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來,這是孔子終生羞於啟齒的一件虧心事……

[複製鏈接]

5203

主題

5258

帖子

749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堅果兒 發表於 2013-8-12 15: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秦四晃

    1、孔子殺少正卯

    「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荀子.宥坐》)

    「於是朝政,七日而誅亂政大夫少正卯,戮之於兩觀之下,屍於朝三日「(《孔子家語.始誅第二》)

    「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於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史記.孔子世家》)

    綜合上述材料,概括起來就是,孔子在代理魯國宰相一個星期之內,以可能亂政的罪名 ,殺了魯國大夫少正卯,且暴屍三日。

    2、少正卯是什麼人?

    「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荀子.宥坐》)

    「少正卯在魯,與孔子並。」(《論衡.講瑞》)

    少正卯是當時魯國的名人,名在什麼地方?名在他見多識廣、能言善辯,名在他具有獨立的政治理論見解和強大的號召力,名在他官至魯國大夫又兼職教育家。少正卯在魯國的職位、名氣和影響力,當時是與孔夫子並駕齊驅、難分伯仲的。也就是說,孔子所殺的這個人,是一個對自己來說,最具競爭力的高官和文化名人。

    3、孔子為什麼要殺少正卯?

    「門人進問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夫子為政而始誅之,得無失乎?』孔子曰:』居,吾語女其故。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辟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丑而博;五曰:順非而澤。」(《荀子.宥坐》)

    「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去,顏淵獨知孔子聖也」(《 論衡.講瑞》)

    之所以代理宰相才幾天就殺了少正卯,孔子給出的理由或者說判定的罪名有五項:一是「心達而險」——少正卯知識豐富懷有非分的理想; 二是「行辟而堅」——少正卯特立獨行個人意志還挺堅定;三是「言偽而變」——少正卯能說會道又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四是「記丑而博」——少正卯關注醜惡事物喜歡揭露批判;五是「順非而澤」——少正卯公然支持和傳播與儒家學說相悖的言行。

    冠冕堂皇理由掩蓋下的真實殺人原因是:孔子收徒講學,少正卯也收徒講學,結果好多次孔門儒生都跑到少正卯那兒去聽講,弄得孔夫子的課堂上空空蕩蕩,只留下一個顏淵守著老師,太沒面子了。用嚴肅的話來講,就是兩個人持不同的學術見解和執政理念,對於治國理政和道德追求,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雖官級平等,但孔子暫時高出,於是立即置對手於死地。所謂一山難容二虎也,僅此而已。

    4、為什麼說孔子也覺得殺少正卯是自己人生的一個污點?

    「門人進問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夫子為政而始誅之,得無失乎?』居,吾語汝其故,」(《荀子.宥坐》)

    「子貢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子為政,何以先之?』孔子曰:『賜退,非爾所及!』」(《論衡.講瑞》)

    首先是連他的學生門徒們,都很難理解老師殘忍的舉動。有學生問孔子,說少正卯怎麼說也是魯國的著名學者,老師您一掌權就殺了他,不太合適吧?孔子不得不硬著頭皮給弟子們解釋說明。

    弟子中連子貢這樣的佼佼者也不理解老師,也來問孔子為什麼手中有權后便對政敵痛下殺手。孔子見子貢這樣問,生氣了,——最不願人提及的事老被人提起,能不惱羞成怒嗎?他氣哼哼對子貢說:端木賜你走開,這不是你能弄懂的事!什麼事是連子貢這樣的賢人也弄不明白的呢?恐怕唯一的就是老師的自私陰暗心理吧。

    另外我們不妨這樣想一想,如果孔子自認為這是一件光明磊落的事,是一件主持正義的事,是值得炫耀和啟迪後人的壯舉,他一定會大張旗鼓地四處宣揚的,他會不等學生提問而主動自吹自擂的。但我們在他本人編纂的文字里從未看到。就算他本人謙虛不說,他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也絕不會讓先生的正義言行被時光掩埋的,一定會記錄併發揚光大的,然而我們看到的《論語》等有關孔子的文字,並沒有哪個弟子提及和讚賞老師誅殺少正卯的隻言片語,倒是疑惑的人不在少數。

    很明顯,孔子殺少正卯后,極不願意人再談論這件事,殺人的動機,他自己心裡一清二楚——剷除異己唄!而這與他一貫標榜的仁愛精神又自相矛盾,所以對自己乾的這件虧心事,孔子終生羞於啟齒。

    5、後人怎麼看孔聖人乾的這件事?

    有支持有反對的,還有就是遮遮掩掩為尊者諱的。

    支持者當然都是聖人的信徒,認為少正卯雖然還沒幹出什麼壞事,可看跡象他將來一定會幹,所以要防患於未然,要扼殺在搖籃之中;聖人是在為國鋤奸、為民除害。

    持反對意見的人很多,都不約而同地認為這是孔子一生最大的敗筆。滿口仁義道德,一朝大權在握,便將屠刀砍下。人人生而平等,對社會對人生有不同見解再正常不過,應當容許各種價值觀的存在;再者,罪行僅僅靠推測,靠可能性,靠嫌犯口頭言語,靠「莫須有」,那麼按照孔子所謂的「人有惡者五」亦即他強加給少正卯的五項罪名,除非大家都無條件地遵從他的儒學,否則統統都該殺掉。這是人道嗎?王法里有這一條嗎?

    第三類人是那些為尊者諱的諂媚者,明知聖人這事幹得很差勁,再怎麼辯解也無濟於事,乾脆來個全盤否認,罔顧事實說孔子從未做過這件事,少正卯不是孔子殺的。這恰恰從另一面再次證明了孔夫子誅殺少正卯的非正當非理性非人道非法理非邏輯,證明了這是孔子身上最忌諱人揭開的一道瘡疤。

    其實仔細想想,孔夫子原大可不必過於愧疚自責。當我們中國人把一位高唱仁義道德的同胞奉作聖人時,不過是在不自覺地為大多數人的自私虛偽找一處舒適的台階;我們樂於將孔子供在神聖的祭壇上,好方便自己的冷漠無情和蠅營狗苟。兩千多年來,儒家學說更多地被本民族的王者拿來當武器使用;再者,既然聖人都是嘴上說一套行動上做一套,那也就怪不得道德一直被草民們高懸於廟堂,張貼在牆上,而從來不曾植根於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不曾隨著生命的血液流動。

    中國自古就沒有真正精神上的聖者,多如牛毛的是實用主義哲學家,口頭上的聖賢以及各色為撈取政治資本而誇誇其談的說教者,因此我們至今都缺乏穆斯林式的民族群體精神信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7 03: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