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八成國人不會喝水 中國水盲多於文盲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6-26 17: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年前,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聯合新浪網對7萬民眾的調查顯示:80%以上是「水盲」。「水盲比文盲還多。」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所長李復興說。

時下,老百姓對水認識不足,喝水方法不科學,存在很多誤區。

燒水:別忘了「排毒」

「消毒是為了提高水的衛生學的安全性,所以消毒劑放的比較多。長時間地燒開消毒副產物會隨著煮沸的時間而增加。」

燒開之前要「排毒」

專家告訴我們,,北京自來水中有一些揮發性的物質,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把它們從水中「趕走」呢?

我們平時燒水,一定要在水開之前將壺蓋打開,因為揮發性有害物質就在那滾開的一瞬間的蒸汽中,如果蓋子打開晚了,就無法再釋放出來。同時,水中微生物的排泄物及致病菌被殺死後所釋放出來的內在毒素,需要水開后再持續加熱2-3分鐘才能消除。

有人說,水燒開后表面會有一層漂浮物,看起來很臟,而專家告訴我們,這些看得見的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很小的,反而那些無色無味隱匿在水中的有機化合物才是我們最該防範的。水中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指消毒副產物,它們是為了給水滅菌而加入的消毒劑與水中原有物質發生反應而產生的,對人體健康損害極大。但是這些有機化合物不容易被去除,如果使用純水機,可以去掉大部分,但代價是損失了幾乎全部的礦物質離子。

晾水散氯好習慣

由於自來水管道年久老化,易滋生細菌,很多小區使用的儲水箱也可能產生雜質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們家中水龍頭中流出的水可能已經變「臟」了,該怎麼辦呢?

專家建議,當我們出遠門回家后,甚至是每天清晨,都應該打開水龍頭放流兩分鐘,這期間的水可以用來搞衛生,但最好不要飲用。因為經過長時間的放置,水管內的水很可能已經被污染,有害物質較多,即使燒開也不一定能完全去除,如果喝了很容易生病。

另外,以前農村家庭都有用水缸蓄水的習慣,專家稱在現在的水質條件下,這個習慣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我們把水接到乾淨的容器中晾置,需要用水的時候從容器中取,這樣也能起到散氯和自然凈化的作用。

喝水:補鈣效果堪比喝牛奶

「很多白領心情煩躁,容易疲倦,精神不集中,記憶力在減退,除睡眠不足外,脫水也是原因之一。當你感到口渴或是嘴裡的唾液量很少了,說明你的身體已經缺水2%到4%了,而此時你的腦力、運動能力以及身體機能,就已經降低20%到30%了。」

喝水補鈣效果好

如果你還以為喝水只是能解解渴或是滋潤皮膚,那你就真的out啦。你相信嗎?喝水的的確確是有補鈣效果的!

有實驗表明,人體對水中鈣的吸收率與牛奶相近,也就是說喝含礦物鹽的健康水也是有補鈣效果的。雖然等量水中的鈣質不如牛奶中的多,但是我們每天飲水的量要遠遠大於喝牛奶的量,而且很多中國人是乳糖不耐受體質,不適合喝牛奶,因此喝水也是很好的補鈣方式。不過牛奶中還有很多其它營養物質,是水不能完全替代的。

這裡說的水當然是含有鈣鎂離子的健康水而不是純凈水,純凈水不僅不能補鈣,還會增加腎臟負擔,尤其影響孩子的腎功能發育。如果喝的水是沒有鈣質的,就要通過吃鈣片等方式補充,既然喝水就可以做到,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8杯水僅是底限

大家一定都聽說過「每天8杯水」的健康理論,然而,採訪時專家特彆強調,每天8杯水只是最低要求。人體每天需要大約1500-2000ml的水,量不能太少也不能過多,雖然人體對水的需求與年齡、性別、運動量等因 素有關,但總體來說,國民普遍存在常年脫水的現象,只是大家沒有意識到而已。毫不誇張地說,脫水是百病之源。

脫水會對機體的生理和心理功能造成不良影響,有專家認為,許多疾病是由於慢性脫水引發的,如各種疼痛、高血壓、心臟病等。水攝入不足,各種廢物無法及時代謝,聚積在體內就會引發疾病,體內缺水還會表現在我們的皮膚上,面色暗沉無光澤、皺紋色斑增多都與身體脫水有關。因此,大家一定要養成主動補充水分的習慣,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

你真的會喝水嗎

很多人都會「忘記喝水」,只有在渴了的時候才補充一些,有時還會用咖啡等飲料代替,而咖啡中的咖啡因利尿,反而是一個脫水的過程。因此,大家首先要明確的就是飲料絕不能代替水。

以上班族為例,為大家推薦一個科學飲水時間表,以保證機體長期處於滋潤狀態。

6:30 經過一夜的睡眠,身體會缺水,因此早上一睜眼就要補水,此時最好喝淡鹽水或蜂蜜水。淡鹽水可起到刺激胃腸蠕動、降低血液濃度、增強肝腎解毒能力的作用;而蜂蜜水有潤喉、清肺、滑腸的功效,只是不適合糖尿病人。

