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世界盃也救不了巴西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6-23 10: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果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巴西,這個華爾街昔日寵兒,今年經濟增長率大概不會超過1.5%。為了世界盃,巴西總投入630億美元用作基建,而巴西人內心還是更希望可以投資到更需要的地方,比如說公共醫療,讓大家生病時起碼不至於要住在醫院樓道上。

  為什麼足球也救不了巴西?

  球還沒開踢,巴西的電視機銷售量就激增近五成,尤其是那些大尺寸的。如果巴西隊踢贏了,巴西人一定還會上街慶祝,到時候,啤酒烤肉也會賣得不錯。

  接下來的數周,除了足球,全球的電視節目還會充斥著熱辣的桑巴舞,迷人的亞馬遜[微博]風光,綿長的里約沙灘和性感的俊男靚女。這些年來巴西正遭遇的社會問題,都會瞬間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想想這些就令人興奮。

  只可惜,世界盃帶來的全民狂歡難以持久。

  每逢重大賽事,總有很多人用放大鏡來給東道主國「找茬」,巴西也不例外。這個在2001年被列入「金磚四國」的B(Brazil),2011年以來經濟增長率平均不過2%,這只是之前市場預期的一半。

  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巴西,這個華爾街曾經的寵兒,今年經濟增長率大概不會超過1.50%。對於巴西為何實現不了經濟快速增長,巴西總統羅塞夫本人也坦言「無法解釋」。

  而國際性賽事的誘惑之一,就是或許他們可以提振東道主國:促進旅遊,帶動投資。巴西經濟的春天,會隨著世界盃一起來到么?

  一口吃不下的世界盃

  一位任職巴西官方投資機構的官員,對於我要了解一個「真實的里約」的請求再三推辭。私下裡,他坦言目前外界所指責巴西基礎建設滯后,拆舊建新,以及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並不是空穴來風。一邊是想藉機發展的野心,一邊卻又是有心無力。可生活還要繼續,攬下的賽事還要辦下去,沒有回頭路。

  這讓我想到另外一件與奧運會相關的事。在倫敦奧運會進行期間,巴西奧組委一位官員在倫敦市中心參加一場酒會,他舉著一杯白葡萄酒,信心滿滿地對我說:現在里約的社會治安問題或許還是差強人意,不過相信我,很快就會有所不同。我們有著激動人心的計劃,世界盃,奧運會,還有什麼比這些機遇更棒么?

  可時過境遷,現在依然並沒有看到巴西的治安問題有任何緩解,可城市改造引發的社會問題,經濟不景氣導致的失業率高企,以及基礎建設投資要麼過剩要麼滯后,比治安問題還令人憂心。

  為了世界盃,巴西總體投入了630億美元用作基建,羅塞夫強調這其中只有50億美元是直接投向世界盃,剩下的錢則都是投向巴西的。可顯然,不是每個人都相信這套說辭。

  2007年,巴西獲得2014世界盃舉辦權后,有12個城市被圈定舉辦球賽,這比2010年的南非還多出3個。當年的南非希望憑藉世界盃實現「統一」之夢,巴西的初衷則是讓儘可能多的巴西城市分享足球紅利。

  沒人能指責政府「有福大家享」的主觀意願,可豐盈的理想敵不過骨感的現實:舉辦球賽成了很多城市難以承受之重。有西方媒體將這些城市形容為「白象城」,意即這些城市承辦世界盃,如同是養了頭白象,美麗,珍貴,卻養不起。

  巴西也有機構坦言,在許多城市,有些基礎設施的投資沒有必要,起碼此時在某個城市沒有必要。

  例如,在位於亞馬遜熱帶雨林之中的巴西亞馬遜州首府城市瑪瑙斯,新建的足球場足以容納4.45萬名球迷,這比2009年全年在瑪瑙斯觀球的觀眾總數還多。在巴西的另一個城市,位於中西部的庫亞壩市,還在困擾於新建的大綠球場(Estadio Verdao)在世界盃后是改作會議中心,還是購物中心回籠資金更快。而在其他一些城市,形勢可能又恰恰相反——計劃要進行的基建項目要麼遲了要麼壓根沒開始。

  「如果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比,發達國家可能在承辦國際賽事時相對輕鬆些,因為他們已經有了部分基礎設施,例如,在德國和英國,大都已經有了大型足球館。在供水供電,公共交通,學校和醫院方面也更完善。在我看來,無論是國際足聯還是奧組委,都有責任降低賽事舉辦的成本,減少投資的鋪張浪費。」密歇根大學體育管理教授史蒂芬-斯曼斯基(Stephen Szymanski)接受新浪財經專訪表示。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通過電視觀看賽事,他們真的壓根看不到場館是多麼宏偉。」斯曼斯基補充說。

  「感覺好」和「過得好」哪個更重要?

