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澤東主席的政治口號為何總能深入人心?

[複製鏈接]

5454

主題

5515

帖子

763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作為毛澤東思想的一部分,毛澤東的政治口號獨具魅力,曾經喚起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黨領導的各項事業的積極參與和熱情支持,並達到了全黨、全國人民共識的高峰……那麼,毛澤東的政治口號為何總能深入人心呢?

  

  充分體現人民的利益訴求

  1927 年9、10月間,經過三灣改編,毛澤東帶領部隊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從1928年3月開始,正式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鬥爭,並起草了《井岡山土地法》。在那個時候,讓農民能分到自己的田地,就是農民利益最現實的體現,「打土豪、分田地」這一口號便很好地反映了這一點,因而深入人心。

  1950 年6月27日,美國出兵侵略朝鮮,並派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面對美軍對中國東北近鄰的入侵和對新中國安全的威脅,中共中央作出出兵朝鮮的重大戰略決策。毛澤東提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八個字將國際義務、愛國精神和「保家」的具體利益都概括進來。這對於因新中國剛剛成立而正在建設幸福家園的群眾來說,很好理解,也很有感召力。

  1964年5月之後,由於蘇、美加緊了對中國的軍事威脅,中共中央作出決定,對我國國民經濟作一次重大的區域性布局調整,毛澤東提出了「備戰、備荒、為人民」,再次把黨的決策與保障人民的利益緊密聯繫起來。

  榜樣引導,強調黨性與修養

  毛澤東的政治口號的魅力體現在,他總能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形勢和任務要求,提出鮮明的口號,用以喚起民眾,引領黨心、民心。

  1939 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寫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入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誠。」「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從此,「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就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努力加強自身黨性和道德修養的典型口號。

  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號召全國人民學習雷鋒的共產主義精神品質。從此,學習雷鋒的活動在全國展開,而且不管政治形勢如何變化,雷鋒精神都經久長存。

  面對困難,鼓舞信心

  1929 年年底,黨和紅軍內部不少人都對革命前途表示出悲觀情緒。1930年1月5日,毛澤東針對時任紅四軍第一縱隊縱隊長(亦稱司令員)林彪散發的、對紅軍前途究竟如何估計的徵求意見信給予了答覆,批評了林彪以及黨內一些同志對時局估量的悲觀思想。在信中,毛澤東指出:「這裡用得著中國的一句老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對中國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並最終取得徹底勝利的代表性表述。

  1939 年2月,在延安生產動員大會上,毛澤東針對根據地日益嚴重的經濟困難局面,提出了「自己動手」的口號,隨後各根據地逐步開展了大生產運動。於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號,就成為各根據地克服經濟困難、實現生產自給的努力目標。即便在解放后,當全國或某個地區出現經濟困難的時候,這個口號也一直是黨和政府鼓勵人民生產自救的行動號令。

  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

  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就是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毛澤東從來都反對離開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實際,而去研究馬克思主義。

  1927 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對大革命失敗的原因進行總結。毛澤東在發言中指出,黨中央所犯錯誤中的一個最為嚴重的錯誤,是不認識軍隊的極端重要性。他強調,全黨「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槍杆子裡面出政權」這句話,後來成為黨創建、領導和掌握人民武裝並進行鬥爭的行動口號。

  在 1942年開始的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指出:「對以前的錯誤一定要揭發、不講情面,要以科學的態度來分析批判過去的壞東西,以便使後來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這就是『懲前毖後』的意思。但是,我們揭發錯誤、批判缺點的目的,好像醫生治病一樣,完全是為了救人,而不是為了把人整死。」「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提出,為後來正常情況下的黨內鬥爭指明了正確的路線。

  戰略與策略的哲學思辨

  毛澤東曾指出,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是革命政黨一切實際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必須根據政治形勢、階級關係和實際情況及其變化制定黨的政策,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

  1958 年12月1日,毛澤東在中共八屆六中全會期間發表了《關於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是不是真老虎的問題》一文,指出:「從本質上看、從長期上看、從戰略上看,必須如實地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看成紙老虎,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戰略思想。」從此,「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和「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成為中國人民在思想上、戰略上藐視一切貌似強大的敵人的口號。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毛澤東經常強調,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麼,任何困難就都有可能克服。

  1938 年5月,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專以「兵民是勝利之本」為標題,論述了全面抗戰、全民抗戰的觀點。他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主張進行廣泛的、熱烈的政治動員,解決兵源、財源等困難問題,達到「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的目標。這是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反對國民黨片面抗日、主張全面抗戰思想的集中表述。「兵民是勝利之本」,既是「人民群眾是真正的銅牆鐵壁」這一思想的發揮,又是後來「人民戰爭勝利萬歲」、「全民皆兵」、「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一類口號的來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5 11: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