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個中國人與美國的親密接觸 與想象中大相徑庭

[複製鏈接]

3409

主題

3943

帖子

70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versace 發表於 2013-10-15 23: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章來源: 凱迪

美國,或許是今天中國傳媒話語體系裡面最「羅生門」的概念。中國人想象中的美國,可以說已經兩極分化到了極點。喜歡的人覺得美國哪裡都好,官廉民勤制度好,天藍水清人有情,甚至很多美國人自己都受不了的問題如醫療、稅收等都會被曲解美化為值得學習的樣板。而不喜歡美國的人自然是怎麼看都不順眼,華盛頓低效扯皮沒信用,華爾街貪婪無恥性難改,國內族裔、階層衝突頻發,國外戰爭、衝突不斷,在他們看來,用多麼邪惡的陰謀論來解讀美國都不過分。

    哪一個才是真正的美國?做美國財經報道已經十年了,我依然很困惑,也無力說服任何一方。但我堅信一個樸素的道理:一個國家就如一個人一樣,有可愛必有可恨的地方,任何一國都有自己的問題,也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就是為什麼如此有爭議的美國能保持第一強國地位,這也是凱迪社區中國為什麼能屢屢令看空者失望的原因所在。

    自飛機在紐約肯尼迪機場降落的一刻起,我對美國就沒有好感。或許是剛剛從日本歸來的緣故吧,我把在日本的經歷當成了對美國的期許,但實際上全球第一和第二大資本主義國家的風格差異實在是太大了。海關人員慵懶粗暴的態度。緊接著,肯尼迪機場居然要收費五美元的手推車更讓人不得不鄙視「資本主義」的小家子氣。

    從肯尼迪機場坐巴士前往目的地耶魯所在地紐黑文,車程一個半小時。狹窄的高速公路擁擠不堪,在出城的時候遇到了堵車。來自阿爾及利亞的司機說:「今天運氣就算不錯了,堵得不嚴重。」高速路的路面狀況堪憂,這兒補一塊,那兒拱一塊。道路兩邊雜草叢生,髒亂的建築工地,廢棄的工廠,陳舊的設施……

    太太失望得都要掉眼淚了:「同樣是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和我們從成田機場去東京,或是關西國際空港去京都,一路所見的反差實在是太大了。」在日本,工地都比美國的機場乾淨,這絕不是誇大其詞。

    在抵達紐黑文的頭半個月時間,對美國的不滿在不斷累積。天黑之後就被耶魯校警建議不要單獨上街,市中心綠地每天都被扔得滿是垃圾,市政廳對面的噴泉池壁上一層煙蒂隨著水花蕩漾,周末半夜隔著三四條街外的酒吧吵鬧聲清晰可聞,時而穿插著警車和救護車嘶聲力竭的呼嘯聲,銀行和電力公司員工的職業素養低得驚人,餐館和商店服務員的冷淡也令人不快,十字路口行人和北京一樣亂闖紅燈……

    記得去年聖誕午夜在東京,面對空無一人的街道,我、太太和另幾個路人一起站在寒風中等綠燈。這在美國人看來或許不可思議。

    租完房子安頓完畢后,失望無比的我迫不及待地和在美國的朋友聯繫,我想知道這只是我們因為對環境感到陌生而誇大了不滿情緒,還是我們的期望原本就太高。在聽了我的抱怨后,在紐約已工作二十年的好友大笑起來:「相信我,對一個國家下判斷可不能太匆忙。很多中國人來美國都會經歷類似的情感變化。有的人開始很喜歡,後來不喜歡;也有的人開始很討厭,往後越來越喜歡。」

    我絕對相信他的話,這位好友來華爾街上班第二天,其同事就在下班時被搶劫打傷。但他還是在這裡工作生活了二十年,連父母都在紐約定居了。過去五十年時間裡,在美國的華人人數增長了18倍,目前接近500萬的總人數已佔到美國移民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事實上,情況的確開始變化。二周以後,耶魯進入開學準備程序,不快不滿不忿的情緒逐漸消失,跌倒谷底的心情曲線開始回升。現代化的KBT圖書館和古典的Sterling圖書館讓我驚嘆這裡研究環境之好;和教授到院長的交流讓人絲毫感覺不到一點地位差別;學校對學生的呵護是全方位的,即便是對一個外國學生,每月獎學金也遠遠超過我的月收入;課程選擇開放、內容設置豐富、學習壓力巨大……

    在隨後和學生、教授和朋友們的交流中,何為美國核心競爭力一直是我最愛問的問題。雖同為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和日本、德國這樣的單一民族組成、同質文化傳統的國家完全不同,美國充滿了分裂、衝突和矛盾。簡單來說,這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國家,「衝突型人格」是其典型特點。所以,我最初在美國所體驗到的問題,其實是這個國家優點的副產品,這些優點中最突出的是:開放、寬容、自由、活力。

    在耶魯的日本好友對我吐槽說,耶魯教授和東大教授風格迥異,在美國教授鼓勵學生挑戰、質疑權威,而在日本權威就是權威,哪怕說錯,學生也絕不敢質疑。紀律的另一面是墨守成規,不尊重權威的另一面是有創造力。很難說哪種更好,至少從生活上看,東京比紐約不知好多少倍,但對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來說也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短短一個月的「親密接觸」,我不敢妄下結論。即便是在美生活多年的人,每個人也會因各自境遇不同而有不同的判斷。在國內的朋友想去美國,在美國的朋友想回國內,在兩國跑的人有「圍城」般的感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22: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