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周總理的反常行為探尋林彪叛逃真相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在新中國領導人中,周恩來作為一個大國總理,具有一種非常獨特的迷人風度——儒雅淡定,瀟灑沉著。但是自從1971年9月13日發生了林彪「叛逃」事件后,周總理的表現卻極為反常,與那種迷人的風度相去甚遠。從周總理的這些反常行為中,正好可以給人們探尋林彪叛逃真相提供一些端倪。

  林彪在蒙古溫都爾汗折戟沉沙,稍後的一天,中國駐蒙古大使館派人帶回了現場照片,證實了林彪的確已死。這時候一件反常的事情發生了,周總理竟然大哭起來,這是曾任周恩來生平研究小組組長的高文謙在對紀登奎的採訪筆記中透露的,下邊是紀登奎的回憶:

  當時最緊張的情形剛剛過去,大家都鬆了一口氣。中央政治局成員還留在人民大會堂集體辦公。一天,當時協助國務院業務組的先念和我有事需要向總理彙報,見總理獨自一人坐在他臨時的辦公室里發獃,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我們兩人不知道他究竟為什麼事情悶悶不樂,便進去好言勸慰。開始時,總理只是聽著,一言不發。後來當聽我說到「林彪已經自我爆炸了,現在應該高興才是,今後可以好好抓一下國家的經濟建設了」這樣一席話時,顯然是觸動了他的心事,總理先是默默地流淚,後來漸漸哭出聲來,接著又嚎啕大哭起來,其間曾幾度哽咽失聲。我們兩人見總理哭得這麼地傷心,一時不知說什麼好,就站在一邊陪著。最後,總理慢慢平靜下來,半天才吐出一句話來,「你們不明白,事情不那麼簡單,還沒有完……」下面就什麼也不肯再說了。

  本來,林彪死了,當時幾乎人人都在為黨和國家高興,正如紀登奎所說的那樣,周總理也「應該高興才是」,因為「今後可以好好抓一下國家的經濟建設了」,為什麼堂堂一國總理卻這麼失態,要為「叛黨叛國」死去的林彪大放悲聲號啕痛哭呢?如果林彪真的像官方說的,是個「叛黨叛國」「篡黨奪權」的大壞蛋,政治立場一向堅定正確的周總理會為他的死感到悲痛嗎?這樣看來,林彪並非官方描述的那麼壞,而且似乎與周總理的感情也非同一般,周總理才可能為林彪之死感到如此悲痛。尤其應該注意周總理說的這樣一句話:「你們不明白,事情不那麼簡單,還沒有完……」似乎話中有話。「事情不那麼簡單」,難道林彪之死並不是人們看到的那樣,是「叛黨叛國」,是「自取滅亡」?難道林彪之死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版本?再說,林彪已經死了,他和他的死黨從此不會再幹什麼事情了,為什麼「事情沒完」?這隻能是說像整死林彪類似的事情還沒完,那些整死林彪的人以後還會繼續整人,而且下一個很可能整到周總理的頭上。在中國誰能有這樣大的能量呢?據此可知這個整死林彪的人是誰就不難想象了。雖然周總理作了一些亡羊補牢的工作,回家就把自己與林彪一家的大量合影照片全部燒了, 但「批林批孔」運動還是照樣很快就轉化為「批周公」,這說明周的預感沒錯。

  最反常的事情發生在「九·一三」事件後周總理第一次坐飛機,對機組人員產生了一種從未有過的不信任。據周恩來專機駕駛員張瑞靄回憶:

  10月10日,衣索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來訪,我們接到了專機任務,以往起飛前,由機長向總理報告航線、時間、天氣、機況后,他握握手,問候一聲就放心地上飛機了。這次報告完后,他又反覆盯問: 「飛機檢查了嗎?試飛過嗎? 你們都是黨員嗎?」飛越長江時,我告訴總理要過長江了。「是嗎?我怎麼沒看見長江呢?」當他找到下面寬闊的長江入海那一段后,左看右看覺得不放心:「瑞靄呀,這是長江嗎?我看不象呀。」我忙把地圖遞給他:「總理,是長江,沒錯。」他拿著圖和我對了半天,才放心地點了點頭。我飛了這麼多年專機,頭一次見到總理這麼謹小慎微,這麼多疑。

  在 「九·一三」事件發生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周總理坐飛機竟然對機組人員產生了如此的不信任,說到底是對飛機飛行方向的擔心。周總理不對「被導彈打下來,飛機沒油自己掉下來,被毒死、被槍打死、被車撞死」產生擔心,而只是擔心飛機的飛行方向。一般人坐飛機很少有人會出現周總理式的擔心,有幾個飛機乘客會不停地朝窗外張望,時刻關心飛機飛錯方向的?周總理以前坐飛機也從來沒有擔心過這些。這隻能說明周總理的「擔心」是從林彪飛機出事吸取了教訓。

