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個調查記者的自我修養《菲洛梅娜》里的採訪學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4-3-16 23: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戴著有色眼鏡看奧斯卡】一個調查記者的自我修養《菲洛梅娜》里的採訪學

  作者: 邵世偉2014-03-07 09:03:10來源:南方周末

  

  片中,年少的菲洛梅娜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被修道院帶走。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編者按

  好萊塢的學院獎也許在搞「三貼近」、「走轉改」,好像要讓所有喜歡電影的人「在這裡讀懂美國」。

  2014年奧斯卡金像獎,9部電影獲得最佳影片提名,6部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最終獲獎的《為奴十二年》就是其一。一句話總結本屆奧斯卡:真實扎堆,虛構大贏。地上的黑奴故事拿走「最佳影片」,但是天上的愛情故事(《地心引力》)拿走「最佳導演」等7尊獎盃,好萊塢沒有背離自己的主旋律。

  南方周末各領域的記者是一群戴著有色眼鏡的人,一群以追逐真實為專業的人,拋開技術、表演……這些好萊塢的強項,面對「重述真實」的影片,他們更具偏見,更熱衷悖論。守法要緊還是救命要緊?說謊圖存還是說真話受鞭笞?

  紀錄片,在真實故事基礎上構建的劇情片,完全虛構的劇情片。誰的地位更尊貴?好萊塢化的真實還是真實嗎?醜惡故事能夠走進電影院嗎?殘酷故事可以激發正能量嗎?壞人可以做主角嗎?

  國產影片缺少的「類型」,是否還有一類「真實劇情片」?「真實」有票房嗎?

  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配樂

  作為一個調查記者,發現好故事後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打電話給編輯,讓他報銷你的差旅費,騰出足夠的版面。當然,離封面越近越好。

  直到在修道院發現14歲少女墓碑前,失業記者馬丁都沒想過這單能成,許是又一個老青蛙找蝌蚪的故事吧。類似的事情太多,菲洛梅娜只是個被逼與孩子分開的個案。

  總之,這事兒看起來沒啥新鮮的。

  隨後有人告訴他菲洛梅娜並不是修道院惟一被逼拋棄子女的修女,更「刺激」的是這些孩子是被賣走的!

  「太好了!」不小心把這話說出來了。

  宗教題材,無論國內外都是敏感話題。「菲洛梅娜」一事涉及天主教醜聞,正常情況下一篇講述修道院販賣嬰兒的報道便足以造成轟動,但卻無法避免爭議。「菲洛梅娜」一事中,馬丁選擇的是始終是關注在「菲洛梅娜」本人的故事上。

  採訪對象:菲洛梅娜,女,六七十歲,50年前當修女時兒子安東尼被修道院賣去美國。

  採訪不順利。修女們拒絕提供更多信息,甚至欺騙了菲洛梅娜和馬丁。

  在美國,菲洛梅娜開始有些猶豫了。兒子曾經為里根和老布希擔任法律顧問,但已經去世了。兒子是同性戀,因艾滋病去世。

  她不斷擔心孩子會不認自己這個母親,不認愛爾蘭這片故土。「不要擔心,如果你不同意的話我是不會發表的。」在這次採訪之初,對於馬丁,菲洛梅娜只是一個「採訪對象」,對她說的每一句話幾乎都是採訪所需。

  隨便拍照、滿口無神論、到處都要找個真相,在採訪時直接闖門,衝去質詢當事人,馬丁看起來和普通的記者沒什麼區別。但時間的推移以及精力注入讓馬丁對「菲洛梅娜」一事投入越來越多的情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4-3-16 23:32 | 只看該作者
故事最後我們又回到了原點——修道院。兒子已經來過兩次愛爾蘭尋找母親了,最後的遺願是安葬在當年的修道院中。

  設置騙局阻隔母子相見,燒毀當年檔案,跨國販賣嬰兒。如果在中國,理想情況下一篇報道的要素已經足夠。數年前《邵氏孤兒》報道中的情況與片中有些類似,福利院將孩子販賣至美國隨後又百般遮掩真相。該報道前後持續數年,幾經周折才得以刊出。

  

  《菲洛梅娜》原型菲洛梅娜·李(右)與記者馬丁的飾演者史蒂夫·庫根。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環境不同。體裁不同。電影的主題是寬容與救贖。

  「我已經原諒你了。」菲洛梅娜對當年主事的老修女說,但馬丁還是堅持,老修女不可原諒。

  一篇報道,也許真相是最重要的,可對人來說,寬容與救贖卻是更高層次的。所以對於一個記者來說,遇到一個好的採訪對象是一件無比幸運的事情,菲洛梅娜使得「修道院販嬰」具有了道德層次更高的意義。不過要是落到我頭上,我也和馬丁一樣,認為修道院不可原諒。

  在墓碑前,馬丁對菲洛梅娜說:「我不打算寫這個故事了。」

  從影片中演員的表演來看以及後來對此事的報道,這時馬丁是真心的。但故事已經到此,從效果上來看卻更像是記者馬丁的欲擒故縱。

  「不。我認為應該讓人們知道這裡發生了什麼。」菲洛梅娜說。

  很奇怪,2014年的得獎熱門影片大多數都是《菲洛梅娜》類似的開場便知結局的「偉光正」電影,或許「政治正確」現在已是電影獲勝的一大法寶了吧。

  

  湯姆·漢克斯飾演的菲利普船長遭到索馬利亞海盜劫持。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2009年5月9日,《菲利普船長》原型理查德·菲利普(中)和妻子受到奧巴馬邀請,到白宮做客。 (東方IC/圖)

  第8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了哪些真實:

  《為奴十二年》改編自1853年所羅門·諾薩普同名自傳體小說。

  《美國騙局》根據美國1980年代真實的國會貪污案改編。

  《菲利普船長》根據美國貨輪馬士基·阿拉巴馬號被劫、獲救的真實經歷改編。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根據羅恩·伍德魯夫的真實經歷改編,其原型故事曾於1992年被《達拉斯晨報》進行詳細報道。

  《菲洛梅娜》改編自BBC記者馬丁·斯克斯史密斯2009年作品《菲洛梅娜遺失的孩子》

  《華爾街之狼》改編自美國傳奇股票經紀人喬丹·貝爾福特自傳。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07: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