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價格司長被查,「一葯多名」根治有望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4-8-30 14: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繼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原司長張東生8月22日被最高檢立案偵查后,財新昨日報道稱,8月24日前後,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原司長曹長慶外出回京時,在機場被帶走調查。(8月28日《新京報》)

  實在是不好意思。因為國家發改委組織200多名司處級領導幹部參觀監獄,開展廉政警示教育,筆者月初發表了《參觀監獄,或成貪官「熟悉環境」之旅》。真是不幸而言中,發文還不到20天,就已有張東生、曹長慶兩名司長驗證了筆者的判斷,今後或將去曾經參觀過的監獄生活了。

  該文「近兩年發改委落馬官員盤點」配圖,介紹了8名被查官員,分別是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和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徐永盛、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郝衛平、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長王駿、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梁波、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司長張東生、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原司長曹長慶。

  以筆者對當今官場觀察和對反腐敗工作的研究,因握有實權,被外界稱為「小國務院」的國家發改委,在高調反腐的近兩年裡僅有8人「落馬」,而且7人為司處級,並不算多。而隨著反腐的進一步深入,包括國家層面的各級發改委,必將有更多的官員被查。

  但這篇題為《發改委價格司原司長曹長慶被曝遭調查 或涉能源腐敗》的文章,標題的基本觀點並不準確。筆者以為,一方面,對於能源這種涉及全局,價格與市場並不一定掛鉤的商品定價權,應該不會放在一個司長手裡,這些商品的定價一定是要「講政治」的。另一方面,能源定價主要涉及央企,那些副部級單位,恐怕也不會把一個司長放在眼裡。

  而作為發改委價格司司長的曹長慶,如果涉及權力尋租,最大的可能則是涉及眾多葯企利益的「藥品定價」。

  筆者關注醫療改革,研究葯價多年,認為發改委自1997年首次啟動藥品降價至今,共計30次的降價卻導致目前藥品的總體虛價在「兩番」以上,甚至零售價為供應價的幾十倍、近百倍,發改委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高葯價」,緣於發改委、葯監局遊戲》一文中,筆者給出了造成藥價瘋狂上漲的基本流程:市場葯價過高、老百姓反應強烈——發改委發文降價、安撫百姓——零售商停止銷售降價葯——葯企換個名稱或劑量申請「新葯」——葯監局批准改頭換面的「新葯」——「新葯」以數倍於降價前的價格上市——發改委再啟動降價手段……如此循環,葯價也呈螺旋式上升。

  很明顯,以「死鬼」鄭筱萸為首的國家葯監局,因為爛批「新葯」,導致「一葯多名」泛濫;鄭筱萸的繼任者們也一個個不負責任,繼續爛批「新葯」,不但弄得中國人越來越看不起病,還導致抗菌素泛濫,影響我們的後代健康。而葯企也不得不迎合「一葯多名」這個大環境,只能通過改頭換面來提升藥品價格,以促進銷售,增加使用量。而負責藥品定價的發改委價格司,又十分配合「新葯」定價,只要公關到位,葯企報什麼價估計都能獲批。

  大家知道,本人直接受賄僅有40萬元的鄭筱萸被判死刑,只因其推行「一葯多名」導致中國人「看不起病」,因此民憤極大,死有餘辜。可極為奇怪的是,「鄭筱萸案」卻沒有牽扯到與其一起製造「一葯多名」的發改委價格司,更沒有令鄭筱萸的繼任者改弦易轍,我是一直想不通。

  此次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原司長曹長慶被查,應該歸功於新一屆中央的反腐決心,歸功於新一屆中紀委的「鐵面反腐」。筆者樂觀地預測,曹長慶被查或徹底揭開導致「一葯多名」的「鐵蓋子」,而在這十幾年來助推葯價上漲的貪官們,也將露出原形。屆時,中國畸形的「一葯多名」也將壽終正寢。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7 21: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