8:30 經過起床后的一系列活動,身體機能已被完全調動起來,此時需要飲一杯水來保證各器官的正常運轉,為一天的工作做準備。

10:00 在工作一段時間后,身體會消耗、流失一些水分,這時需要再補充一杯。

11:00 此時早餐基本已經消化完了,空腹喝水,其只在胃中停留2-3分鐘便迅速進入小腸被血液吸收,半小時左右可補充到全身,提供足夠的消化液促進食慾、幫助吸收。

13:00 午餐後半小時進水,可幫助消化代謝,需要注意的是,餐后立即飲水會影響消化,一定要休息一段時間再喝。

14:30 下午容易犯困,這時補充水分可以提神醒腦。

15:30 以水代替咖啡或茶吧。

17:30 下班前飲水,平靜心情,結束一天的工作。

20:30 晚餐后一段時間飲水,同樣起到幫助消化的作用。

21:30 睡前一小時再喝一杯水,可幫助調節身體機能,有助於更好地入睡及器官排毒。

用水:北京水適合泡茉莉花茶

「水中含有一些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會隨著蒸汽通過呼吸道、皮膚進入人體,日積月累會對人體健康造成較大傷害。美國一家研究機構的一項統計數字顯示,70%的皮膚癌與用水有關。」

北京水最適合茉莉花茶

老北京人愛喝茉莉花茶,可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北京的水硬,甚至聞起來都有股味道,而茉莉花茶茶味香濃,可以蓋過水味,喝起來還清香四溢。有人花大價錢買了上好的茶葉,西湖的龍井、福建的大紅袍,泡出來卻一點味兒都沒有,難道是被茶商騙了嗎?其實不然,專家認為,這可能是泡茶的水在「搗鬼」!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區的水成分不同,會影響茶葉的味道,因此我們想用北京的水泡出人家的原汁原味也是不太容易的。專家推薦,鐵觀音要用礦物質含量適中的水來沏,龍井等綠茶則最好用稍軟的水,而紅茶對水質的要求不是很高。

鹼性水熬粥更香

老一輩人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在熬粥或者悶飯的時候,如果加一點小蘇打,粥會更粘稠,米飯會更軟糯,可是一些「嘴刁」的朋友會覺得這樣做出來的飯和粥有一股鹼味,完全遮住了大米的香氣。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既保證米粥香軟的口感又不存在怪味呢?

專家給我們支了一招,天然蘇打水和弱鹼性水就是熬粥悶飯的最好選擇!因為這兩種水都呈鹼性,能與我們自己放鹼起到相同的作用,但是作為一般飲用水,它們已經經過處理,幾乎沒有任何味道,所以用它們做出的飯和粥只有香味、沒有異味!

軟水洗澡更健康

人體不僅可以通過飲水來吸收水分,我們的皮膚也是水進入身體的渠道之一。人在洗熱水澡的時候毛孔張開,水中含有的一些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會隨著蒸汽通過呼吸道、皮膚進入人體,日積月累會對人體健康造成較大傷害。同時,由於北京水質較硬,需要使用更多的洗浴產品,這樣會增加對皮膚的刺激,尤其會導致新生兒、嬰幼兒皮疹的發生,嚴重的可能一生無法治癒。

因此,專家建議,最好使用活性炭等過濾裝置或軟水器將水凈化和軟化后再使用,有小孩的家庭應特別注意。

水溫過高葯會失效

雖說「水是百葯之王」,但是生病還是要根據病情認真服藥的,然而你知道吃藥該喝什麼水嗎?

一般來說,最好用白開水服藥,茶、飲料、酒都不容易把握,若搭配不當可能降低藥效甚至造成不良後果。其次,大多數人喜歡用較熱的水服藥,但是有一些葯並不耐高溫。如含酶或益生菌的助消化類藥物,它們受熱後會失活,達不到助消化的目的;而維生素類藥物不穩定,受熱后也容易變性失效;另外,糖漿類藥物若用熱水送服會被稀釋,不能形成保護薄,影響療效。

驗水:天然礦泉水沒有成分表

「有些水沒有國標,它的指標不在國標範圍內。打頭是QB表示是企業標準,DB屬於地方標準,GB是國家標準,這個是第一個要看的。」

看GB、QB還是DB

我們該怎麼辨別水種呢?事實上,標籤里有很多的信息,需要我們讀懂。

就包裝水而言,要看標籤中的執行標準是什麼。GB是國家標準,GB8537或者GB17323分別代表的是飲用礦泉水和純凈水。

還有些水不是國標的,它的打頭可能是QB,QB表示是企業標準,還有的是DB,屬於地方標準,所以要看清標準是什麼打頭的。

一定要看配料表

如果配料表中除了水以外還有其它物質,就說明它是勾兌出來的。比如說,現在市面上有種弱鹼性水,大家都認為它是弱鹼性的,都去買它。其實,它是用純凈水加碳酸氫鈉勾兌出來的,它的pH值還沒有我們自來水的pH值高——北京的自來水PH值是7.3-7.6

真正的天然礦泉水,還會標示出水中含有多少鈉、多少鉀等微量元素,還有溶解性總固體是多少,溶解性總固體含量過高的水適合冷飲,加熱後會產生沉澱。所以一看配料表,你就能知道買的是什麼水。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148

主題

1282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沙發
明媚水滴 發表於 2013-6-27 10:46 | 只看該作者
原來水可以補鈣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 05: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