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教授咋給中國女生作文評分

[複製鏈接]

3012

主題

3946

帖子

709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河水 發表於 2013-9-19 16: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那小兵

很多人可能都意識到,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辭彙很難譯成英文,比如「突擊手」、「不折騰」、「精神文明」、「班子建設」……要是誰能譯出「血染的風采」,那我簡直想給他送一面錦旗。在此類辭彙里,有一個就是「素質」。(小兵:這點你說的好,這種情況從秦國商鞅開始就成了治國手段,把王法鑄造在銅鼎上,百姓理解也得理解,不理解也得理解,否則就是與君王過不去。後來,這些君王文字概念替代了人民生活體驗認知,人民也因此再無法有自己真實的思想表達工具,君王也因此壟斷了人民的思維方式,人民的身體是奴隸,思想也成了奴隸)

「中國人素質低,所以中國不應當……」,這句話如此廣為傳播,以至於「素質」這個詞前面少了「中國人」,後面少了「低」,「素質」這個詞都顯得缺胳膊少腿。但素質翻譯成什麼呢?譯成「quality」似乎最合適,但仔細一想,如果把前面那句話譯成「The qual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is low, so China should not...",顯然不合適,因為這句英文再譯回中文,就成了「中國人的質量很低,所以中國不應當……」。這是赤裸裸的種族主義,肯定不是說這話的中國人的本意。(小兵:英語的quality通常只用在物品評價上,而中國人是唯物主義者,盡然把人也物品化了。美國用Equality評估人與人之間的品質比較,它的中文意思是「平等」,因為美國不得不防著種族主義。但是,種族主義至少把人看成是劣等人,不是物品)。

一個詞很難譯成其它語言,肯定有很多原因。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這個詞所指向的現象本身其實含糊不清。比如「素質」,什麼叫素質呢?直覺的解釋是「文化水平」。但是最新人口普查顯示,中國文盲率現在只有4.08%,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另一項2009年研究顯示,中國18.3%的25-34歲人口擁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高於捷克(15.5%)、土耳其(13.6%)、巴西(10%)等諸多民主國家。可見中國人的文化水平怎麼也不算低。(小兵:也不用交叉比較,就和柬埔寨比較就夠了,中國大學畢業生比柬埔寨比例高三倍不止,但你去看看柬埔寨人民是如何投票的吧)。

如果「素質」指的不是文化水平。它還可能指什麼?要不就是合作精神。據說中國人「一盤散沙」,這被視為中國人素質低的證明。社會科學里有個詞叫「社會資本」,說的是人與人水平往來的粘性和密度。據一些學者論證,社會資本對於民主運轉的意義,相當於機油對於機動車的意義。一盤散沙的社會,就是沒有機油的機動車,開起來肯定稀里嘩啦。(小兵:比中國更一盤散沙的就是印度,十三個人口相近文化各異的民族通過民主制度建立的國家,走的艱難但卻遠遠超越了中國朝鮮的政治文明程度,一盤散沙不是不搞民主的借口,恰恰相反,這是要搞民主的理由。看看馬英九想搞獨裁被反抗的樣子就明白了)。

且不說後來有不少學者對「社會資本」的政治後果進行質疑,就算「社會資本」多多益善,又有不少研究者指出,其實中國的傳統並不是一盤散沙。傳統鄉土社會有著細密的社會交往網路和自治傳統。村裡需要修個路通個渠,各家各戶常常商量著集資解決;張三和李四鬧個矛盾,族長或者鄉紳往往根據村規給擺平……我在紐約的唐人街,看到已經離開故土上百年的中國社區,每到佳節還聚到一起舞個獅子敲敲鑼鼓。所以很難說中國人基因里缺少凝聚力。(小兵:我也曾經是個舞獅者,那是讓大家籌錢搞的,中國人在國外不是一盤散沙,而是太愛搞「堂口」(黑社會),這都是黨的前身模式,如果美國沒有憲法,說不定就被中國人的黑社會在北美當道了)。

