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海盜」伊斯德爾

[複製鏈接]

1264

主題

3083

帖子

7985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798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籽棠 發表於 2013-8-19 09: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勇敢好鬥的品質讓伊斯德爾在職場上散發出海盜一樣的氣質,他穿行於波濤詭譎的商海之上,從對手手上搶食市場蛋糕。


     所有對內維爾•伊斯德爾(Neville Isdell)的介紹都會這樣開篇:1966年加入可口可樂公司,從裝瓶廠一線做起,輾轉五大洲、145個國家,為可口可樂開闢並佔領了數十個國家的市場……

  他的人生就像一部傳奇,但2004年至2009年無疑是這部傳奇最華彩的篇章——他在一個眾人矚目的位置上,帶領可口可樂這個舉世聞名的公司,重回巔峰。

  不用去猜想,就知道這是項艱巨任務——伊斯德爾之前的兩任掌門人中,一位不堪重負提前離職,一位苦撐了四年,時刻想著的卻是「如何體面地被公司踢出局」,而作為董事長候選人之一的傑克•韋爾奇覺得自己不喜歡那樣的壓力,居然打了退堂鼓。



  力挽狂瀾的英雄人物一旦出場,壓力和挑戰便會結伴而來。在這種複雜而微妙的場景布局中,稍有不慎,劇中人便會聲名盡毀。這一幕的歷史主角是曾名噪一時的卡莉•菲奧麗娜——失手惠普之後,她便淡出商界;現實版本是諾基亞現任CEO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他身負「復興諾基亞」的期許,如今上任不過兩年,投資者便考慮聯署趕其下位。

  2004年,伊斯德爾已閑居巴貝多3年,這位61歲的老人本可以在加勒 比海岸的和風絢日下打打高爾夫,就此安度晚年,但他卻選擇去收拾一副「爛攤子」。可口可樂的衰退從1998年便開始了,在此之前,無節制的擴張使這家公司肥胖腫大,而在經濟遇冷時所採取的「瘦身」政策又令其元氣大傷,人心動搖。此外,這家百年老店還正受到政府調查、銷售下降、市場萎縮等多種困擾。公司的股價從1998年87.94美元的歷史最高點跌下,並長期在低位徘徊,這令華爾街相當不悅。

  正如伊斯德爾在他的自傳體新書《可口可樂的征服》(Inside Coca-Cola)中所說:「可口可樂公司的營銷一直是以一種提供愉快服務的形象進行的……然而到了2004年,位於亞特蘭大北林蔭道的公司總部卻笑不起來了。」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形勢都相當糟糕。全世界投向伊斯德爾的目光期待而又充滿懷疑,但他確信自己握有拯救可口可樂的良方,他告訴妻子帕梅拉(Pamela Isdell):「如果讓我干,事兒就砸不了!」伊斯德爾踐行了他的諾言,2009年他二次退休時,可口可樂已經重回健康增長的軌道。哪怕2008年遭遇了全球性金融危機,可口可樂的損益表也一直維持著良好表現,這與包括老對手百事可樂在內的其它歐美企業起伏的業績形成鮮明對比。憑藉這份出色的成績單,伊斯德爾入選了2009年《商業周刊》評選的「十佳復出CEO」。他終於不辱使命。

  我比別人更好鬥一些

  在《可口可樂的征服》中,人們看到的是這樣一個身影:他處於職位的不斷爬升之中,各種頭銜令人眼花繚亂。這很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是什麼樣的動力促成了伊斯德爾近乎完美的職場經歷?尤其是當人們以取經的心態捧讀這本書的時候。

  本刊記者向伊斯德爾拋出這樣一個問題:「您是天生的鬥士嗎?」他的回答是:「The answer is clearly yes.」他認為自己「雖然並不總是能贏,但確實比別人好鬥一些」。「並不總是能贏」很大程度上是指他德國負責可口可樂業務時,因為不適應德國與他之前工作的菲律賓、尚比亞、南非等國的企業文化、社會規則而遭遇敗績。但這段失敗經歷也使他變得更為重視跨文化管理。

  這位身高一米九六的前橄欖球運動員在給人安全感的同時,又隱隱讓人感到一種壓力。作為一名在非洲長大的英國人,當伊斯德爾還在南非開普敦大學求學時,就對同學之間財富上的差異感到憤憤不平:他的很多同學來自約翰內斯堡和開普敦的富有人家,住在豪宅里,開嶄新的汽車來上學。而伊斯德爾連一輛破車都沒有,只能和不同膚色的同學一起擠住在狹小的學校公寓里。這讓他在覺得低人一等的同時,也萌生出出人頭地的強烈渴望,他深信自己有一天也會過上那樣的生活。頗具戲劇性的一個細節是,那時他最愛喝的飲料是百事可樂。

  後來的故事似乎理順成章:一個有著強烈上進心的小夥子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著名的公司,他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化解無數危機,一步步攀上職業生涯的頂峰。這不由讓人想問另外一個問題:「如果不是在可口可樂,您還能如些成功嗎?」這頗有點冒犯意味,但伊斯德爾毫不介意,他說:「我相信在其它的公司我也一樣能成功。」

  在為可口可樂工作的日子裡,確實有不少公司許諾給他提供一個不錯的位置,但伊斯德爾都拒絕了,因為這些公司「都不像可口可樂這樣大牌」。舞台的大小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一顆勇敢的心,恐怕很少有人能笑到最後。伊斯德爾加入可口可樂時,正逢這家公司海外擴張的黃金時期,這讓他一生都在扮演拓荒者的角色。他所去的往往是公司迷失方向,正在丟掉市場份額的地方。那些在「世界上最可怕的公路」——「死亡之路」—— 上的奔波,那些在糟糕的陌生環境中的冒險,那些與傲慢的裝瓶商相處的艱難,都不是坐在辦公室里翻翻《可口可樂的征服》便能體會。

  這種勇敢好鬥的品質讓伊斯德爾在職場上散發出海盜一樣的氣質,他穿行於波濤詭譎的商海之上,從對手手上搶食市場蛋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0 07: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