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援菲援到多少才合適?

[複製鏈接]

5203

主題

5258

帖子

749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堅果兒 發表於 2013-11-16 14: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和靜鈞

    超級颱風「海燕」重創菲律賓南部,有機構估計上萬人死亡。截止到11月15日,據CNN報道,菲官方數據表明有近3631人死亡,12487人受傷,1179人失蹤,9百萬人受災。隨著救援的深入,被發現的災民傷亡的數據可能還要上升。

    美日歐澳等依據先進的氣候衛星等技術手段,「海燕」一登陸菲南部,就判斷出了這是一次超乎想象的氣候災難,災難的程度之大,已非菲律賓憑一國之力可單獨實施救災,立即啟動了重大國際援助機制,美國捐錢、捐物、派人,近萬美大兵奔赴災區,日本也捐錢、捐物、派人,先行派出的醫療隊第一時間登陸菲災區。

    但凡是重度災難的降臨,援助國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被公眾和輿論備受關注之對象。菲此次颱風之災,有著顯而易見的極度恐怖的災難形態,一開始有人預估有上萬人死亡,並非是故意誇大災情。援助國第一時間判斷好援助對象國的可能災情,是援助國作出合理舉措的第一步。一旦邁出第一步,公眾輿論就會聚集於這一步,品頭論足,再不會論及援助國之後邁出的後續援助,因為所有後繼動作,都可以解釋為對第一步舉措不當的補救,而非是一種自願與積極的志願行為。

     國際自然災難援助,小的說是人道主義的善舉,起於亞當·斯密所稱的「同情心是行為適宜度」,並以亞里士多德的中道倫理來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災難援助,大處來說,則等同於一場戰後重建的戰略競爭,災難與戰爭的共性在於大規模的破壞和大規模的死亡,這之中騰出的國家戰略空間也是類似的。大規模救災,不僅有利於在災后重建中保護參與援助國的利益,也可以這一博弈中進一步滲透地緣政治勢力。

     那麼,我們回到核心問題:援助到多少才合適?第一,沒有一項簡單的公式可以算出一個準數;第二,國際上有一個「價位」,多少程度的災難,及什麼樣的國家受災,應給予多少援助為宜,這可參照「先例」。對於中國而言,可資參照的是2011年菲律賓受洪水災難之時中國當時所給的100萬美元援助。2011年的災難程度及範圍遠不及這次颱風災難,所以,初步的判斷是此次中國給菲律賓的捐款應不低於100萬美元,除非中國自2011年起陷入某種財政或經濟困難,已經無力維繫自己開創的「先例」。

     第三,國際援助是一種多元主體的援助,說中國捐多少才適宜,也是不準確的說法。伊朗曾發重大地震災難,美國政府一毛不拔,但美國民間主體捐款踴躍,美國政府也承諾對其他渠道捐款提供便利。要認識到援助主體的多元性,政府在國際援助中大可以不去大包大攬,政府動用的畢竟是公共財政,是納稅人的血汗錢,借用非官方主體實施國際救援,同樣在公共外交和軟實力競爭上取得一樣的效果。目前而言,中國非官方國際援助,尚需培育,還處於起步階段。

     假若讓我說出此次中國應捐多少錢才不至於這樣被人非議,我認為堅持第一步為上策,既然第一時間都說了捐20萬,那就把這個理由說清楚就行了,補救性「追加」更只會淪為笑柄,畢竟中國也是此次颱風的受災國之一,更何況中菲自2011年以來相繼有香港遊客馬尼拉被槍殺事件、台灣漁民「大興號」事件,還有就是在南海菲律賓對中國利益的咄咄逼人的挑戰。中國政府不可能不顧及國內民眾的「厭菲」情緒。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沙發
laodai 發表於 2013-11-17 12:45 | 只看該作者
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的腐敗問題是亞洲最嚴重的國家,這是「透明國際」在多年調查報告中提到過的,再多的援助也滿足不了官員的貪婪。這是「美式民主」的最典型的詮釋。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5 04: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