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人名字里的時代烙印

[複製鏈接]

3409

主題

3943

帖子

70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versace 發表於 2013-11-7 06: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寒雨連江2005  

一個人的名字屬於自己,但大多是由父母或祖輩起的。所以,從名字一般能看出父母或祖輩的出身和文化程度等。當然,也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烙印。

比如建國之初出生的,名字叫「建國」、「國慶」、「衛國」、「愛國」一類的就比較多。等到朝鮮戰爭爆發,又出了一群名叫「抗美」、「援朝」的孩子。後來「三反」、「五反」,估計這兩個詞實在太不好入名,基本沒有起這個名字的。之後大躍進,又出了一批名叫「躍進」、「紅旗」、「大慶」的。最突出的是文革時期,不但這期間出生的孩子很多叫「文革」、「紅衛」、「紅兵」、「衛東」、「向東」、「跟東」、「跟彪」等,就連一些成年人,為了表示對領袖的忠誠,也紛紛改成這類名字。我剛才加工作時,公司老總名叫「王東」,後來聽老師傅講,這位老總原名其實叫「王玉璽」,也是文革時改的名字。這麼霸氣的名字如果不改,當時很危險。

等到打倒「四人幫」,開始「抓綱治國」了,又出了一批名字叫「治國」的孩子。直到改革開放,政治氣氛逐漸不再濃了,起名字才開始有了較大變化。有一段時間,不知為何單字的名字非常流行,比如「王偉」、「李波」、「劉濤」、「高峰」等,一時間重名的人大量出現,站在人群中喊一嗓子「高峰」,通常會有好幾個人回頭答應。這種情況在八零后這代人中尤為嚴重。

等到九零后這群熊孩子,他們的父母大都有了些文化,也意識到單子名字的弊端,所以給孩子起名字開始注意下工夫。一些父母受港台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影響,好多孩子的名字都變得「洋氣」了,諸如「浩然」、「家博」、「雨潔」、「雨辰」、「子涵」等,還有起四個字的,比如「王李丹妮」。但是即便如此,還是容易出現「扎堆」的情況,單是飛飛班級里的女生,名字帶「雨」字的就有五個,帶「涵」字更多,而且男女友都有。可見我們這代人雖然文化水平高了些,文學素養卻沒什麼大長進。

也有一些父母,不知是不懂文學裝懂,還是喜歡標新立異,還是為了防止孩子重名,專挑字典里的生僻字給孩子起名,導致孩子上戶口,入園入學,乘飛機打登機牌等都會遇到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其實,要想標新立異與眾不同,未必非要選這些生僻字不可。我上大學時,有位中年女教師名字叫「張不同」,咋一聽沒什麼感覺,可越仔細推敲,覺得這名字越是非同一般。可見當初給她起名字的定是一位高人。

前段時間整理家父的回憶錄,裡面提到一些他童年的夥伴、工作以後的同事等,忽然發現他們那代人的名字要好聽得多。比如「少勤」、「克勤」、「煥武」、「墨林」、「雅琴」、「潤普」、「茂軒」、「凌霞」、「雲鵬」、「覺民」、「俊生」、「漢卿」等。有些名字我小時候是聽過的,當時沒什麼感覺,現在一看,其實都很大氣或雅緻呢。

這也難怪,因為他們都來自民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5: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