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有情無情同圓種智"VS 植物是有情眾生嗎?by南懷瑾

[複製鏈接]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12-8 08: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情無情同圓種智」一語之誤會,而主張無情亦能成佛。此過極多,繁不勝舉;且舉大過三端敘之,其理明焉,不必絮絮而言,以免厭煩:

一者,無情若有佛性者,必有種性差別;如佛雲:「我常宣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試問:「山河大地是眾生耶?」若非眾生而言有佛性者,則違佛語;若是眾生,試問:「山河大地於五類種性中,是何類種性?」聲聞種性耶?菩薩種性耶孤...無種性耶?

若謂植物是眾生者,其義不然;謂佛所云眾生者,以有阿賴耶及意根意識者方得名為眾生故,今問:「植物有心耶?」若謂無心,即非眾生。若謂植物能有簡別性,故名眾生,如莖葉向日性、根之向地向暗性、...等者;此非眾生,謂植物之彼彼性等皆是物性,非是心性,依眾生如來藏所蘊共業種子而有如是等性,非自身能之,故植物非如有情生命之有覺知等心,非在眾生數中。若強言植物有佛性者,試問:「向日葵是何類種性?是聲聞種性?抑或不定種性耶?」既無種性可言,則不得言是眾生也。

若強謂植物有種性者,依何心所現象而判其種性?不可憑空而言也。又若植物有種性者,其種由何所持?而言其有種性?理不直也。故說植物無有佛性,何況山河大地而言有性?既皆無佛性心性,則不得成佛也。
Read more: 「有情無情同圓種智」一語之誤會 - 菩提樹下 - 貝殼村 -


http://my.backchina.com/chinesef ... -955734-page-1.html

=====================VS the following=======================

植物是有情眾生嗎?--南懷瑾 :

什麼叫眾生?佛經里眾生這個名辭,莊子先說過,一切有生命的東西謂之眾生,並不是單指人!人不過是眾生的一種,一切的動物、生物、乃至細菌、有生命的動物都是眾生。有靈性的生命,有感情,有知覺生命的動物,就是眾生的正報。所以眾生不是光指人。

佛要教化一切眾生,慈愛一切眾生,對好的要慈悲,對壞的更要慈悲。好人要度,要教化,壞人更要教化。天堂的人要度,地獄里的更可憐,更要度。這是佛法的精神,所以說要度一切眾生。

「一切」兩個字是沒有範圍的,任何東西都在一切之內。不過講到眾生這名辭,使我想起幾十年以前的一樁事;那次在成都四川大學講中國哲學,提到佛法講眾生,有一個學生就提出來問:植物及礦物有沒有包括在眾生裡頭?我說:那是眾生的依報,不是正報,依報是附屬的,同我們有連帶關係。

他說:譬如含羞草,你不能說它沒有靈性!我問他學什麼的,他說他是學農的,我說你學農的問這個問題有點奇了。我那個時侯年紀還輕,比較愛弄玄虛,就說:既然學農的,應該知道,含羞草根裡頭有一水泡,人手的熱氣一接觸,水就下降,葉子就像怕羞一樣縮下去了。這是機械性,並不是情感,也不是知覺。其實這是頭一天晚上,跟一個學農的教授討論含羞草聽來的,也可以說佛法有靈,知道第二天有人會問這個問題吧!

《金剛經說什麼》

--------------------------------
諸有情就是眾生,眾生就是有情,凡是有靈性、有感情的生物都叫有情;靈性與感情最重的是人。所以,後世的玄奘法師把眾生翻譯成有情。像樹木、植物是有生而無命,不屬於主要有情的範圍。

退回幾十年前,我還在四川大學講演時,講到眾生的問題,有位同學問我,老師說礦物、植物只有生,而沒有命,那麼含羞草一碰就羞答答地合起來,像女孩子一樣害羞,可見是有感情,應該算是有生命才對。

你看佛法講經之難吧!大概是諸佛菩薩加庇,剛好前一晚,有位學生物的教授,跟我講到含羞草,它的根根中有水,會往上升,碰到人體的熱能,水就會機械性的下降,使葉片合攏。它是機械性而非靈性,也不是怕羞。因此我答覆他,含羞草的動作是物理的機械性,並非靈性的有情作用。

