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程抱一的漢學研究之路及成名作

[複製鏈接]

17

主題

59

帖子

8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ove001 發表於 2012-5-20 20: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總斑竹 於 2012-5-21 23:53 編輯

法蘭西學院院士程抱一的成名作(碩士論文-Diplome de l'EPHE-1969-程紀賢)

(原載《法國研究》2007年02期.《程抱一的漢學研究之路》.蔣向艷.華東師範大學)


程抱一的成名作(碩士論文):《張若虛詩之結構分析》——Le travail a ete presente sous la direction de Rygaloff Alexis pour le diplome de l'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 (Diploma of EPHE) en 1969. <<Analyse formelle de l'oeuvre poetique d'un auteur des Tang Zhang Ruo-xu>>, Cheng Chi-Hsien, Edition La Haye Mouton et Cie, 1970 PARIS.

關鍵詞:程抱一 法國漢學 結構主義 年鑒學派 索緒爾語言學 EPHE SORBONNE PARIS


法蘭西學院院士程抱一的成名作(碩士論文-Diplome de l'EPHE-1969-程紀賢)



摘要 Résumé : Francois Cheng était un sinologue très connu pour ses deux oeuvres publiées dans les
années 70 du siècle dernier : Analyse formelle de l』oeuvre poétique de Zhang Ruo-Xu, auteur
dans la dynastie des Tang et L』écriture poétique chinoise, suivi d』une anthologie des poèmes des
Tang. Il s』est jeté dans la sinologie en profitant des facteurs suivants : le développement de la
sinologie en France, le soutien des sinologues francais et l』environnement académique dans
lequel il effectuait ses recherches.

2002 年 6 月入選法蘭西學院(Academie Francaise)院士的法籍華人程抱一以作家、詩人、翻譯家、藝術評論家的身份為世所知,但事實上,程抱一的名字也曾出現於國際漢學史著作,他的一些作品被作為漢學研究成果而為國際漢學界所矚目。程抱一曾從事漢學研究,曾是一名「漢學家」,這一事實鮮為人知。

這主要有兩大原因:其一是程抱一從事漢學研究主要在 20 世紀 70 年代,而他在法國獲獎並獲得較高聲望,則在 20 世紀 90 年代,那時他已經由研究轉向創作,他於 1998年獲得法國文學大獎「費米娜文學獎」(Prix Femina)正是由於他的第一部小說《天一言》。此後他以詩歌創作、畫論等頻頻得獎[1],而漢學研究早已淡出他的研究範圍。其二是程抱
一本人並不十分認同自己漢學家的身份。他曾說:「我不是純粹的學者,不是經院式的漢學家,桀溺教授、於連教授、我女兒程艾蘭才是地道的漢學家,他們的著作如程艾蘭的《中國思想史》才是真正的漢學著作」[2]。程抱一竭力否定自己的漢學家身份,其實是在強調和肯定他給自己的定位:創造者。他說:「我屬於開創性的研究者,追求融匯和超越。」
[3]他將自己稱為一個「探求者和創造者」[4]。程抱一在 20 世紀晚期由研究轉向創作跟他對自己身份的認定、對自己工作的定位有著直接而密切的關係。

但歷史畢竟無法繞過程抱一從事漢學研究的這一階段——20 世紀 70 年代,程抱一在該段時期在法國用法文撰寫和出版了兩部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漢學著作,在國際漢學領域引起了較大的反響。當時,他稱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漢學家。

