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寇如何由「不擴大」轉向全面侵華?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0-17 08: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毋庸置疑,現在的日本,又處在十字路口。

  1

  日本明治維新之前,已閉關鎖國數百年,且內鬥不止。

  很快,日本就嘗到了苦頭。

  1853年7月8日,美國海軍東印度艦隊司令佩里率領密西西比號、薩斯克哈那號、普利茅斯號和薩拉托加號等4艘軍艦,轟開了日本關閉已久的國門。隨後在次年(1854年)被逼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神奈川條約》,開放下田、函館為對美國通商口岸。當時的美國,急劇需要推銷其各類產品。

  聞到腥味的沙俄,緊隨其後。1855年,沙俄強迫日本簽訂《下田條約》,劃定兩國在千島群島的疆界,同時開放下田、函館、長崎為對沙俄通商口岸。

  1856年,荷蘭強迫日本簽訂《和親條約》,規定荷蘭國家的權益和領事裁判權。1857、1858年,美國接連強迫日本簽訂《通商友好條約》,取得租界和依事裁判權。最慘的要數1863-1864年,由美、英、法、荷四國組成的聯合艦隊,炮轟日本下關,日本敗得一塌塗地,賠款、駐兵是其次,日本為數不多的關稅由這四個國家控制。

  1868,日本明治天皇被迫「維新」。時為鄰國的中國,已被列強掏空身子,而席捲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更是將滿清那虛弱的真面目暴露無遺。由此,明治維新僅僅18年之後的1885年,福澤諭吉(其頭像仍印於日本現用萬元紙幣上,對日影響之深刻可見一斑)發表了連中國人現在都耳熟能詳的《脫亞論》, 「為今日計,我國不能再盲目等待鄰國達成文明開化,共同振興亞細亞,莫如與其脫離關係而與西洋文明共進退」,並著重指出,「支那和朝鮮是日本的鄰邦,同他們打交道用不著特別的客氣,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處理。」

  《脫亞論》凡此種種,無不成為日後日本軍國主義源頭。

  在福澤發表《脫亞論》10年後,日本對中國這個「一衣帶水」鄰邦,果真「完全模仿西洋人的方式處理」,占琉球、占朝鮮半島、戰台灣島,並以是其近10年財政收入的清廷巨額戰爭賠款,奠基現代國家一切基礎,工業、農業、商業,乃至軍工和軍事武裝力量。

  食髓知味。

  1931年至1932年的短短半年時間裡,日本將是其國土面積4倍的東北四省,又納入其囊中。

  反觀中國,在長達數千年的時間裡,無論是在盛唐還是在鄭和七下西洋的大明朝,中國都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入侵日本;反而將中華文明最為精華,毫無保留傳輸與它,從漢字到圍棋,從儒家的《論語》到佛家的《法華經》。

  2

  磨刀霍霍,得寸進尺。1937年7月7日,日寇炮轟宛平城。

  7月8日晨5時54分,日寇陸軍中央部收到日中國駐屯軍參謀長電報,「丰台駐屯部隊的一部在夜間演習中,22時40分因受中國軍隊的不法射擊,立即進入敵對狀態,派出問罪使者使其承認事實,開始交涉道歉及其他事項。」

  同日10時20分又收到第二封電報,「丰台駐屯部隊當對不法射擊進行交涉中,又遭受龍王廟中國軍隊的射擊。我軍於5時30分對其進行攻擊,並佔領永定河堤防線。對蘆溝橋城內的中國軍隊,正予以解除武裝中。」

  當時,日寇雖然在一天之內連收到二封駐屯軍電報,然而,認為爭端已趨向解決,不會有大的問題。日外務省8日早在接到事情報告后,確定了「事件不擴大、局部就地解決」的方針,當日18時42分,日寇參謀本部給駐屯軍發出「為了防止事件擴大,要避免進一步行使武力」的指示。

  然而,日陸軍本部對形勢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1、若我方採取強硬態度和暗示,那麼中國方面一走會屈服;2、事態難以輕易解決,隨形勢的發展必演變為大事,其結果難以預測。」最後確定,「首先以強硬的態度試探一下中國方面的決心和態度,以後再變更對策。」

  值得一提的是,即在同日,侵駐東北四省的關東軍卻從未有過地發出聲明,「因暴戾的第二九軍挑釁而在華北引起事端,對此關東軍保持極大關心和堅定決心,嚴重注視著事件的發展。」與此同時,日駐朝鮮軍(司令官為小礬國昭)蠢蠢欲動,「鑒於華北事件的爆發,已以第20師團的一部作好隨時出動的準備。」小礬國昭認為,「利用這一事件推行治理中國的雄圖」。

  而且,對於「不擴大方針」,當日即遭到日陸軍內部強烈反對;8日深夜,時任日陸軍大臣的杉山元下達了「京都以西各師團二年兵延期複員的命令」(原定於7月10複員),僅此一項,就等於留下了四萬日寇老兵,其意不言而喻。同時,日寇海軍中央部也準備好機動兵力,以備對華緊急出兵之需,並命令在台灣演習的第三艦隊返回原防地(華南沿海)

  3

  實際上,自「七七事變」發生后,日本國內雖然認為應實行「不擴大方針」,然而,陸軍本部及參謀本部在擬製作戰方案或者說按既定對華入侵方案行事,無論是在其國內進行作戰宣傳報道處理上,還是在其國內師團兵員動員上,無不是實行「以強硬態度面對中國」而求「迅速」一戰。時僅有時任日參謀本部第一部長的石原莞爾保留意見,「目前我國正專心致志完成滿洲建設和對蘇戰備以鞏固國防,不要因插入中國而弄得支離破碎。」

  9日,日制定《處理華北時局要領》,「力求事件限定於平津一帶,迅速確保該地區,求其安定。」並決定調用關東軍2個獨立混成旅團、4個空軍中隊、朝鮮軍4個步兵大隊、日國內16個飛行中隊、野戰重炮兵旅團、山炮兵聯隊、戰車大隊等。后在時任參謀本部第三課課長的武藤堅持下,決定加上朝鮮軍2個師團、從日國內抽3 個師團,並向山東派2個師團。

  9日8時50分,日舉行臨時內閣會議,杉山元會上提出,「不如在此時派出適當的兵力,亦即從國內抽調3個師團派遣到現地」。

  10日中午,日參謀本部第三課和第二部認為,「目前國際形勢,(日本出兵)不會引出歐美、尤其蘇聯參戰。」於是,日本開始對國內師團進行動員。

  11日l1時30分,日舉行了首、外、陸、海、藏五相會議,下午3點20分,召開內閣會議,晚上18時24分,日政府發表《關於向華北派兵的政府聲明》,「決定採取必要的措措,派兵華北。」當晚18時35分,日參謀本部向關東軍發出「向華北派兵」的第56號「臨參命」。

  7月17日,面對無和解之可能的蔣中正,在廬山發表了「對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由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八年全民族抗戰。

  4

  八年後的1945年8月15日,在日本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的廣播聲中,跪在皇宮外面的日本人,低垂著頭,發出一陣羞愧難當的哭聲。從古至今,好戰的侵略者,從來沒有好下場。

  然而,時至今日,縱觀日本安倍政權所作所為,仍未見其醒悟。

  歷史已經表明,中國人只想靠自己的努力工作,來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生活,從未想到拿著槍到別國去搶、去占、去殺。

  而日本,恰恰相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6-30 13: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