《藥師經的濟世觀》
--------------------------------

「有情」是一切眾生有感情的。這個問題,一切眾生、有情眾生,所以有些佛經呢直接翻「眾生」。眾生指生生不已,實際上生跟命兩個不同哦,這裡頭有問題。

當年,我記得幾十年前在四川大學,在大後方、在成都的時候,在四川大學演講這個事情,提到一切有情眾生這個問題。當時有一位同學站出來問:「一切眾生」這個怎麼解釋?所謂有情眾生。他再進一步問,什麼叫有情呢?我說凡是有靈知性的生物都是有情眾生。那麼他說譬如礦物質、有些植物算不算有靈知性的生物呢?我說那不算。他說那不叫做眾生嗎?我說:那屬於是眾生的依報、附屬品,眾生生命的附屬品。這位同學說不對、不然。我說:願聞其詳。這個聞不是問題的問,耳朵聽,我們當年講話的方式跟你們現在講的不同——我願意聽聽你的意見、詳細的意見——「願聞其詳」。

這位同學說:譬如含羞草,譬如向日葵,譬如南非洲的吃人的樹,這都是植物;你難道說它是無情的眾生嗎?它也有情感啊!

我說:好,我告訴你,含羞草不是有情眾生,它是機械性的,不是靈知性,它沒有靈性。他說:不然!含羞草你看你摸摸它,它怕羞,它就收攏來了;你不摸它,它就開開了。

我說:含羞草這個根根裡頭有一泡水,它平常是上升的,人體的溫度跟它一接觸、手一摸上去啊,這一泡水就下降了,所以你看它是怕羞,羞下去了。它是一個機械、物理的作用,不是感情的作用。向日葵中間有一條中心的枝幹,所謂這一條纖維是它的中心,必須要吸收太陽的光線,所以太陽光轉到哪裡,它這一條纖維機械地就跟著動轉了,所以叫向日葵。同樣的,南非那個吃人的樹,人到了旁邊,那個葉子把你一抱,整個把你裹起來,裹起來這個人就沒有了、連骨頭就化成水了。那也是機械的作用,它是一種機械的慣性。因此這三種植物不能說是有情眾生;只是有情眾生的依報、附屬品。

這個同學的問題答了,非常滿意,所以那一天很叫座,掌聲如雷!其實啊,我剛剛第一天晚上啊,一個學植物的教授跟我倆談,我還剛剛問了這三個問題,我說含羞草怎麼會怕羞呢?他就解釋給我聽。昨天晚上買來的今天就去賣了,所以沒有使我垮台!(一笑)

所以學術演講是難哪!科學的、哲學的任何問題都提上。所以現在你們青年出家、在家同學,今後的時代要出去弘法,除了你關起門來在佛教裡頭拿佛來一蓋就蓋住了:「哦,那是佛說的!你不可以……」就把它蓋住了。不然「你就是不對,外道、邪見!」就把他蓋住了。(眾笑)你到學術界講,不聽你那一套蓋啊!你都要懂啊!佛能通一切法,通萬法之源,那你不能不懂,佛都懂啊!你看佛經上有些弟子們問佛:為什麼人的眼睛白天看得見,狗的眼睛夜裡看得見,為什麼人的眼睛(夜裡)看不見?佛在幾千年以前就答覆:色素不同,眼睛的色素不同。狗的眼睛里有紅外線的光,所以狗眼有紅的。我們平常罵:狗眼看人低。那個狗的眼睛有紅圈子、有紅外線光。你看我們這位老師啊、本師釋迦牟尼佛,幾千年以前他怎麼懂這個科學!他都懂。看了佛經真是嘆為觀止啊!他都清楚。

「有情」是一個觀念、一個名詞。以邏輯的道理,「有情」這個觀念下一個定義,就是剛才我們講的定義,就是說,「有情」是凡是有靈知性的、情感化的,就是有情。

所以我們這個有靈知性、又生生不已,合攏來叫做生命。譬如植物、蔬菜,有生而無命,但是你不能說它沒有生哦!還是有生哦!乃至礦物質它都有在長大的,有生,但是不算「有情」跟「命者」。

《唯識與中觀》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沙發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3-2-28 12:36 | 只看該作者
一切無情之物皆通人情? 是這樣嗎 ??