20 世紀 60、70 年代,程抱一與漢學結下因緣,是與當時法國漢學所處的狀況和發展的要求相應的。眾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法國漢學在國際漢學界一直居於遙遙領先的地位。1814 年,法國漢學家雷慕沙(Abel Rémusat,1788-1832)在法國國家學術院(Collège de France)創設了「漢語和韃靼-滿語語言與文學」講座,成為西方真正經院
式漢學研究的開始。從開創到二戰結束,該講座已經經歷了五任主講教授:分別是雷慕沙、儒蓮(1797-1873)、德理文(1823-1892)、沙畹(1865-1918)和馬伯樂(1883-1945),其中除了德理文作為漢學家的名氣稍遜以外,其餘四位都是極負盛名的大漢學家,沙畹是20 世紀初期佔據統治地位的西方漢學家,是整個西方世界公認的漢學研究大師,馬伯樂是他的三位高徒(另兩位是葛蘭言和伯希和)之一。1945 年馬伯樂病逝於納粹德國集中營,法國國家學術院中國語言和文學講座的講席向沙畹的另一位學生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1894-1979)敞開了。

作為法國第四代漢學家,戴密微「以一種世界公認的學術水平和權威」[5]繼承了已有一個半世紀傳統的法國漢學,成為了 20 世紀下半葉法國漢學界的帶頭人。雖然如此,從總體而言,隨著伯希和、葛蘭言和馬伯樂在 20 世紀 40 年代相繼逝世,法國漢學統領西方漢學界天下的輝煌時代宣告結束。戰後美國的中國研究迅速崛起,以集團協作和組織管理等迥異於歐洲漢學研究的方式,在政治、經濟、社會學、人類學等方面廣泛開展對近現代中國的研究,大有後來居上之勢;而戰後的法國漢學,則面臨著如何在嶄新的時代條件下繼往開來的艱巨任務,急需各種人才為其添磚加瓦。這為眾多的法國學子提供了躋身漢學界的機會。程抱一在 20 世紀 60 年代初通過到法國國家學術院聽課得以與主持中國語言和文學講座的教授、當時法國漢學的領頭人戴密微結識,並由於戴密微的推薦而到當時新創設的「展望研究中心」工作,由此逐漸步入法國學術界特別是漢學界。這一切是與法國漢學在該時期的發展狀況和要求相應的。

在 20 世紀 60、70 年代,程抱一與多位當代法國漢學家的結識和交往在他的漢學之路中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除了上文提到的戴密微——程抱一最初接觸的漢學家,還有謝和耐(Jacques Gernet,1921-)、桀溺(Jean-Pierre Diény,1927-)、李嘉樂(Alex Rygaloff,1922-)、艾樂桐(Viviane Alleton)等法國漢學家,比利時漢學家李克曼(Pierre Ryckmans),以及美國漢學家傅漢思(Hans Frankel)、宇文所安(Stephen Owen)、高友工、林順夫、孫康宜等。他們都曾通過不同的形式、為程抱一從事漢學研究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指導,提供了建議和意見。比如,20 世紀 60 年代,程抱一在法國高等研究院(字面直譯:法國高等研究實驗學院(EPHE PARIS, 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第六系——「經濟和社會科學系」[6]做碩士論文,李嘉樂[7]即是其直接導師。當時李嘉樂是該系的研究導師。事實上,程抱一進入法國高等研究實驗學院學習和工作,一開始就是在李嘉樂的直接指導之下。1962 年,該學院第六系成立了「中國語言學中心」(le Centre de linguistique chinoise),在李嘉樂的主持下舉辦相關活動。正是在此前後,由於「展望研究中心」的主持人加斯東·貝爾傑(Gaston Berger,1896-1960)因車禍去世,程抱一離開該中心而進入「中國語言學中心」,在李嘉樂的帶領下研讀和修習各類語言學著作。在程抱一寫作論文的過程中,戴密微和桀溺都給他提過意見和建議。論文完成後,戴密微的弟子、巴黎大學中國語言文化講座教授謝和耐[8]是其兩位評審委員之一。又如,程抱一在其出版於 1977 年的漢學專著《中國詩語言研究》一書的致謝辭中,再一次特別感謝了漢學家戴密微和李嘉樂,並提到了上述多位歐美漢學家,感謝他們為他提了許多有益的建議。可以說,戴密微和李嘉樂是程抱一從事漢學研究的領路人,而更多的歐美漢學家則扶持和推動了程抱一在漢學研究之路上順利前行。

