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前高官:中國若不改革 10年後將出現崛起困境

[複製鏈接]

325

主題

574

帖子

64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太陽最紅 發表於 2012-11-22 17: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美兩國長期的『戰略性』不信任感在日益加重。」幾個月前,一份題為《中美戰略互疑:解析與應對》的報告引起了中美兩國以及世界許多國家國際關係學界和媒體的關注。

這份報告被認為是對中美未來數十年關係不甚「樂觀」的「直白表述」,報告的中美兩位作者也被認為是了解雙方高層觀點的「局內人」:中方作者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美方作者是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主任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李侃如為其中文名,編者注)。


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主任李侃如

李侃如曾擔任柯林頓時期國家安全事務總統特別助理兼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局主任,是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著有17本書和專題論文,以及70餘篇文章,大部分與中國有關。相對於中美關係,他更關注的是十八大后,中國未來十年的走向。

近日,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未來面對不少國際挑戰,但最重要的是如何成功地進行國內改革。

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主任李侃如

經濟發展仍將是中共新領導層的核心目標

環球時報:美國學界許多人都認為中共十八大是對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過去十年的總結,同時也將決定中國未來十年走向。作為長期研究中國的美國學者,您如何看待中國未來的目標?

李侃如:我認為我們更應該著眼下一個十年的發展。近十年來,中國取得了巨大經濟成就,即使面臨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長。中國的成績有目共睹,經濟增長惠及廣大中國人民。發展經濟一直是中國共產黨的核心目標,上一屆領導集體致力於經濟發展並取得了顯著成就,我認為這仍將是中共新一屆領導層的核心目標。

不過,中國的經濟增長過於依賴有一定期限的政策、決策。十年之前的幾年裡,中國政府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經濟結構調整,大規模改革國有企業,著力改革銀行系統,清除一些效益低下的企業以及進行城市住房改革,這些都是20世紀90年代以前從沒出現過的。中國還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

實際上,任何決策都不會立即顯現成效,但其影響深遠。隨著時間推移,中國經濟出現新的活力。我認為經濟增長反映了這一結構調整的實質結果。從2002年至2012年間,這些政策調整對經濟有顯著的推動作用,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經濟支出也大大增加。比如,農村養老金保障體系,城市居民住房保障體系等。這些新支出也說明經濟結構改革已顯現積極成果。

環球時報:近幾年,中國許多聲音呼籲進一步改革。有觀點認為,中國進入了改革的攻堅期。您對此怎麼看?

李侃如:2002年中國對經濟發展動力的看法,以及對未來十年經濟遠景的憧憬肯定與2012年我們所觀所感不同。我認為,未來十年中國將會出現經濟快速增長與結構改革並存的局面。為了保持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進一步經濟改革勢在必行。然而,經濟改革的空間在縮小,困難在增大,部分原因是由於強大的利益集團開始在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發揮影響力。政治體制改革同樣也面臨許多困難。

對一個國家來說,理想狀態還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也是中國的選擇。中國已經制訂了下一個五年計劃,主要提到對經濟結構的調整,我認為這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這樣的五年計劃有很強的必然性,我希望它能得到確實有效的實施,但是這個計劃也可能會遇到阻力。我認為多數經濟學家都看到,過去幾年中國在經濟結構方面的改革較少,在一些領域的改革,如從上世紀90年代不斷推進的國有企業改革一度停滯。

沒有重大政治舉措,中國十年後會有崛起困境

環球時報:世界對十八大報告中的政治改革內容十分關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將進一步推動政治改革。您對此如何看?您個人最關注哪項政治改革內容?

李侃如:我讀了十八大報告。中共領導層近年曾多次提過政治體制改革,如完善政治協商制度,擴大黨內民主等。我關注多年的一個重點是「政企分開」。自1980年起,每次中共代表大會都會提到這個名詞。而如果這能真正切實實現,將是中國的政治模式和經濟運行方式的突破。另外,這次報告突出強調「依法治國」,即不分權勢,不論地位,每個人都要遵守法律。依法治國如果能嚴格落到實處,對中國來說將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變革。

隨著中國人對民主的重視和強調,中國地方人大擴大了民眾的參與,對地方人大制度進行了改革,使其更加有生機,更加民主。不過,人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中國,政治體制改革並不必然會隨著經濟制度改革而實現。

環球時報:在您看來,什麼是中國下一個十年最重要的挑戰?

