國經濟在「奧時代」確實無啥可慶可賀的長進。既然無「長」可談,避而不談經濟增長而談往貿易政策層面就不失為一次充滿智慧的演講藝術。沒有人會為此而責怪奧巴馬。何況,奧巴馬只是拿中國未曾發生的「正欲」而不是「正在」來說事。

  奧巴馬拿來說啥事?以他原話,就是「請求兩黨就促進貿易給我授權」。言外之意,美國目前要趕上中國經濟,他奧巴馬就需要得到「授權」(授啥權?這裡暫且放下不論);如果得不到授權,將來美國經濟被中國拉下來的責任就不能怪他。

  第二次提到中國是在談到美國製造業時。奧巴馬說,超過一半的美國製造業高管都表示要把工作從中國那裡奪回來。這話在咨文里明顯不屬於總統個人的經濟規劃方案,而更像是美國企業社會的「勵志言」,明顯是奧巴馬在替美國本土的製造業打氣。打氣之餘,卻不小心露了奧巴馬的第二個「餡」——無力回春美國製造業

  奧巴馬第三次提到中國是在有關中美減排協議的演講里,奧巴馬說美國和中國去年達成了歷史性的「減排」聲明。中美兩國是全球的排污大國,兩國的減排協議直接事關全球氣候,是件大事情,也確有「資格」在奧巴馬的「政府工作報告」里受到大書特書的待遇,這哪有啥「餡」可露?

  在這次的國情咨文里,奧巴馬僅是三次提到中國,而如何改善中美關係及如何推進中美經濟貿易卻是一筆不帶。一筆不帶就說明奧巴馬在這兩個問題上仍然沒有突破「頸瓶」。而這兩個問題恰恰正是美國當下復甦經濟繞不過去的大國情。

  不管奧巴馬承認不承認,兩國外交上了台階則兩國經濟同樣也會上台階。這個理論放到中美身上,新型大國關係的推進就意味著可直接推進中美經濟的共同發展。這是合作雙贏的力量。也是中國主張、秉持的走向世界的信念與力量。但奧巴馬至今仍對此還是半信半疑,沒有給出篤信,也沒有拿出踏實的拓展。

  所以,當中美減排協議被奧巴馬喻為「歷史性」建樹時,一個奧巴馬不願意被政客識破的「餡」也不慎露了——無所建樹於中美大國關係及中美經濟聯袂。

  所謂的「三餡」,其實是美國政客和全美民眾都看到知道的,並不是什麼一直隱而不宣的國家機密,也不是什麼見不得光的個人政績。但作為一次面對全美民眾及全球政客的電視演講,奧巴馬選擇避而不談「三餡」就仍是一種人之常情和一種演講藝術,並無東東可厚非。如果奧巴馬談其他而能讓美國經濟在「這個不是很冷的冬天」彈起冬不拉,那就更是妙上添妙。

  這次,奧巴馬的國情咨文有這本事嗎?美國民眾從中聽到了冬不拉的歡快琴聲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4 23: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