同時,在程抱一 20 世紀 60、70 年代的漢學研究之路上,他所身處的各類學院、教學和研究機構為他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和適宜的學術環境。如上所述,程抱一於 1960 年由戴密微的推薦進入由法國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哲學家加斯東·貝爾傑教授創設的「展望研究中心」(Centre d』études Propectives)工作,擔任貝爾傑的助手,為一部漢法詞典的編纂整理資料。加斯東·貝爾傑具有寬廣而開放的文化視野,他設立「展望研究中心」是為了引導社會文化思潮,開掘具有前瞻性的思想潮流。該中心重視多種形態民族文化的研究,如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等。程抱一所擔負工作的性質和內容則使他有機會大量涉獵語言學方面的著作,這為他日後從語言學的角度研究中國古詩語言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1962 年,程抱一進入法國高等研究實驗學院(EPHE PARIS, 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 按:該校執教者多為世界級學術大師:Gaston Maspero..Levi Strauss..Fernand Braudel..Jean Bottero..Lucien Febvre..Ferdinand de Saussure..Jean Yoyotte..Marc Bloch..Paul Demieville..Roland Barthes..)的「中國語言學中心」,在李嘉樂Rygaloff Alexis的指導下,繼續從事跟前沿語言學密切相關的工作,進一步夯實他在「展望研究中心」打下的基礎。法國高等研究實驗學院(www.ephe.sorbonne.fr)創建於 1868 年,是一個為科學研究做準備的機構,其中的研究導師們通過講座等方式啟發和指導碩士、博士論文,推動「實驗」工作,培養科學研究人員。學生在該校做論文,所得到的文憑在法國向來享有盛譽。自 19 世紀 80 年代初起,漢學研究被逐步納入該學院的科研領域。程抱一所在的第六系即「經濟和社會科學系」創建於 1947 年,列維·斯特勞斯、布羅代爾、羅蘭·巴爾特、謝和耐、李嘉樂、白樂日(Etienne Baluzs,1905-1963)、魏丕信(Pierre-Etienne Will)、艾樂桐等著名學者都曾先後擔任該系的研究導師。20 世紀 60 年代,程抱一在法國漢學研究的重鎮之一——高等研究實驗學院做碩士論文,可以說具備了從事漢學研究天時地利人和的優越條件。此外,程抱一於 20 世紀 70 年代在巴黎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任教,主講唐詩分析,直接站在了法國培養漢學研究人才中心的前沿。這段實踐經歷對他運用西方新型方法對中國古典詩歌語言進行思考和研究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77年,他出版了其主要漢學研究專著《中國詩語言研究》,在漢學界獲得了好評,也為他贏得了作為漢學家的聲譽。

程抱一的碩士論文《張若虛詩之結構分析》(Analyse formelle de l』oeuvre poetique d』un auteur des Tang, Zhang Ruo-Xu )出版於 1970 年。程抱一在前言中表明,「在此書中,我們要運用一種嚴密的分析方法,以一種儘可能詳盡、透徹的方式,從不同的層面上來分析這兩首詩」[9]。他認為中國歷代學者包括日本漢學家對《春江花月夜》這首名詩雖然已經
作了足夠詳盡的分析,但他們的分析和論述多著重於其風格、意義及哲學方面,偶爾也涉及對語言的運用和句子的結構,但他們的研究從來不是系統性的。程抱一所說的「嚴密的分析方法」,指的就是結構主義的分析方法。程抱一運用這種新型的分析方法,對張若虛現存的兩首詩《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閨夢還》從形式和內容各方面進行了分析,其中對
名詩《春江花月夜》的分析尤為詳盡。他先將詩以中法文對照的方式列出,從文獻學的角度考察此詩的詩題及跟每句詩相關的出處,然後逐步考察詩的形式,包括詩的押韻、平仄、音樂效果、詩行的節奏等,再考察詩的內容,按詩節從句法和語義學兩個層面逐行進行分析,包括詞語的運用,句子的結構,對仗句,形象,主題等;最後從歷史的坐標出發,分別從形式、類別和形象三方面論述張若虛詩作的價值以及為中國詩歌所作的貢獻。先將一首詩由整拆零,在各個層面上將它分解成最小的單位,對每個單位以及單位與單位之間的關係進行條分縷析的觀照,然後又由零歸整,以整首詩和詩人的整體出發,從宏觀的角度探討其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地位和貢獻,這種分析方法是典型的結構主義的分析方法。

