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月早些時候,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 )的高管在參議院聽證會上遭到了參議員卡爾·萊文(Carl Levin)的猛烈抨擊。萊文委託的一項調查詳細披露,卡特彼勒公司如何和瑞士方面進行談判,為該公司的國際零部件業務創造避稅條件,從1999年以來巧妙地逃避支付24億美元的稅金。
通過把旗下零部件業務遷到美國以外,卡特彼勒公司設法把85%的國際零部件業務營收轉移到日內瓦,從而避免在美國為80億美元的利潤繳稅。
萊文指責卡特彼勒公司在美國國內設計和製造零件的稅收收入方面欺騙美國財政部。「因採取這些戰略而讓美國損失的稅收收入,增加了工薪家庭的稅收負擔,減弱了我們對教育、培訓、研究和開發投資的能力。」
參議員蘭德·保羅(Rand Paul)在聽證會上稱萊文的說法純屬胡扯,他認為卡特彼勒公司完全履行了他們對股東的信託責任,盡量減少他們的稅務負擔,應該受到獎勵。保羅說:「我們在這裡搞錯了審判的對象。需要在這裡接受審判的是稅法。」
卡特彼勒公司高管堅稱他們的稅務策略(由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設計)完全合法,他們加入了行業領袖組成的勇士同盟,不僅反駁萊文的抨擊,而且抵制美國高達35%的公司稅率。
去年5月,蘋果電腦公司首席執行官(Apple Computer)蒂姆·庫克(Tim Cook)痛苦地經歷了萊文的發難,萊文批評蘋果公司長期以來在愛爾蘭設立子公司的做法,這些公司擁有知識產權,並控制iPad平板電腦和iPhone手機在海外的銷售。因此,蘋果公司的數百億美元營收流向了愛爾蘭,而不是美國。只要蘋果公司繼續把這筆現金(超過1,100億美元)留在海外,就不用按照美國稅率繳稅。
萊文參議員對庫克說:「作為一家美國公司,你能夠把利潤轉移到不用交稅的地方,這是不對的。」他問庫克:「除非我們降低公司稅率,否則你不打算把放在外國的1,000億美元現金轉移到國內嗎?」
庫克表示:「按照目前的稅率,我現在沒有這樣的計劃。」
略微有些腦子的人也不會這麼干。
僅在過去的一年裡,美國企業在海外保有的現金就增加了超過2,000億美元,他們在海外留存的現金總量達到2萬億美元。當然,他們可以用這筆資金在美國投資,但是他們無意把資金轉移回國。
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的數據顯示,美國企業在稅收優惠的百慕大、愛爾蘭、盧森堡、荷蘭和瑞士獲得了他們43%的海外利潤。這些都是小國家——美國企業肯定不是在這些國家銷售了他們43%的海外商品和服務。
如果想找樂子的話,請看國會研究服務處的經濟政策學家簡·格拉維爾(Jane Gravelle)對谷歌公司、蘋果公司、亞馬遜、Facebook和星巴克等公司常用避稅方法的描述:
舉例來說,有些美國公司一直採用「雙層愛爾蘭、荷蘭三明治」的方法,這種方法已經被新聞報道所披露,谷歌公司也使用了這種方法。按照這種方法,這家美國公司把無形資產轉移到一家愛爾蘭控股公司。這家控股公司擁有附屬的銷售公司,向歐洲銷售廣告(谷歌的營收來源)。然而,在愛爾蘭控股公司和愛爾蘭銷售子公司組成的三明治之間,還有一家荷蘭子公司,該公司收取來自銷售子公司的特許權使用費,然後把這些費用轉移到愛爾蘭控股公司。愛爾蘭控股公司聲稱公司管理(和納稅住所)位於百慕大,在那裡繳納企業所得稅,而百慕大的稅率為零。這項計劃甚至讓愛爾蘭的業務避免繳納愛爾蘭較低的12.5%的企業所得稅,通過採用荷蘭三明治的結構,還避免了愛爾蘭的預扣稅(對歐盟企業進行的支付免繳這些稅費)。
企業巨頭設法避免向山姆大叔交稅並沒有違背美國利益。違背美國利益的是卡爾·萊文這樣的政治家,把美國最創新、最成功的幾家企業妖魔化,而不是致力於解決我們糟糕透頂的公司稅法。
讓我們來看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內部主要發達國家的公司稅負擔,美國擁有最高的公司稅率。合併平均州所得稅後,美國的稅率為39.1%,其次是日本的37%,法國的34.4%和比利時的34%。愛爾蘭的稅率最低,為12.5%,斯洛維尼亞的稅率為17%。
