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越南政治宣傳畫中的「法美中侵略者」說起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6-19 10: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幾天(本文作於2011年夏天)在河內作學術調查,正好是南中國海風緊雲急的時候。中國和中越關係在越南民間的形象究竟如何,中越關係長遠的走向有什麼懸念,歷史或許可以提供一個思考的角度。

  河內老城區有很多吸引旅遊者出售紀念品的商店。在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手工藝,漆器,傳統服裝,和多半是贗品但看上去很像那麼一回事的古董店之間,有一類非常顯眼的店鋪,出售昔日的政治宣傳畫,有的裝在鏡框里掛在牆上,更多是一摞摞疊在一起。這些當然都是重新印刷的,但用的都不是一般紙張,而是印在一種很厚實的料子上,又像宣紙又像布料,再粘在一張厚紙上,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每個店都起碼有數百張甚至上千張不同的類型和題材,可以說沒有一整天時間是看不過來的。

  看了越南的政治宣傳畫,我得說它們的藝術水準和趣味比中國毛澤東時代的要強。很多畫面非常有人情味,對胡志明的描繪更像是人而不是神,很多手法結合了傳統和西方現代的表現風格,給人的感覺要離塵世生活貼近的多。之所以有這種差別,因為「胡伯伯」在概念上就是人而不是「紅太陽」。今天的越南,對胡志明的崇拜仍然隨處可見,但沒有一個「紅教」,老百姓需要的話,有各種各樣的神去拜。

  我在一個店鋪里買了兩張畫,離開后忽然想起一件應該說是重要的事,於是又折返。店是由一個中年婦女和一個小姑娘在張羅,用英語交流都沒有問題。我問她們,蘇聯出現在(你們的)很多畫面中,尤其是列寧和十月革命。那麼中國呢?中國從上個世紀40年代末到79年代中,先是幫助北越趕走法國殖民者,又幫助北越抗美,完成統一,怎麼我就看不到一張和中國有關的畫面呢?列寧死的時候還沒有越南這個國家呢,毛澤東當年在北越可是「毛伯伯胡伯伯」並列過的。

  她們聽后略有些尷尬,於是在幾大摞畫片中一張張地翻,但實在太多,翻了一陣便歇手了,回答我說:過去肯定有過,但現在都沒有了。我問她們,是不是政府不讓這些畫片出現,她們有些支支吾吾,但我的感覺是她們自己也對那個主題的畫不感興趣。

  我靈機一動,再問她們,如果沒有中國作為正面形象出現的宣傳畫,有沒有作為反面形象的呢?她們略一翻,便說有,抽出了一張。這張有大尺寸的掛在牆上。然後再一翻,又找出一張。

  

  這兩張畫面上,形象猥瑣的中國(最右邊一個)都和形象兇惡的法國殖民主義和美帝國主義放在一起。文字說明都是「敵人終將被打敗」。第二張畫面的歷史年代說明,越南1954年趕走法國人,1975年戰勝美國人,1979年打敗了中國人。

  按照這份年表,那麼中國就和法國、美國一樣,都是侵略越南的,至少在20世紀是這樣。而作為一個近代民族國家,越南的興起就是在打敗這些侵略者的過程中完成的。這三次戰爭串聯起來,構建了官方的越南民族主義歷史敘事的主要線索,滲入了民族的歷史記憶。它們不但告訴你民族的苦難,更彰顯了民族的榮光:越南打敗的可都是大國!

  由此想到在逛這些宣傳畫商店之前參觀的一所介紹河內老城商業區歷史的博物館。博物館介紹中開篇第一句話就是「公元10世紀晚期,越南從中國手中取得了脆弱的獨立」。就這一句話,把越南民族主義意識中中國的位置暗示得非常清楚了。介紹商業區歷史都要把中國牽涉進來,其他則可想而知了。

  美國歷史學家白魯徇說過一句刻薄的話:中國是一個「會哭的孩子」,意思是說中國老是說自己是近代史上最吃虧的國家,即今人所謂「百年國恥」。但身在越南,就會覺得和越南比起來,中國那點國恥算不上什麼了。越南不但徹底亡了國,而且和那麼多大國打了那麼多年的仗,整個國家都差點被毀掉。不但如此,中國竟然還成了欺負另一個「會哭的孩子」的惡霸。

  當然,這樣的歷史是片面的。越南遭受了來自外部的苦難,但同樣受到來自外部的幫助。中國在清朝時幫助越南抗法,國民政府幫助越南抗日,中共又幫助它抗法和抗美,更不用說世界其他國家對它的支援。中國的所謂「百年國恥」,也完全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固然吃過虧,但東方西方幫助過中國的國家,難道還少嗎?民族主義只是歷史的一面,國際主義應該是另一面。而國際主義,更多的不是說自己對別人的施捨,而是別人對自己的援手。如果只有民族主義沒有國際主義,一個民族的歷史意識就一定是由怨恨和自大構成的,就一定會覺得全世界都欠自己的,自己是全世界最苦大仇深又是最了不起的。

  具體到今天的中越關係。如果沒有1979年那場中越戰爭,今天中國在越南歷史記憶中的這個位置就會非常不同,雖然很難說是完全不同,但至少不會和兩個「西方帝國主義」並列在當代史上。1979年那場邊界戰爭在軍事上雖然有限,但其過程非常殘酷,絕對不是一個「邊界戰爭」的概念能包括的。戰後還留下多年的邊界緊張和雷區問題。它不但對中越關係留下了深刻的傷痕,而且也使得先前代價沉重的「抗美援越」有些荒謬:將近30年勒緊褲腰帶的血汗援助經營起來的「同志加兄弟」全部泡湯。不但如此,中國從援助者到侵略者,成全了一個民族國家的神話。

  

  那場戰爭究竟是為了什麼,有沒有達到目的?這兩個問題很值得在今天問一下。無論是「懲罰地區霸權主義」(或者是「教訓越南」),是拯救紅色高棉,還是報復越南排華,這些不但構不成發動戰爭的理由,而且到頭來都沒有達到目的。最能成立的是中越之間的邊界爭端,這勉強可以成為兩國開戰的理由。但根據一些報道,好像在後來和越南的談判中,一些當初不惜用一場戰爭去「維護」的主權,到頭來似乎也沒有在談判桌上得到體面的維護。中國和印度、蘇聯之間以領土問題為由的邊界戰爭,其最終結果也不出這個套套。

  即使不談什麼戰爭的正義和非正義,一場戰爭從民族主義的角度一定要有明確的國家利益指向,從軍事的角度一定要有明確的戰略目的,不能打了一陣什麼問題都沒有解決就撤了,在兩國關係中留下無窮的後遺症,和對方歷史記憶中一個侵略者的惡名,更不用說對其他鄰國關係的影響。

  我想,很有可能的是,當年在中國決策者那裡,中國對越南將近30年竭盡全力的援助,不但沒有成為避免戰爭的理由,反而成了發動戰爭的理由,即所謂越南的「忘恩負義」。這樣一來,如果戰爭打出個結果倒也罷了;而如果不了了之,則反而把一筆可資長期利用的歷史巨資倒賠了出去。

  當然,如果一場戰爭的主要目的還是國內眼下政治的算計而不是長遠的國家利益,那麼其得失就只能換一套標準來衡量了。

47

主題

1285

帖子

8萬

積分

貝殼一級功勛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5016
沙發
qxw66 發表於 2014-6-20 14:40 | 只看該作者
鄧小平完全胡來,為討好美國打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3 14: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