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趙海均:范版武媚娘靠「媚」博眼球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元旦檔期,一部電視連續劇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她就是曾經被多次演繹過的武則天的故事——古裝宮廷大戲《武媚娘傳奇》。

  這部電視劇的收視率創造了收視率的奇迹。該劇由唐德影視、吉林電視台、廣西電視台、范冰冰工作室、《讀者》集團、恆大影視、中影股份聯合出品,12月21日首播CSM30城市網收視率2.46、市場份額6.15,排名第一!CSM50城市網收視率2.28、市場份額6.05%!全國網收視率2.14、市場份額6.13,首播直接破2!電視劇史上開播最高收視紀錄由此誕生!

  這部電視劇的熱播也帶來巨大的爭議。該劇在播至16集時突然被叫停,坊間議論紛紛,推測是顏值爆棚。儘管遭遇電視台的臨時停播,但《武媚娘傳奇》在網路上的熱度不減反增。數據顯示,在停播期間,該劇在優酷上仍以每日新增播放3000多萬的成績持續增長,最高單日增長為5190萬,創史上最高單日播放紀錄,更一舉超過《古劍奇譚》保持的4300多萬的單日最高。

  元旦當日,《武媚娘傳奇》再度華麗回歸,不過似乎做了尺度上的刪減。

  這部電視劇為什麼會如此吸引人們的眼球?

  用主演范冰冰的話說是,「這是一部很正能量的戲,對我來說它是一個宮廷童話。武則天這個人物是從她的十四、五歲,從選秀女進宮,歷經了她人生當中所有波折、坎坷,一直到她一部一部走向女皇這條道路上,其實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故事,有血有淚,有笑、歡樂、痛苦、悲傷、幸福……什麼都有。這就是一個叛逆的14歲女孩不斷成長的心路歷程。其實我覺得是一部很勵志的戲,也其實是一部能讓所有的年輕觀眾感受到正能量的戲。當然很多古裝戲里,女主角可能從小就是逆來順受,唯唯諾諾,不敢去爭取、表達,不敢用自己的態度跟狀態去面對所有的困難,但是武則天這個人物不是,她從武如意開始就是一個有性格的少女,這種性格一直延伸到她成長過程當中,雖然撞了很多南牆,但是她也認為心中堅信的信念一直不會變。」

  從大多數觀眾的視角看,則是被該劇的浮艷畫風和瑪麗蘇劇情閃瞎了眼,挑戰了曾經的審美經典。潘迎紫版的武媚娘,與趙雅芝版白素貞和翁美玲版黃蓉一起,曾定義了一代中國人的審美。范冰冰的《武媚娘傳奇》顯然要向這個經典發起挑戰。就劇集開播后收視率第一的情形,以及網路上媒體上對本劇美術及范冰冰的造型等方面的一致讚揚可以看出,至少從視覺上來說,范冰冰版的武媚娘,已經成功接棒老版武則天,「迎合」了新時代的審美標準。在新一代觀眾眼中,范冰冰似乎完全襯得上武媚娘「容姿絕美」的歷史評價。

  其實,《武媚娘傳奇》是明星和資本共謀的勝利,3億投資很大程度花在了「表面功夫」上,顏值爆棚、話題暴漲是它橫掃收視榜的硬道理;統一給「燕瘦」的女演員們突兀地「擠胸」,是其追求商業元素最大化的必然選擇。經此一停一剪,收視率必然又翻卷著人氣的狂潮高歌猛進。或許這正是資方所樂見的。

  即便是劇情再如何經不起推敲,觀眾們似乎都不以為意,傲人的收視率和過億的網路點擊率即是明證。該劇關涉的微博熱詞始終出現在微博熱詞榜上,火熱程度可見一斑。眾多網友甚至坦言,就是奔著滿屏的「春色」和劇中個個顏值爆表的演員去的。

  不得不承認,在當下古裝劇大行其道的電視熒屏上,此類女性勵志愛情大戲,前有甄嬛傳等珠玉在前,這樣一部武媚娘傳奇以其強大的卡司陣容,華美的服化道,鋪天蓋地的宣傳迅速佔據了觀眾的眼球,的確是有供後繼者可以借鑒的地方。然服裝人物再美,都是華麗的外衣,我們在此想要說的是,一輪抗戰劇井噴催生了「手撕鬼子神劇」,一場慘烈的跨年檔競爭又異化出了一個「胸器」事件。如果我們反思「武媚娘」,還只停留在各種吐槽之上,沒有探討出衡量文藝作品創作優劣的清晰標準,那這個行業依舊難以直到時代的高度。

  大多數宮廷劇都以具體歷史朝代為背景,但人物、故事卻根本經不住推敲。目前流行的劇目似乎集體罹患了「荒誕症」,戲中頻頻出現歷史錯誤,可謂「雷死人不償命」。對待歷史,應有敬畏之心;傳達歷史,應把握文化精髓。