  周總理的擔心並不是杞人憂天。長期以來,人們只關注9·13事件的明線,即毛澤東—周總理—吳法憲、李作鵬——葉群等,卻忽視了同樣至關重要的一條暗線,那就是毛澤東—汪東興、張耀祠—林彪身邊的警衛參謀、衛士、司機、專機駕駛員。要知道,即便是林彪,周總理等人的警衛員,警衛參謀,汽車司機和所謂「專機駕駛員」,他們都是有組織管理的,而且通常都負有特殊使命。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粉碎「四人幫」逮捕江青等人時,中央警衛局的領導就事先通知了江青等人的警衛員,要他們配合行動。同理,如果最高層要對周總理、林彪有所動作,他們的警衛員一定會比他們的首長先知道,而且會堅定不移地配合最高層的行動。

  9·13事件發生以後,成百上千的只是因為組織關係執行林彪正常指示的人都被打成了「死黨」,積極主動、處心積慮的執行林彪「叛國」指示的專機機長潘景寅卻沒有被定性為林彪「死黨」,1980年11月15日,鄧小平在接見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總編輯厄爾·費爾時,曾正面回答了費爾關於三叉戟256飛機失事的原因。鄧小平說:「據我個人判斷,飛行員是個好人……」 有關鄧小平這段重要講話的報道,刊登在1980年11月23日的《人民日報》上。善良的人們不禁要納悶了,潘景寅憑什麼能獲此殊榮呢?

  從被潘景寅甩下地的副機長康廷梓的回憶中可以看出,潘景寅當晚的一系列舉動是一種主動行為,在林彪一家未到機場前,不可能有人拿著槍威脅他做這些事情。相反,林彪的「死黨」李作鵬向機場傳達了周總理「不能讓256號起飛」的命令,吳法憲更是直接打電話給潘景寅,命令潘「要絕對忠於毛主席,飛機絕對不能起飛,不管什麼人的命令都不能起飛。」也就是說,即便是林彪來了,飛機也是起飛不了的,可最後的事實卻是,潘景寅當晚的舉動非常反常,能去睡覺卻偏偏不去睡覺,有意在等著什麼人的電話。果然在當晚12點05分潘接到一個神秘電話,這個電話不可能來自林彪或葉群、林立果,因為林彪等人還在汽車上,當時沒有手機根本無法與機場聯繫。接到這個電話后,潘景寅在有充裕時間的情況下,不僅自己不去叫醒絕對不可缺少的副駕駛,而且也不讓機械師和值班室主任老李去叫他們,用康廷梓的話說就是「巧妙地策劃著機組走留的分解局面,做得那樣精心、準確,滴水不漏」,故意違反三叉戟必須兩人同時駕駛的規程,甩下睡在隔壁房間的副駕駛和領航員強行起飛了。如果潘景寅如此積極主動、處心積慮做的這一切都是因為執行林彪的指示,那他必是「死黨」無疑(康廷梓就是這麼認為),怎麼可能是「好人」呢?查出12點05分潘接到的這個神秘電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如果是林彪或其死黨打的電話,早作為叛國證據公布出來了,可官方一直避而不談,這就很說明問題了。而且,不帶副駕駛和領航員顯然是想置飛機於死地的故意行為,是別有用心的,這種自殺式的命令不可能來自林彪。那麼,是誰下的這種命令呢?誰有更大的權力敢讓潘景寅違抗李作鵬、吳法憲、周總理的命令進而走上這種自殺式的道路呢?      

  這隻能說明飛機駕駛員潘景寅是肩負特殊使命之人。這也是他沒有被定為林彪死黨,而能讓鄧小平高度評價為「好人」的原因。基於此,周總理坐飛機對機組人員產生不信任感就是極其自然之事。

  由此可以推斷周總理肯定知道林彪「叛逃」事件的真相,分析起來,無非有三種情況:一,周總理是林彪 「叛逃」 事件的謀划者、或執行者、或至少是參與者,了解內情。二,周總理不是林彪 「叛逃」事件的參與者,但他是知情者,了解內情。三,周總理既不是參與者也不是知情者,但是,根據自己看到的種種現象,他根據豐富的經驗和天才的智商以及對紅太陽身邊諸多人物的了解,判定林彪是「被叛逃」的。

  而從林彪死後周總理令人不解的失聲痛哭、對飛機機組人員的高度懷疑,說明周總理不是製造林彪「被叛逃」事件的主謀,但周總理知道誰是主謀,周總理即使做了些什麼,也是無奈之舉。如果林彪不是「被叛逃」,而是像官方所述說的那樣,完全是因為搭乘專機的首長林彪主動故意叛逃的結果,那麼周總理就不會出現這種擔心。其實,周總理是在擔心,即使作為專機首長的他本人不主動故意叛逃,但只要專機飛錯方向,他一樣會遭遇和林彪一樣「被叛逃」的悲慘下場。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01: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