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唱衰蘋果的九大理由

[複製鏈接]

2140

主題

2399

帖子

324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24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蘋果股價周一上漲17.04美元,報收於665.15美元,漲幅為2.63%,創下公司自身的股價新高。按此計算市值為6235.2億美元,打破微軟在1999年創下的6205.8億美元的歷史記錄;被各大媒體和市場分析人士譽為 「有史以來全球最值錢的公司」。

  歷史上最著名的三隻蘋果,一隻誘惑了夏娃,一隻咂醒了牛頓,一隻是全球歷史上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如果你對這個市值第一沒有什麼概念,那麼你得看看業內好事者做的各種等式:蘋果市值=IBM+谷歌+英特爾+惠普。這不是要逆天了?不過,你放心,即使這樣,這個史上最貴上市公司,仍然被業內質疑為紙面繁榮。不少評論認為蘋果或迎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甚至就連李開復都以親身經歷來吐槽:「記得上次微軟創紀錄時,我還在微軟。當時,人人熱議何時市值過萬億,一些員工貸款買『從未跌過的股票』。一年後,高管八位數美元的股權跌到零,貸款的員工房子被銀行強制收走。蘋果的奇迹會延續到萬億,還是會走上微軟的路?」

  話說為什麼大家都如此愛吐蘋果的槽,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作怪?還是背後種種跡象表明事實如此?筆者也來湊湊熱鬧,羅列了若干理由,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理由一

  強弩:正在減速的快車

  根據蘋果今年的財報數據,2012年第三季度營收為350億美元,相比第一季度減少了100多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任何一家公司的營收都不可能輕鬆維持無限高速增長,蘋果也無法例外。蘋果的營收拐點在哪裡?即使喬布斯依然在位,也不得不面臨這個問題。而如今,庫克頭頂也許正懸著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理由二:

  產品:孤注一擲的iPhone 5?

  有評論認為更要命的是,蘋果一直未能擺脫產品相對單一的局面。在蘋果的營收結構中,iPhone的貢獻率超過一半。這意味著,如果iPhone發展不濟,僅憑iPad、Mac電腦等產品,蘋果將無法阻擋業績的大幅滑坡。現在的問題是,蘋果的iPhone是否會有發展不濟的那一天?

  人們曾經以為即將迎接iPhone 5,等到面紗揭開卻發現是iPhone 4S,失望之餘也讓人心生疑慮:蘋果對自己的iPhone也信心不足了嗎?iPhone 5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是,它還能成為當年iPhone 4那樣的劃時代產品嗎?

  儘管短期內很難衡量蘋果真正的合理估值,但股價漲到一定程度必然會有泡沫和炒作。社交網站Facebook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么。

  理由三

  教主:世上再無喬布斯

  誰也無法否認,是因為有喬布斯其人,才會有成千上萬「蘋果教徒」的追捧。然而,當蘋果失去喬布斯,事情會變成怎樣?

  作為「蘋果」文化的內核,喬布斯的「偏執創新」基因已深入到「蘋果」的一切行為和每個角落,正是偏執才造就了蘋果產品超乎儕輩的用戶體驗。然而,一旦引領著方向的巨人消失,我們看到的是短暫迷失方向的一群。沒了喬布斯,「蘋果教徒」要怎麼走?

  理由四:

  強敵:虎視眈眈的Android

  有IT達人預言:蘋果iPhone得今天,谷歌Android得明天。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市場研究公司Nielsen Company稱,谷歌的Android已經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超過了蘋果公司的iPhone。今年上半年,選擇Android的新智能手機用戶佔美國智能手機銷量的27%,而蘋果iPhone只佔到23%。

  這還僅是在美國,什麼時候會蔓延開來?一家天下的蘋果對上集團作戰的Android,一場大戰可想而知。

  理由五:

  「山寨」:自外自內的侵蝕

  當New Pad為保證使用時間而選擇增厚,傳說中新iPhone也即將「屈服」於潮流走向大屏,蘋果面臨的似乎不僅是「被山寨」,還有來自自身內部的「主動山寨」。

  接下來,蘋果很有可能將會和其他所有廠商一樣,不斷地比拼硬體,被拉入PC競爭的舊模式,最終在「山寨」和自我「山寨」中喪失創新精神。

  理由六:

  專利:知識產權的陣痛

  從2010年開始,Android陣營的三大巨頭HTC、三星、摩托羅拉就輪番上陣指控蘋果侵犯其專利。究其原因,自然是競爭對手爭權奪利,自然會利用他們手中的「武器」互相截殺,而最為鋒利的匕首自然是專利技術了,這也是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的最主要目的。這使得蘋果不得不花錢費神,應付來自知識產權領域的「飛彈」。

  理由七:

  責任:頻發的「代工」醜聞

  在產品代工這個一貫的「陰暗面」,蘋果為了追求更低的代工價格又出奇招:將New iPad的代工由富士康轉向和碩旗下的日騰。相比富士康,日騰的工人更多為「派遣工」,這意味著更低的成本與更大的壓榨,這會是又一座「血汗工廠」嗎?

  理由八:

  遠景:「雲」和「社交」的缺憾

  在雲技術和社交網路甚囂塵上的時候,蘋果對上述新方向的支持幾乎是令人喪氣的——必須連接電腦才能激活並同步,社交功能也一直乏善可陳。對比競爭對手的成就,誰又知道這新興的流行趨勢不會成為蘋果的「死穴」?

  理由九:

  傲慢:被「遺忘」的中國市場

  不管中國市場多麼火爆,中國粉絲多麼熱情,蘋果對中國的偏見從未改變,從北京三里屯的蘋果武力衝突,到手機「跟蹤門」、「訂閱門」等各類門事件,再到中國作家集體維權事件,蘋果的態度要麼冷淡、要麼敷衍、要麼推諉。

  究其原因,顯然蘋果在中國獲得了極大的利潤和利益,但是並沒有正視在中國市場應該承擔的責任。代理商和使用者的「幸福感」因此而節節下挫,這就是「蘋果式傲慢」最顯而易見的後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5 20: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