  在《武媚娘傳奇》中,為了突出女主人公的與眾不同,編劇處處匠心獨運,讓女主風頭盡出。入宮見皇帝步輦不跪,不畏權貴為楊妃出頭,跳舞綵排睡懶覺,貼了封條的宮殿偏要闖,還和皇帝浪漫共舞,順帶撈走一隻黃金面具,這樣肆意妄為的瑪麗蘇性格,真是晉江言情中穿越女主的標配,難怪太宗見之難忘,思之如狂。

  另一方面,各種女配瞬間化身為唐宮版甄嬛傳的架勢,一舞動天下讓皇帝魂牽夢繞的已故皇后(不知道哪條史料看出長孫皇后跳舞很好),外戚勢力龐大恃寵而驕的貴妃(歷史評價滿盈為誡,謙揖居心),外表純良內心黑化早期幫助女主後期撕破臉的淑妃(歷史上無詳細記載), 與女主早期相親相愛後期反目成仇的好姐妹(史載才華橫溢,直言善諫,受太宗晚年獨寵),雖然說宮斗劇大多都是一個套路,但人設能如此相像,難以相信是純屬巧合。讀點唐史就知道,李二的後宮有很多素材可以挖掘,韋妃年長喪夫攜女改嫁,陰妃父輩和李家的掘墳鞭屍之仇,還有給皇帝生了幼子卻被過繼給前夫的弟媳楊氏,哪條深挖下去不比甄嬛傳精彩。

  再拿觀眾最為熱看的顏值來說,是對歷史的「挪移」。作為唐初階段,國主李世民還是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這個時期的女裝,還是傳統襦裙。邁過了武則天,到了唐玄宗才是開元盛世。那個時候花團錦簇的袒胸裝才是大行其道。如果嚴謹求證,楊貴妃才是袒胸裝的最好代言人,而武才人以及眾多姐們,至少在武則天還沒上位之前,恐怕都還沒辦法在服飾上大開大闔。不僅是年代上不允許,恐怕身份也有待商榷。據考證即便是在盛唐時期,也只有貴族女性才能穿開胸衫,嬪妃公主才允許袒露胸部。此時還是「小小鳥」的武如意、徐慧等,恐怕還是得老老實實做人,本本分分穿衣。

  戲劇需要想象,但虛構需有度,不能天馬行空,肆意為之,為了捧主角,把賢妃寫成奸妃,把忠臣寫成佞臣,為了顏面和眼球,脫離基本的歷史風情,私以為是對歷史的不尊重和褻瀆。

  縱觀這些的熒屏,滿眼儘是宮廷劇。養眼陣容、精緻造型、爾虞我詐、恩怨情仇、驚悚懸疑……這些熒屏商業元素在宮廷劇中一鍋燴,吸引著觀眾眼球;同時,也招來罵聲一片:篡改歷史、過度戲說、扎堆泛濫、情節雷同……

  誠然,在宮廷劇中大多展現了「善良和純情」的力量,還有一些鬥爭智慧,但不過是「微言大義」,大多還是展示了人性惡:明爭暗鬥,勾心鬥角,取悅、陷害、毒殺、亂倫、暗戰、奪權。美女們糾結於如何跟一個掌握最多社會資源的男人睡一覺,讓自己獲得權勢、上位,不然就要受到迫害,無法生存。職場固然有其特定法則,但一味宣揚鑽營附會於社會裡複雜的人際關係,誤導人們迷戀於職場潛規則,必將惡化社會風氣。

  《人民日報》曾經發表文章,嚴厲批評一些熱播的宮廷鬥爭劇。文章羅列出宮廷鬥爭劇肢解歷史、胡編亂造、色情血腥等「幾宗罪」,進而在價值觀層面批判此類宮廷鬥爭劇,稱此類電視劇迎合低俗市場,留下一堆糟蹋歷史、無益於人心、無益於精神文明建設的垃圾。

  其實通過宮廷劇本身,也可以發現一個中國文化較為隱秘的現象,從製作日益精緻化、人物日益偶像化、青春化的宮廷劇的發展來說,主題與內容並沒有變化,但其外在的形式卻不斷精細化,在對內在的精神與價值無法突破的情況下,專註於外在的奢華極致修飾。這是一種膚淺的文化傳承。

  從某種意義上講,宮廷劇的如此「繁榮」,並不是影視劇崛起的標誌,而是當今文化生態迷失的表現。未來中國夢的實現,從根本上要依賴文化的轉型和提升,走向更為具備全新理念與價值的文化形態,吸納更多全人類的文化精華,促成自身的文化前行與升級。當然除了文化之外,這其中也包括了政治、社會等形態的全新模式的轉化,構建一個政治文明、社會發育良好的國家形態,走出歷史的頓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30 00: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