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企年利潤2.1萬億上繳不足5% 90%最終被返還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7-2 02: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3-06-30 09:24:21 來源: 新京報(北京) 

■ 觀察家

對短期內難以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的國有資本,減少並逐步取消優惠和特殊保護,並且逐步提高收租分紅比例。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2012年中央決算報告時,參會的一些人大代表就指出,2012年國有企業的利潤收入達到2.1萬億,但通過國有資本預算,能夠集中收上來體現在財政收入中的只有900億元左右,比例不到5%;更為重要的是,這個收入主要用於國有企業的再投入,90%返回到國有企業中去使用,「體內循環」特徵明顯。

國企利潤上繳比例小,這是個飽受詬病的問題。然而,人們沒想到的是,即使企業上繳財政的這點錢,90%最終還會返還給企業。所謂的利潤上繳,幾乎形同虛設。

國企利潤上繳太少,帶來兩方面的弊端。第一個弊端是,國有企業自有資金過多,企業儲蓄持續提高,這是我國儲蓄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國有企業擁有巨大的投資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國進民退」,使一些行政壟斷明顯的行業改革難以落地。第二個弊端是,國有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沒有發揮出來。進入發展新階段,面對公共產品短缺的突出矛盾,國有資本公益性嚴重不足,是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缺位的最主要體現。

國有企業改革是未來幾年我國改革攻堅的重點。當前社會對國有企業改革的需求發生變化。與過去30餘年國有企業改革提高經營效率、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所不同的是,未來幾年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目標在於真正做實國有資本的「國有」性質,使國有資本的收益惠及全民。

因此,未來幾年國有企業改革,就是要大大強化其公益性,把它做實為真正的「全民」財產。在這方面,恐怕要把握兩個基點:第一,國有資本的本質是全民資本,不能把盈利性作為主要的目標追求,公益性是國有資本存在的主要價值取向;第二,把國有資本主要限定在公益性領域,才能真正確立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之間公平競爭的「遊戲規則」。從這兩個基點出發,未來幾年強化國有企業的公益性,需要加快推進三個方面的改革:

一是國有資本儘快從一般性競爭領域退出,重點配置到義務教育、基本公共醫療以及基本住房保障等公共產品領域,由此有效調整優化國有資本布局;二是在國有資本存量上,著力加大上市公司國有股權劃撥到社保體系的力度。正如有專家建議的,未來3年劃撥量達到20%~30%,以此真正做實社保體系。三是服務於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立並完善收租分紅機制。對短期內難以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的國有資本,減少並逐步取消優惠和特殊保護,並且逐步提高收租分紅比例。從國際經驗看,在「十二五」末期至少可以提高到平均不低於30%,並且主要用於社會建設,杜絕「體內循環」。

□匡賢明(學者)

(原標題:國企利潤上繳豈可形同虛設)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8 13: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