南京大學錢林森教授這樣評價程抱一的《張若虛詩之結構分析》:「程紀賢(Cheng Jixian,程抱一發表此篇碩士論文時的原名)先生運用結構主義方法論,對詩歌的內部規律進行了充分的揭示,從而達到了更高境界的藝術賞析的效果。從批評方法上看,無疑是個重大突破。」[10]程抱一的碩士論文《張若虛詩之結構分析》受到了羅蘭·巴特、朱利葉 克里斯蒂娃等人的欣賞,他們建議程抱一擴充他的研究,法國色伊出版社(Seuil)也與程抱一簽約,允諾出版他的論著。程抱一最重要的漢學著作——《中國詩語言研究》(「L』écriture poétiquechinoise, suivi d』une anthologie des poèmes des Tang」, éditions du Seuil,1977)正是他延續和擴展這種研究的成果。在這部著作里,程抱一將對初唐詩人張若虛詩作的結構主義研究擴展到了以唐詩為代表的中國古典詩歌的研究。在這裡,他發展和完善了《張若虛詩之結構分析》中所用的各種分析方法,如將對詩歌形式上的分析分為辭彙、句法和詩律兩個層面,分別從虛-實和陰-陽兩對概念出發來展開論述;在對詩律的考察中,從對《春江花月夜》不完善對仗句的分析,發展到對唐代律詩結構嚴謹的對仗句在各個層面上展開周密的分析;更主要的是,程抱一在《張若虛詩之結構分析》中分析《春江花月夜》時,最後才提出辭彙、形象、敘述語氣和句法(包括對仗)等四方面的特徵,而《中國詩語言研究》全書正是以這幾大方面(辭彙、句法的層面,詩律的層面,以及形象的層面)為綱組織起來的,其中詩律的層面包涵了《張若虛詩之結構分析》所提出的敘述語氣。在《中國詩語言研究》中,除了更嫻熟、更系統地運用結構主義方法分析唐詩尤其是唐代律詩的語言特徵之外,程抱一還運用了符號學的理論。他以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為基本立足點,從漢字的表意性出發對中國詩語言的各個層面進行分析。他認為,漢字與書法、繪畫、神話以及音樂等中國傳統藝術形式之間的關係,不僅僅在於前者對後者起了承載工具的作用,更本質的在於漢字是構成後者體系的行為方式,表意文字漢字有其內在體系,它「形成了一張既複雜又統一的符號網路,服從於象徵意義及某些基本的對立法則」[11]。這既是典型的結構主義的觀點,也是對符號學原理的運用。

程抱一在其兩部漢學專著中運用結構主義方法和符號學原理,是跟其研究的性質——語言學研究直接相關的。在《張若虛詩之結構分析》和《中國詩語言研究》中,構成詩歌的基本元素——語言成為研究對象,而現代語言學與結構主義和符號學相互滲透,運用前者從事研究顯然避不開對后兩者的運用。程抱一在這兩部漢學專著中運用了現代語言學的重要原理和概念,如索緒爾關於具體的整體語言(les langues)和抽象的整體語言(la langue)之分的理論、雅各布森關於組合關係(combination)和聚合(選擇)(selection)關係、相似(similarity)和相關(contiguity)的理論等等。

