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軟體工程師失蹤之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3-8-18 20: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缺軟體工程師嗎?其實不缺。


    儘管矽谷巨頭們紛紛要求美國政府修改移民政策,允許他們聘請外國電腦專家來填補軟體工程師職位的缺口,但一家矽谷公司的數據統計卻顯示,或許並沒有這個必要。


    位於加州的Bright.com公司利用大數據分析法把求職者與招聘者進行了配對,然後在上個月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顯示,認為美國本土缺乏高水平軟體工程師的說法可能根本站不住腳。根據這家公司的統計,對美國H-1B工作簽證需求量最大的前十類工作中,只有三類缺乏合格的本國求職者前來應聘。


    Bright.com公司首席科學家大衛•哈德泰克認為:「有人認為我們需要更多的外國科技工作者,但這種看法並不正確。我們在雇傭外國求職者時應該更有針對性。」


    要注意的是,每當有人利用數據證明有爭議的政策問題時,總會引起一些人的懷疑。因為我們很容易過度關注某些方面的數據分析以證明某人的觀點,從而忽視了其它可能導致更多問題的因素。


    有鑒於此,Bright特別小心地避免了一些陷阱,而且使它的數據適用於更宏觀的層面。這家公司首先研究了美國的簽證的申請數據,然後把企業招聘所用的工作描述進行了修改,把它寫得更寬泛了一些(因為對於一家公司來說,把工作描述寫得非常詳細是很普遍的現象,導致通常只有臨時工才能滿足這些苛刻的要求。)然後它再利用自己獨有的Bright Sccore系統,把教育背景和求職者對職位的符合程度考慮進去,然後把這些工作描述與45天內美國的100萬名活躍求職者(來自2000萬人的樣本庫)進行了配對。


    分析結果並不令人吃驚,但是頗有些讓人苦惱。對H-1B簽證需求量最大的崗位是電腦系統分析師。雖然Bright公司認為,對於這個職業,很少有美國求職者算得上合格,但是與軟體工程師等職業相比,它畢竟是一個相對低薪的工作,而且只需要一個兩年制的學歷。要知道,H-1B項目主要目的是為了招攬高技術人才。


    對於電腦編程師、軟體開發人員和電氣工程師等高薪崗位,每有一個外國人申請一次這些崗位的H-1B簽證,就有一個以上的美國求職者也符合崗位要求。而對於每一個金融分析師的H-1B簽證來說,則有12名美國求職者符合同等要求。


    這個結果可能會激起某些人的排外主義情緒,不過在這些分析結果的背後隱藏著複雜的現象。如果你問紐約或矽谷的科技公司,找編程工作的求職者是否符合要求,他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如果你知道哪個美國人正在找這種工作,請你告訴我。」


    哈德泰克說:「必須要和兩個世界對話,一個是矽谷,一個是矽谷以外的美國其它地方。舊金山灣區的確存在科技人員短缺的問題。」
Bright公司的報告還有一個讓數據分析師們感到驚訝的地方,那就是不管在哪個領域,持H-1B簽證的外國技術人員的平均工資都要高於該領域的中值。如果說科技企業給H-1B簽證持有者的工資比較低的話,那還比較好理解,畢竟企業還為這些外籍員工提供了額外擔保。但是這份分析顯示,外籍員工的工資只高不低。


    大家可能認為,這恰恰證明這些外籍員工對於企業的價值有多麼高。正因為各個公司搶著要他們,所以他們提出的工資水平也比美國同行高一些。


    但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美國政府要求,企業付給H-1B簽證持有者的工資水平應該是其所在領域的中等水平。如果對H-1B簽證需求量最大的是低薪的系統分析師崗位,那麼企業有可能是故意公布這些低薪工作,吸引那些技術極為熟練、但又極為嚮往在美國工作的編程人員。


    顯然企業在通過選擇性公布工作崗位來濫用H-1B簽證政策。他們為什麼不在這個過程中省些錢呢?


    H-1B簽證的最大用戶並不是那些呼籲增加此類簽證的科技公司,而是那些雇傭了外籍員工,然後把他們「借」給其他企業的外包公司。


    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科技企業CEO跟在遊說組織fud.us後頭,試圖說服政府增加H-1B簽證數量呢?通過對大量數據的無偏分析,Bright公司排除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原因——Bright公司自己就有兩名H-1B員工。


    政策制定者們應該認真調查企業對於外籍科技員工的實際需求量,以及企業試圖雇傭外籍員工的動機。作為一個好的開始,政府不妨首先嚴格檢查這些企業提供的工作崗位、實際角色,以及H-1B員工的真實工資水平,看看這項計劃是否真的變成了一個變相降低工資的工具。


    此外,不妨對雇傭本國員工和外籍員工的成本做一個分析比較。雇傭一個H-1B外籍員工的成本大概是5000美元,而雇傭美國員工的成本則是它的四倍之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1 14: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