曾經有佛教的法師講經時說 :『 "一切無情皆通人情、有見聞覺知和靈性", 類似,也編造了很多關於花草樹木、石頭瓦礫等一切無情也都通人情、有見聞覺知和靈性之類的有我的錯說,大意都是說「畜生通人情,植物也通人情, 這一切眾生有沒有見聞覺知?有,不但一切人有,一切動物有,一切植物有,一切礦物也有。」

  所以我們不要以爲礦物,礦物大概沒有生命了,錯了,都有靈性。植物也有生命,所以清淨比丘不踏青草。草長得活潑,你從上面走過,對它也是侮辱,也是不恭敬。」』

無情其實是指沒有情識活動的礦物、植物,如山河大地及草木等;有情是指有情識者,有喜愛、感情者,總名動物。請問,無情既然不是有情,怎麼會有情通人情、有見聞覺知呢? 也許法師的教化是基於慈悲, 以這種說法教導大家仁民愛物, 但是對於己深入佛法的弟子們來說, 所謂依法不依人,有必要對照經典來判斷這樣的說法是否符合經典, 才不會迷惑而無法提昇自己的知見.

以下還是看看佛教經典中是怎麼說的吧。

在《大般涅槃經》中講,如果有人說『草木(以及四大物質本身)之屬皆有壽命的話就一定是錯說。』, 摘銢幾段經文:

「穀米草木無命無我。非眾生數。若有能作如是說者。是我弟子。若不能者。當知即是外道弟子。如是經律是佛所說。」

「若有說言聽著摩訶楞伽。一切種子悉聽貯畜。草木之屬皆有壽命。佛說是已便入涅槃。若有經律作是說者。當知即是魔之所說。我說四大無有壽命。若有經律作是說者。是名佛說。若有隨順佛所說者。當知是等真我弟子。若有不隨佛所說者。是魔眷屬。」

 「我說四大無有壽命。若有經律作是說者。是名佛說。若有隨順佛所說者。當知是等真我弟子。」

 另外 佛陀之所以制定苾芻(比丘)不可以自誅伐草木的戒律,根本原因是爲了避免外道俗人的譏嫌。因爲草木等實際上只是鬼神所依附的住宅、城市或村莊,所以稱爲鬼神村,並不是草木本身有命,認爲草木本身有命的是錯誤的知見。

在《根本薩婆多部律攝》中說:「又六眾苾芻(比丘)手自誅伐草木。外道俗人見生譏嫌。無悲湣心損生住宅因種子及鬼神村事。以譏嫌無悲煩惱。制斯學處。」

在《律戒本疏》中說:「十一殺眾草木。阿臘國比丘除經行處草木。外道謂爲草木有命。言沙門釋子無大悲心。又木互比丘手伐大樹。樹有一鬼。鬼攜將二子來至佛所。苦自哀訴。樹則我舍。我之所依。冬末春初各有八夜寒風猛烈。我將何托。此二因緣嫌怨同責。又多事務妨亂道業。以是義故不宜剪伐。生草木等不得斷。斷者犯墮。枯作生想斷者犯突。」

  在《十誦律》中說:「若比丘斫拔鬼村種子。波逸提。鬼村者。謂生草木眾生依住。眾生者。謂樹神泉神河神舍神交道神市神都道神蚊虻蛣蜣蛺蝶啖麻蟲蠍蟲蟻子。是眾生以草木爲舍。亦以爲村聚落城邑。生者。謂根含潤澤。若自斷若教人斷。自破教破。自燒教燒。是名爲斫。」

 而有法師卻說:「土地有土地神,山川有山神,水有水神,花有花神,樹有樹神,石頭也有靈性,靈性就是覺性。我們一切人在這裡活動,那個樹他知道,爲什麼?他有淨色根,他也能見,他也能聽。樹神年代久遠,我們講這個樹成精了,他也能變化成人形,參與人社會的活動。」

顯然,這樣說的法師是誤以爲樹神就是大樹的靈魂或靈性了,其實,樹神只是把大樹當做房舍並依附而住的眾生,其他土地神和花神等等莫不如此。

從以上, 我們可以了解到佛法所闡述草木和有情生命是不同的, 花草樹木礦物等都不是有情眾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3
renee209 發表於 2013-2-28 15:55 | 只看該作者
贊一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01: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