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農學專業招生連年遇冷 畢業生卻供不應求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2-12-19 05: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12月18日14:28 南方日報

  

  「冷專業」跑出職場「黑馬」

  繪圖:吳文鋒

  麥可思公司發布2011年就業最好的50個專業中,農學專業就業持續向好,成了這幾年以來的就業熱門專業。這就與該專業招生時遇冷情況形成鮮明對比。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羅明忠分析說,農業在發達國家屬於朝陽產業,在中國也很有前景。另外,這與招生規模不大有關,那些熱門專業雖然就業需求量大,但招生時也是爆棚的,最後就業率反而不如冷門專業。因此他建議,為了更好地就業,也不妨可報一些有前途的冷門專業。

  冷門專業畢業生三年當老總

  「當時是調劑讀了這個專業,一開始很鬱悶,大二大三開始感到真的很吃香!現在畢業4年,我年薪10萬元,還在中山買了房。」在近日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專場招聘會上,記者見到了畢業於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小廖。儘管畢業才4年,他現在已是中山四海傢具公司的一名區域經理,經常獨立承擔一些大項目。

  小廖對自己的現狀頗為滿意,畢竟,畢業4年就能買房,對於80後來說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一步。「要是在廣州,說不定現在還是『月光族』。」

  無獨有偶,在華農動物科學學院畜牧和水產專場招聘會上,記者見到了一名「80后」老總。廣東某農牧公司總經理助理兼採購部經理楊繼豐,2005年他從安徽考入華南農業大學。當時估分填志願時,衝擊名牌大學失利,一下調劑到華南農業大學,而且是個從來沒聽說的專業——蠶學。

  「蠶學基本上是華農最冷門的專業,每年招生也就五六人,最多10來人。」楊繼豐一開始打算復讀,但從小骨子裡那股「闖勁」讓他決心不對命運低頭。「專業冷不冷,不一定是絕對的,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

  冷門專業由於是調劑入學,轉專業是家常便飯。楊繼豐還記得,剛入學時,蠶學專業一共招了17人,隨後不斷有同學轉專業,到大三時包括自己在內全班只有9個人。

  畢業3年就當上老總的楊繼豐心得是從不眼高手低:「沒『高』的資本,走到社會上,『農』字頭院校聽上去並不那麼光鮮,學歷、專業比別人慢一大拍,也就只能跑得更快!」

  經過前半年的摸爬滾打,真正適應並對企業有了深層次的了解后,頭腦靈活的楊繼豐發現,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大量運用到生產、銷售上去了。而遇到不懂的養殖理念、防疫知識就回學校請教老師。更重要的是,在基層積累的工作經驗是一筆財富。他感到,養殖行業是一個經驗主義至上的行業。即便當老總,最起碼的養雞、殺豬、病害防治等都要懂,否則就不會受到農民的尊重。

  企業到農業大學「搶」人才

  華南農業大學招生辦[微博]主任曾雅麗告訴記者,在華農一些院系,像小廖、楊繼豐這樣調劑進校的學生不在少數。以林學院為例,木材科學與工程每年招100人左右,第一次投檔時總是遭遇「斷檔」,最後不得不在重點線下降分錄取。

  「其實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很搶手,但招生時連年遇冷,我們也很無奈。」華農林學院院長徐正春說,木材科學與工程其實是學院的一個王牌專業,「以前簡稱木工專業,如果認為這個專業畢業是當木匠的,絕對是一種錯誤認識。」

  小廖的體會很深:現在的傢具工業並不是一塊木板、一個刨、一把刻刀走天下,公司里技術好的師兄還專門外派到義大利米蘭學習。

  徐正春告訴記者,廣東的木材工業和傢具工業有區域優勢,這些年發展非常快,佔據了全國半壁江山。「木工」專業恰恰為木材工業和傢具工業培養了高層次人才,華農很多畢業生都在木質材料工藝、傢具設計與工程、裝飾材料與工程等方面做技術或產品研發。

  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蔡匯民也告訴記者,儘管動物科學、水產養殖、蠶學等招生時「不受待見」,但學生畢業時普遍都有三四個offer(錄用通知),畢業兩三年能做中層,四五年就能做老總的比比皆是。