李侃如:對於中國發展,我聽到中國有聲音仍在強調要擴大出口訂單等。坦白地說,對此我感到相當驚訝。中國目前總的發展設想是基於數量龐大的廉價勞動力。但這種狀況基本上不存在了,中國的勞動力群體現在以及未來將縮減,勞動力價格也會相應提高。另外,有一些觀點似乎認為,先發展經濟或工業,取得發展成就后再改善環境質量。但這在中國也不現實,中國的環境災難已相當嚴重,必須立即著手整治環境,這個工作面臨的困難可能要比預期的大得多。

總體來說,中國的發展需要大的改革,而這沒有重大政治改革做支撐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發展模式深深根植於政治制度的基因中、根植於每個地方政府負責人的舉動之中。政治制度在中國的發展模式中以形形色色的方式在影響經濟發展。或者可以說,你若想改變經濟模式,就要改革國家的政治體制。必須對舊模式中重大利益集團、政府官員的利益限制採取重大的舉措。我認為這是中國目前最重要的任務。

環球時報:近些年來,中國老百姓十分關注反腐。您對中國的反腐形勢如何看?

李侃如:目前一個很流行的看法是,經濟發展中出現的腐敗問題和環境破壞問題類似,是中國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的代價,是該承受的,先付出代價,然後最終會變好。中國原來的發展模式在過去二十年很好地服務了中國,但未必能在未來十年同樣如此。事實上,環境和腐敗問題是中國人關注的兩大問題,我看到有資料稱,現在中國約有25%的人最關注的是環境問題,但其他更大多數關注的則是腐敗問題。

我注意到,在十八大報告講話中,不少段落得到了許多掌聲。一般情況下,總結的部分或者是被強調的部分就會有掌聲。我發現,有些段落總能獲得最多的掌聲。比如十八大報告說到反腐的問題時,每一段都獲得了巨大的掌聲。

在中國,如果沒有重大的政治舉措,你幾乎對於腐敗束手無策。而如果對腐敗束手無策,就很難說實現經濟結構調整。中國需要改善與政治制度高度融合的經濟發展結構,老的發展模式正在日益受到挑戰。如果未來十年中國在體制改革方面不成功的話,中國將會陷入巨大的麻煩。當然,短期內不會有大麻煩,但十年後的中國將會有崛起困境。

中國新領導層如何處理和美國關係受關注

環球時報:您認為,中國未來將面臨哪些國際挑戰?

李侃如:我想主要有兩大挑戰:首先,和美國一樣,中國面對的最大國際挑戰實際上是如何成功地進行國內改革。這既是對中國說的,也同樣適用於美國。實際上,如果一個國家成功地進行了國內改革,它的國際地位也會相應地大幅躍升。如果不成功,其國際地位會更加削弱。我認為美中都面臨這個大問題。所以,當前中國面臨的最大的國際挑戰其實也是國內挑戰。

中國面臨的第二大國際挑戰是如何有效地讓國際上接受和承認其大國地位。中國多數人仍將中國視為發展中國家,然而他們同時又希望中國扮演好世界大國角色……這種矛盾就是挑戰。從國際來看,現在各國都對中國期待甚高,他們希望中國貢獻更多的全球公共產品,因為這類東西不僅惠及中國,也同樣惠及整個國際體系、國際安全環境等方面。

中國基本上沒有提供這樣的產品,當然原因之一是其自身也處在發展進程之中。但中國畢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無論人們承認與否。所以,承認和履行中國應承擔的國際責任將是中國在下一個十年面臨的重大國際挑戰。

環球時報:不久前,您和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發表了一份《中美戰略互疑:解析與應對》的報告。您對未來中美關係有什麼建議?

李侃如:我認為中國新一代領導層在第一年如何處理和美國關係,對於中美關係走向非常重要。我們都知道,目前中美相互間的不信任是巨大的。我認為中美最重要的是形成一種高水平的對話機制平台,不是為應對當前或者為今後一兩年的問題,而應聚焦未來十年。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雙方相對而言戒心重重的姿態,但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有根據大原則預測和處理不同問題的可能性。在一些大的事件上中美真的需要相互多接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0 08: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