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陀的沉默

[複製鏈接]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3-3-12 19: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3-3-12 06:27 編輯







經典中記載,佛陀在某些集會,對發問者的問題,不給予回答,保持沉默。一些學者誤解了佛陀的沉默,輕率的下結論,認為佛陀不懂得回答那些問題。的確,佛陀不回答那些有關形而上的玄學或猜測性的問題。





當佛陀了解到發問者還不能理解答案的時候,或所提出的問題根本就是錯誤的。佛陀就保持沉默,不給予回答。令佛陀保持沉默的問題如下:





一、世界是永恆的?

二、世界是不永恆的?

三、世界有終結的?

四、世界是沒有終結的?

五、靈魂是否與肉體一樣?

六、靈魂是靈魂,肉體是肉體?

七、如來死後還存在?

八、如來死後不存在?

九、如來死後即存在也不存在?

十、如來死後即不存在也非不存在?

   

佛陀很清楚這些問題的本質,因此保持沉默。一個普通人在還沒有覺悟的階段,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只憑直覺或想像,會對這些問題產生爭議。



佛陀對這些問題保持沉默,事實比回答他們要來得實際。有些現象因為缺乏辭彙無法說得清楚。在某些集會,佛陀非常耐心的應用人類有限的語言辭彙,來解說真理,只要真理是絕對正確的,不管用什麼語言或方式來表達都是一樣的,不需要特別的去造作。如果想這麼做,那麼以人類那有限的觀念,將會誤導事實。這就是七個瞎子摸象的故事,誰也不能真的了解大象長得怎麼樣。一個先天視覺障礙的人,從來就不知道天是什麼顏色。






佛陀並不打算回答所有的問題──那些沒有意義的問題,或發問者目前尚未能理解答案的問題。佛陀是個很重實際的導師,充滿慈悲心和智慧。他以淺白容易理解的言辭向人們講述真理,讓他們徹底的了解和讓他們主動的去開發智慧。如果發問者提出與自我修行無關的問題,佛陀不給予回答。佛陀解答問題是要協助人們證悟自我,而不是展現他那無上的智慧。



佛陀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解答各種不同的問題。





第一種解答方法。只須要直接的回答「是」或「不是」。例如:「是不是所有事物都屬無常?」答案是:「是」。



第二種解答方法。屬於需要分析和思考的問題。比如有人問道:「安古里瑪拉在成就阿拉漢之前是一位殘暴的兇徒,他根本就沒有資格成為阿拉漢。」兇徒是否有資格成為阿拉漢?這是一個需要分析和思考的問題,不能直接回答:「是」或「不是」,要不然,就不是正確的答案了。需要分析各種主觀和客觀的條件,經過思考後,才下定論,兇徒是否有資格在他這一生就證悟阿拉漢。



第三種解答方法。以反提出問題的方式,使發問者解決自己的疑惑。比如有人問道:「殺生為什麼是一種罪行?」如果反問他:「如果其他眾生殺害你,你有何感想?」那麼這個問題就不需要再解答了。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如果解答了反而會造成混淆。





第四種解答方法。將問題擱置一旁,比如有人問道:「這個世界是什麼時候開始存在的?」這個問題人類至今都無法找到正確的答案,只能能靠推理或想象,沒有確實的答案。



佛陀給予的答案中,有很多和今日昌明的科學相吻合。羅拔.奧本海默說:「當我們問道:『電子的排列是否都一樣?』答案是『不』。當我們問道:『電子是否都靜止』,答案是『不』。或問:『電子是否在運動』,答案也是『不』。」佛陀針對人死後的情況,曾給予相同的答案。但是,這些都不是十七、八世紀科學家所能了解的。




必須要認清楚,佛陀對某些問題不給予明確答案。可是在經典里卻存在著佛陀許多驚人的科學觀點。這也就是為什麼佛陀不願滿足那些好奇者,給予他們正面的回答。

世間的知識無助於純凈的宗教生活和解脫。





世間的知識,只會給人類帶來世界末日。這怎麼說呢?人類利用世間的知識獲得地球的資源,用以改善生活,開發電源來照亮公路和住家,經營工廠和從事商業活動,治療病患,建造樓宇和橋樑,烹煮美味的食物等等。世間的知識也讓人們製造原子彈和核子武器,投機於股票市場,合法的欺騙,左右政治,為人類帶來動亂和傷害。特別是在二十世紀的今天,人類為這種知識付出了太大的代價,使人類生活在永遠不滿足和精神崩潰的邊緣。沒有人可以解決這種人類自己造成的問題,更不要說為人類帶來和平與幸福。因為這種世間的知識並不具備建設性。





但是,佛教卻能透過心靈的解放,來開發智慧和精神文明,為世間創造一個善的環境。對一個普通人來說,追尋世間的智慧是一件沒完沒了的事,但是,最終會發現這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如果我們無視於佛陀的教義,我們將掉入輪迴的陷阱。





佛陀說過:「兄弟啊!從久遠劫以來,你們可曾遭逢喪失父母之痛、喪失子女之痛、喪失兄弟姐妹之痛?你可曾失去了一切所摯愛的?可曾畏懼於疾病?這久遠劫以來,你們嘗遍了喪失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痛。嘗到失去所摯愛的一切,嘗到疾病的纏繞,和不如意相伴隨,這一路下來,你們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匆匆忙忙的從生到死、從死到生,所流過的眼淚比四海的海水還要多。」《淚水經》





這是佛陀為輪迴所作的開示。他只重視一件事,就是指點人類解脫於苦的道路。




佛陀為何要對弟子們這麼說呢?為何佛陀不直接解決問題呢?這世界是否永恆或將要終結了呢?這些問題或許會令人興奮或激發某些人的好奇心。但是,處理這些問題並不能使人類離苦得樂。佛陀拋開這些沒有意義的問題,因為解決這些問題的知識,不能給人類帶來幸福。




佛陀不討論這些沒有實際價值的問題,這些知識欺騙了我們的理解力,浪費了我們的時間和精力。佛陀知道這些假想的問題,會引導人類走進死胡同,妨礙了精神的發展。





世間的知識和科學研究,應該包含宗教的精神價值,要不然,世間的知識無法建設一個純凈的神聖生活。今天人類生活在慾念的世界里,滿腦子都充滿了先進科技的成果和儀器,沉醉於個人的成果、追求邪惡的力量和對物質需求產生飢渴。失去了神聖的宗教價值觀,世間知識和先進的科技,只能給人類帶來失落和毀滅,導致貪婪和帶來新的恐懼。話說回來,如果世間的智慧能應用在道德上,也能為人類帶來最大的利益和幸福。











【轉帖即為法布施,功德無量】
我手寫我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06: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