  「我們每年都來林學院搶人,今年就算把『木工』專業全部100多名畢業生要了還不夠。」中山四海傢具招聘負責人說,傢具工業發展迅速,這幾年廣東搞產業轉型升級,從生產工藝、流程到管理、營銷等環節都大量缺人,但國內這方面專業的畢業生卻很少。除了華農,國內只有中南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少數林業院校開設了這個專業。

  從事招生就業工作多年,曾雅麗記得,在華農的林學院、動科學院,木材科學與工程、風景園林、蠶學等專業,雖然招生遇冷,但就業卻供不應求、十分火爆,「畢業生很少轉行、跳槽,他們忠誠度高,專業對口率也很高」。

  錯誤觀念需改變農業收入並不低

  對於這種現象,羅明忠院長說,農業在發達國家都屬於朝陽產業,美國、歐洲、以色列、甚至巴西農業都是高科技產業,對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要求比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還要高。尤其是現代農業對環境、生態文明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這些國家,從事農業生產的都不是普通的農民,管理、技術人員都有較高的學歷,農業工人也是要經過專業的職業訓練。因此農業的經濟效益也比較高,收入也不錯。

  而在我國,傳統的觀念認為農業是低效益的行業,從事農業生產收入大大落後於其他行業。近年來,中央對農業很重視,我省農業科技企業也發展迅速。在不少地區,大型的現代化的農業企業也得到了政府的扶持成為當地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都非常需要農學專業的學生。比如,新興縣的溫氏農業科技公司,在不斷發展壯大,每年需要畢業生上百人。還有河源的鷹嘴桃果業基地,年年都需要一批果樹專業的學生。

  此外,各地的農業品加工基地的發展,城市寵物熱的興起,不少農業高科技公司涉足育種、養殖,因此對相關專業畢業生需求旺盛。

  在羅明忠院長看來,現在從事農業的收入與其他行業比其實並不低,但大多數企業由於遠離城市,工作還是比較累和苦,一些人不願意從事這一行業。

  ■分析

    招生熱不等於就業熱

    高考[微博]填志願切忌從眾

  招生冷不等於就業冷,招生熱也不等於就業熱。對於這個現象,曾雅麗分析:這與廣大家長[微博]考生在高考填報志願的從眾心理有關。很多家長考生並不了解行業發展實際,信息來源往往是中學老師。「家長考生在填報志願時,最好參考前一年的招生指南。高校在編印招生指南時,也最好把就業滿意度、薪酬水平寫進去,讓家長考生有更充分的參考依據。」

  曾雅麗認為,如果畢業生專業對口滿意度高,至少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高校人才培養的定位切合市場。與之相對應的,現在不少畢業生剛步入社會時跳槽率極高,這可能與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匹配度有關,很多學生在擇業時職業規劃不清晰,偶然性極大。一踏入社會就容易和同學攀比,一旦不如意心理就十分失落。「說到底,還是缺乏清晰的職業定位。」

  曾雅麗說,這對學校的啟示是,高校的就業輔導工作應該加強,可以多採取一些未來職場的模擬活動,訓練學生的職場適應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在培養學生是,應該更注重學生的自我學習、歸納、提升等綜合素質和能力。畢業生也不要眼高手低,而是有一顆從基層做起、從螺絲釘做起的心態。「只有了解融入基層,有紮實過硬的基本功和持續學習的能力,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今年全球經濟受到較嚴重衝擊,曾雅麗也感到今年來學校招人的企業明顯少了,更保守了。許多企業反映銷售資金回籠慢,影響了企業的業績。對此,她呼籲畢業生擇業時更加理性:「今年千萬不要再『騎驢找馬』了,該出手時就出手!」

  ■貼士

    哪些專業招生冷就業熱?

  華南農業大學大[微博]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高級職業指導師歐陽倩蘭告訴記者,在華農有許多專業都是招生冷就業熱,包括了以下專業:動物科學學院的蠶學、水產養殖學、動物生物技術、動物科學專業;林學院的木材科學與工程、風景園林、林學、旅遊管理等專業;獸醫學院的動物醫學專業、園藝學院的茶學、園藝學專業;資源環境學院的植物保護、製藥工程、資源環境科學專業。

  「這些專業也許聽上去『土氣』、不那麼好聽,但就業形勢真的很好。」歐陽倩蘭舉例,茶學專業畢業生很多都是茶藝師,受到各大酒樓茶肆熱捧,風景園林專業畢業,因為設計園林、地產樓盤景觀時得心應手,十分搶手。

  南方日報記者 雷雨 劉茜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2 07: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