反倒是「全能國家」一登場,宗族、社團、廟會這些個「封建糟粕」被強拆,人們日趨原子化,政治成了唯一的粘合劑。至今強大的政治體制還抑制著社會資本的積累。「散沙們」想結合起來組織個農會,太敏感。工會,政府不是已經組織了嗎?非政府組織?可以,但先得通過48道手續……所以中國社會散沙化不是強權的原因,而是其結果。如果我一邊把你的腿銬住,一邊說,看,你現在跑不起來吧,這證明了你沒有跑步的能力,哦不,跑步的「素質」。這連「自我實現的預期」都算不上,這就是「自我證實的命令」。(小兵:你錯了,中國的社團從上到下都是「封建王國」,大大小小的家長們充斥,但都歸屬同個封建身體,帝王在頂上,順著往下數著,最後輪到每個家庭中的父子關係,因此中國人很少有敢於反抗的異類,除非封建帝國本身分裂了,然後形成多個封建王國,但依然沒西方人的獨立人格)。

素質要不就是指規則意識?中國人不愛排隊,亂闖紅燈……這些現象說明中國人素質差,所以中國民眾需要「素質高」的精英群體給管束起來。成龍大哥所言「中國人是需要管的」,大約是這個意思。這些壞習慣我倒是深有感觸,尤其是不愛排隊這一項,有時我簡直希望每個商場櫃檯前都能配備一名交警。(小兵:如果你學物理學就知道力是如何傳遞的,這個統治槓桿太長了,理論上很有力量,實際上難以操作,但卻從反面增大了社會對集權的依賴性)。

但我也去過港台,也見過人口同樣密集的港台市民自覺排隊。既然他們也是中國人,說明規則意識這種「素質」也不是一遇到中國人就發生排異反應。更重要的是,就算中國民眾的規則意識不足,實在看不出這如何就能推導出集權體制的優越性。集權體制的隱含前提是,「素質低」的民眾需要「素質高」的官員去教化管束,但是放眼官員的素質,不免叫人膽戰心驚。今天打開一張報紙,我們看到在一個官員因為貪污幾百萬鋃鐺入獄;明天打開一張報紙,又看到另一個官員因為貪污幾千萬而鋃鐺入獄;今天點擊一個網站,看到政府強拆逼得某人上訪;明天再點擊一個網站,看到政府拆遷又逼得另一個人自焚。當然此類官員也許不具有代表性,但此類故事層出不窮卻是事實。這倒提醒了我們如何理解民眾缺乏規則意識:如果「上面」經常在工程招標中玩內部交易、在土地糾紛中不尊重法律、公款吃喝屢禁不止……又怎麼能指望「下面」畢恭畢敬尊重規則?一個隨地大小便的人,如何教化別人不要隨地吐痰?(小兵:你說的這個問題不是素質問題,也不是張曙光說的個人「人品很差」,大家都在有樣學樣,這就成了社會文化催化作用,到了這一步連帝王自己也管不住了,乾脆自己找個和珅當白手套算了)。

所以就算中國人的「素質」有問題,它更多地是源於制度,雖然也惡化制度。我當然不相信制度的變革可以一夜之間改變文化,但是制度的變革至少可以打開一個公共生活的空間,而公民素養的培養首先需要一個公共空間,就象學會跑步需要首先解開腳鐐。那些說「中國人素質低,所以中國不應該……」的人,也許可以考慮把這話改成「中國人素質低,所以中國更應該……」。(小兵:從我個人經歷看,美國華人到美國人圈子是用民主規則,但回到家裡依然習慣用父子規則,甚至在同鄉會中也搞君臣規則,如果美國都是華人,美國憲法一天之內就徹底崩潰了。台灣的民主有美國人守衛著,日本的民主有美國監督著,韓國的民主有美國養育著,美國是真正世界民主的存在理由,也是世界民主存在的能量,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搞好和美國的師生關係,讓這隻民主大奶牛不斷哺育我們,我們自己是不具備自己給自己當奶牛的能力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15: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