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汪華斌:為何老百姓的收入從來不與美國比(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昨天碰到一位退休的朋友,他說他兒子回來探親時父子倆談論起了收入;他兒子說中國軍人的收入是世界上最低的了,與美國軍人相差懸殊;他說他軍校畢業幾年了,到現在才每月4500元。我這位朋友說自己幹了近四十年,現在退休金才每月3000元;難道父親比兒子的貢獻小嗎?我這位朋友相當不解,為何我們社會只要為誰增加收入就與國際最高水平比;如當年國企高管的年薪就是按照國際最高水平設計出來的,因為當今世界能有年薪8000多萬的社會並不多。後來公務員增加收入也是與國際比,可從來沒有人將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與國際比;難道美國退休金每月只有幾百美元嗎?

  我們的軍隊去年就進行了建國以來的第7次薪酬改革,也是近年來第三次全面提薪;所以說通過加薪后一般的排級軍官大概也能達到每月4500元左右。今年遇到公務員的工資改革,所以軍隊更會增加收入。當然如果說我們的軍隊幹部與國企高管相比,這些年的收入水平的確不高;因為我們的國企高管早就與國際接軌了。再加上這次強調軍隊反腐敗,更加需要高薪養廉;所以增加收入本來就無可厚非。因為軍人薪酬是部隊現代化建設的一部份,所以與社會的現實收入水平靠近也合理。但任何時候我們社會只要是為特權增加收入就參照國際收入,從而開始名正言順地增加收入。可從來沒有人為老百姓著想,我們社會的老百姓為什麼從來就不與國際接軌;這才是我們社會收入水平也兩極分化的原因。

  我們知道中國軍隊的基本衣食住行都由舉國體制按需供應,所以軍人的日常支出並不大;如果從我們國內的通貨膨脹來看,沒有與國際接軌的老百姓則是通貨膨脹承受力最大的人;所以說用通貨膨脹來改變軍人收入的理由實際並不充分。但如果與國企高管相比,我們同等條件的軍人收入水平實在是太低了;因為起碼現在軍隊里沒有年薪8000多萬的將軍吧,這就是差距。當然即使與公務員相比,軍人的收入水平也不高;因為按照國家的統一規定,軍隊幹部工資應高出國家公務員工資 20%;所以軍隊加薪也是合情合理。但不合理的就是同等條件下的老百姓呢?他們的收入水平為什麼就不能與國際接軌呢?就如同我這位工作了四十年的朋友,其退休金竟然還趕不上他那軍校畢業的兒子高;這難道就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嗎?

  看今天的中國一方面是人民幣在國際上升值,另一方面卻是人民幣在國內市場上快速貶值;如果我們用房價跟國際上相比,就會發現中國的房價是世界上最高點;因為我們用在美國買套房的價格在國內大城市無法買到住房。然而這住房價格這麼高的社會,絕大多數老百姓的工資還只是非洲水平。這就是我們社會改革創造出的中國特色,絕大多數老百姓在改革中失去利益時是「中國國情」;而一些既得利益者得到利益時也是改革的需要,因為我們就是要通過改革而「與國際接軌」。同樣當我們社會需要老百姓犧牲時也會以「國際接軌」來推進改革,如我們社會的房改就是要求老百姓自己掏錢購買商品房;理由是人家外國都是自己買房子,所以國外沒有福利分房的現實成為我們房改的主要依據。但與此同時我們社會的權力者卻照樣享受特權房,而延伸出的小產權房更是使體制內的權力者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因為他們收入水平與國際接軌了,所以他們是我們社會唯一能夠買得起商品房的人;但恰恰是他們卻是擁有特權房的人,這就是我們社會住房兩極分化的原因。

  在我們改革的大旗下,我們最先引進的就是新加坡「高薪養廉」的體制;據說這是新加坡的成功經驗,所以我們社會的國企最先與這「國際接軌」了。然而可惜的是,即使我們的國企高管成為世界上同行收入水平最高的人;他們竟然在自己的福利待遇上又不與國際接軌了,同時還強調這是中國國情了。更可恨的是他們不僅存在巨大的灰色收入來源,而且還是繼續瘋狂地腐敗。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我們社會還是沒有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更不談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與國際接軌的問題,而只是將國企高管降低一些收入;實際只是緩解老百姓的矛盾,根本不是實現我們社會通過改革更加公平的目標。

  是啊!這些年的改革接軌與特色早就使老百姓心明眼亮了,因為只要是需要老百姓犧牲就可以通過「與國際接軌」和「中國特色」交換實現;如美國社會有燃油稅,我們社會就快速地與「國際接軌」征燃油稅了;但美國的高速公路絕大多數是不收費的卻不接軌了,因為高速公路收費又成為「中國特色」了。同樣我們在買賣土地上與「國際接軌」了,但我們社會的土地不具有永久所有權又是「中國特色」了。當我們社會油價要漲、電價要漲、水價要漲時,其理由竟然還是與「國際接軌」;然而說到老百姓的工資水平、福利水平、勞動保障制度時,就又不與「國際接軌」了;強調這是中國的特殊國情了。正因為如此,我們社會的規律性就是既得利益者永遠是少數人;而絕大多數人只能是利益缺失者,這才是我們將「國際接軌」與「中國特色」交換使用的結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1 15: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