美國企業不僅避免在本國賺取利潤,而且高稅率也明顯抑制外國企業家在美國擴大業務。
這並不是個難題。美國國會考慮過減少美國公司稅率的法案。用國會研究服務處的話說,這樣做會「減少企業轉移利潤的動機。」此外,「如果達到了減少利潤轉移的程度,聯邦稅收也會增加,這可能有助於解決美國的債務和赤字問題。」
降低公司稅率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不僅是讓海外現金流回美國。如果改變全世界最嚴酷的稅收制度,我們會被看做最後的避稅天堂,你可以想象大量投資湧入美國的情景。
對了,順便說一下,這並不是說蘋果公司和卡特彼勒公司沒有繳納大量的稅金。你可以在下面的排行榜看到美國最賺錢公司的納稅情況,在2013年,蘋果公司的預提所得稅為131億美元,實際稅率為26.2%。卡特彼勒的預提所得稅為1.74億美元,實際稅率為25%。
還要注意的是,稅務負擔最高的企業是我們常年嘲笑的石油公司,比如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和雪佛龍(Chevron),兩家公司的實際稅率分別為42%和40%。這是因為他們很大一部分利潤來自資源豐富的國家,當地對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徵收的稅率高得異乎尋常。
美國15家最賺錢公司的納稅情況(數據來自2013財年,FactSet Research Systems提供)
1.蘋果電腦
營收:1,740億美元
凈利潤:370億美元
預提所得稅:132億美元
實際稅率:26.2%
2.埃克森美孚
營收:3,940億美元
凈利潤:326億美元
預提所得稅:243億美元
實際稅率:42%
3.微軟公司(Microsoft)
營收:830億美元
凈利潤:228億美元
預提所得稅:52億美元
實際稅率:18.6%
4.輝瑞(Pfizer)
營收:527億美元
凈利潤:220億美元
預提所得稅:43.6億美元
實際稅率:27.4%
5.富國銀行(Wells Fargo)
營收:890億美元
凈利潤:219億美元
預提所得稅:104億美元
實際稅率:32%
6.雪佛龍
營收:2,120億美元
凈利潤:214億美元
預提所得稅:143億美元
實際稅率:40%
7.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營收:1,790億美元
凈利潤:195億美元
預提所得稅:89.5億美元
實際稅率:31%
8.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營收:1,290億美元
凈利潤:182億美元
預提所得稅:92億美元
實際稅率:33%
9.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營收:1,060億美元
凈利潤:173億美元
預提所得稅:80億美元
實際稅率:31%
10.IBM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營收:1,000億美元
凈利潤:165億美元
預提所得稅:30億美元
實際稅率:15.6%
11.沃爾瑪(Wal-Mart)
營收:4,770億美元
凈利潤:160億美元
預提所得稅:81億美元
實際稅率:33%
12.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
營收:710億美元
凈利潤:138億美元
預提所得稅:16億美元
實際稅率:10.6%
13.花旗集團(Citigroup)
營收:940億美元
凈利潤:134億美元
預提所得稅:59億美元
實際稅率:30%
14.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營收:1,430億美元
凈利潤:130億美元
預提所得稅:6.76億美元
實際稅率:4.2%
15.谷歌公司
營收:600億美元
凈利潤:130億美元
預提所得稅:23億美元
實際稅率:1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