  說起世界盃,有巴西的年輕人對我說:世界盃本身的確令巴西人自豪,可是想到國家那麼多投資到建華而不實的場館,又十分矛盾,如果有可選項,內心還是更希望這些錢可以投資到更需要的地方,比如說公共醫療,讓大家生病時起碼不至於要住在醫院的樓道上。

  五月底,巴西聖保羅一些無業人員用抗議糟糕的就業形勢,他們甚至威脅要在世界盃期間倒戈巴西隊。在聖保羅的街頭,人們用街頭塗鴉譏諷政府將大把的銀子砸向世界盃,而不是為巴西人做實事。市民的神經變得如此脆弱,即使類似公交票價上升這等小事,也能激起民憤。

  「畢竟,南非通過世界盃部分實現了其『統一』的夢想,但這樣的精神因素在巴西不存在。」卡斯商學院高級研究員彼得-格蘭特(Peter Grant)對新浪財經分析說。

  斯曼斯基對新浪財經分析說:「一些國家舉辦大型體育賽事,要的是公眾產生自豪感。比如,中國在舉辦2008北京奧運會時,成本高低都不是問題。」

  「賽事對於文化和社會的影響不能用金錢定論。可若單看經濟,重大賽事真沒那麼重要。很多人也已經開始反思:『感覺好』這個因素,是否值得這麼大的投入。」

   斯曼斯基認為,從經濟角度而言,不論是今年將在巴西不同城市舉辦的世界盃,還是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都不會給巴西經濟帶來不同。雖然奧體館現在看起來很闊氣,可相對而言,在整體經濟中,這些只能算是小投資。賽事結束之後,這些場館的用途十分有限——因為大多數的場館要比日常足球俱樂部需要的場地大得多。這種場館浪費的問題在2010年南非世界盃,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同樣存在。

  「你認為里約世界盃會成為這個國家經濟的救世主么?當然不會。」斯曼斯基肯定地對新浪財經表示,他認為,「舉辦類似的賽事會成為經濟的負擔,拖經濟增長後腿。現在諸多巴西人很氣憤,因為公共稅收若是這樣被揮霍,倒還不如被投資在一些基礎服務領域,例如乾淨水源的供給,電力,道路以及公共交通。」

  辦世界盃賺了還是賠了

  格蘭特對新浪財經分析說:2012年奧運會之後,主要的體育賽事給經濟帶來的影響一如往常被放在放大鏡下面仔細審視。在巴西,世界盃的成本問題引發了規模浩大的抗議活動。目前,針對重大體育賽事的爭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金融資金層面,以及政府治理層面。

  格蘭特認為:若重新審視之前舉辦賽事的那些東道主國,就會看到只有少數國家真正在經濟上得到了實惠,例如,2000年舉辦夏季奧運會的澳大利亞悉尼。

  有一種觀點認為,重大賽事對於旅遊業的拉動,是賽事正面效益的衡量標準之一。於是,有人對南非的世界盃做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數據分析:南非舉辦2010年世界盃,大約支出39億美元,其中1/3用於建造場館。之後,根據非洲經濟月報的研究報告,南非在世界盃期間吸引了22萬名國外遊客,全年則是30萬名。也就是說,若簡單做除法,南非為了吸引每一名海外遊客,花費了1.3萬美元。這種演演算法看似無稽,卻也提供了一個看問題的角度。

  「大型體育賽事有拉動發展中國家旅遊業的潛力,但成本過高。」格蘭特總結說。

  「同樣,對於吸引海外投資而言,世界盃也成效寥寥。若真要找到正面促進力,恐怕就是一些基建項目有了一個明確的完工日期,讓一些中長期的鐵路,基建計劃在短期內就收工完成了。」格蘭特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 03: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