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冰激凌最早是中國人發明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rain668899 發表於 2012-11-6 07: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冰激凌是一種冷凍的奶製品,英文為ice cream,很多人認為冰激凌的發明權歸洋人所有。

  冰激凌最早是中國人發明的。相傳,數百年前,中國人就知道將冬天結成冰的河水,切割成塊,儲存於地窖,待夏天取出,同搗碎的水果攪拌后食用。元代開始生產冰激凌,為了保守製作工藝的秘密,元世祖忽必烈頒布了一條除王室外禁止製造冰激凌的敕令。直到13世紀馬可·波羅離開中國時,才把冰激凌的製作方法帶回義大利,后又傳到法國和英國。

  馬可·波羅在《東方見聞》一書中說:「東方的黃金國里,居民們喜歡吃奶冰。」所謂奶冰就是在元朝人冰點的基礎上做出來的冰激凌,元人將平常食用的果醬和牛奶混入其中,這樣凝成的冰像沙泥一樣,比冰塊要柔軟很多,入口即化。

  當年,英王亨利五世舉行加冕典禮,用來宴請賓客的一種冷凍冰點心,被認為是最早的冰激凌。英王吃過這道冰涼清香的甜點后讚賞備至,后得知它源於古老的中國而敬佩不已。

  相關鏈接:古代「冷飲」種類多

  冷飲在古時被稱為「冰食」。冷食的傳統源遠流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詩經·豳風·七月》中,就有這樣的詩句:「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這是當時的奴隸們唱的一首農事詩,二之日、三之日指的是舊時的十二月和正月。翻譯過來就是:十二月,把冰鑿得通通的響。正月里,把它藏進冰窖。「凌陰」就是藏冰室。藏進冰窖幹什麼用呢?當時的富貴人家已知冬日鑿冰貯藏於窖,以備來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更設有專掌「冰權」的「凌人」。

  到了春秋末期,冰的用途就更廣泛。諸侯喜愛在宴席上飲冰鎮米酒。《楚辭·招魂》中有「挫橫凍飲,酹清涼些」的記述,讚賞冰鎮過的糯米酒,喝起來既醇香又清涼,可見當時冷飲製作的水平相當高。

  三國時期的藏冰之俗更盛。屈原《楚辭·招魂》有「華酌既陳,有瓊漿些」之句,後面又提到一種「柘漿和瑤漿」。柘漿,是甘蔗榨成的液汁;瑤漿,泛指用各種鮮果榨汁加工后的糊狀冷食。這瓊漿柘汁,可以說是現代的乳酪、冰糕、杏仁露及枇杷露的原始產品。

  唐代更開始公開出售冰製品,據《唐摭言》載,盛夏蒯地人賣冰於市,過路人熱不可耐,人人都想一食為快。卻不料賣冰者自以為奇貨可居,故意把冰價抬高,結果路人一氣之下都忍熱走開了,不一會兒,冰都融化了,蒯地人終於弄巧成拙,賠了本。晚唐時,商人為了招徠生意,更在冰中加糖,吸引顧客。

  冷飲在宋代發展得很快,而且種類繁多,出現了冷飲專賣店。楊萬里詩曰:「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

  北宋汴京(今開封)的冰店裡就有「冰糖冰雪冰元子」出售,當時的冰鎮酸梅湯,更是風味獨特。南宋臨安(今杭州)街上賣的有「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等,宋劉松年的《茗閱賭市》、宋書家的《半茶圖》,還把出售冷飲的場面畫入畫中。

  元代以後,冷飲有了新的突破,在冰中加入蜜糖和珍珠粉。元好問《繼夷堅志》中就有:洮水冬日結小冰,圓潔如珠,盛夏以蜜水調之加珍珠粉。

  明清時,不少美味冷飲名品相繼出現了,僅《紅樓夢》中就有酸梅湯、玫瑰露、木樨露、涼茶及玫瑰鹵子湯等記載。據史書記載,當時北方的賣冰者們,常以銅盞相碰作響來招徠顧客,為此,清代詩人王渙洋曾作詩讚道:「櫻桃已過茶香減,銅碗聲聲喚賣冰。」由此可見,當時的冷飲已經比較普遍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 13: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