《張若虛詩之結構分析》和《中國詩語言研究》是真正意義上的漢學著作,程抱一和他的這兩部著作在漢學發展史上被頻頻提到。如法國高等研究實驗學院第四系教授、戴密微的弟子蘇遠鳴(Michel Soymié,1924-)在「法國漢學 50 年(1923-1973)」一文中,對程抱一《張若虛詩之結構分析》一書的價值和意義予以了肯定。他說:「年輕的研究員程紀賢先生,則從另一個受當前某些傾向啟發的完全不同的角度,新近發表了《唐代作家張若虛詩作的形式分析》(1970 年)。其成果頗具意義。」[12]法國當代漢學家彼埃·卡賽提到了程抱一的《中國詩語言研究》對詩詞愛好者的普遍吸引力:「無論愛好詩詞的讀者有著怎樣的要求、興趣、能力和期望,他們在離開書店的時候,口袋裡很可能會裝著程紀賢關於中國詩詞創作的出色的小冊子的第二版。這本書雖然略嫌難懂,但它為讀者們提供了理解一種陌生的文字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另一項不容忽視的功績,就在於通過秀眉細膩、通靈達意的文字,使人把握住唐詩的真髓。這正是其它文學體裁的欠缺之處。」[13]「關於中國詩詞創作的出色的小冊子的第二版」就是指色伊出版社於 1996 年再版的《中國詩語言研究》。事實上,《中國詩語言研究》出版后就在法國和國際漢學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用程抱一自己的話來說,由於運用西方的結構主義方法分析中國傳統的文學藝術形式,《中國詩語言研究》被視為漢學研究中的「一個轉折點」(un tournant)(Francois Cheng, 「Le Dialogue, Une passion pour la langue fran aise」, Desclée de Brouwer, Paris, 2002,p. 33.)。本書出版五年後,被翻譯成英語在美國出版。(《中國詩語言研究——附唐詩選譯集》的英譯本為「Chinese poetic writing」,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Donald A. Riggs and Jerome P. Seaton, with an anthology of T』ang poetry, translated from the Chinese by Jerome P. Sea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2.)

20 世紀 70 年代,當程抱一出版他的漢學著作時,他仍然以「程紀賢」CHENG Jixian的原名為國際漢學界所知;而當他以「程抱一」的筆名在法國取得極高的榮譽、聞名於全法國乃至全世界時,他早已悄然退出漢學研究領域,轉而投身於小說和詩歌的創作,以一位「創造者」、「探索者」的姿態,探求著生命的奧秘,不斷創造出極富個人風格、志在向深處挖掘的創造性作品。應該說,後者才是程抱一一生所真心追逐的理想和使命,而前者,只是他生命成長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一段看似小、卻極其重要的插曲,沒有了它,便無法成就今天的程抱一。

法蘭西學院院士程抱一的成名作(碩士論文-Diplome de l'EPHE-1969-程紀賢)

17

主題

59

帖子

8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0
沙發
 樓主| Love001 發表於 2012-5-20 20:22 | 只看該作者

院士程抱一的成名作(碩士論文-Diplome de l'EPHE-1969-程紀賢)

本帖最後由 Love001 於 2012-5-21 06:51 編輯

【注 釋】

[1]《雙歌集》(Double chant), Encre marine, Roger Caillois 獎(prix Roger Caillois),1998;《石濤,世界
的味道》(Shitao, la saveur du monde),Phébus,安德列·馬爾羅獎(prix André Malraux),1998。
[2]程抱一/錢林森:「中西方哲學命運的歷史遇合」,《跨文化對話》第 3 期,第 8 頁。
[3]同上。
[4]陳彥,「生命、激情與中西文化對話——法蘭西學院院士程抱一訪談」,《文景》第 5 期,2004 年 11-
12 月,第 6 頁。
[5]謝和耐,「法國 20 世紀下半葉的漢學大師戴密微」,《法國當代中國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年,第 108 頁。
[6]1975 年,法國高等研究實驗學院的第六系從學院獨立出來,成立了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7]主修方向為語言學,主要著作為《漢語基礎讀法》,巴黎:法國大學出版社,1973 年。
[8]1975 年,謝和耐被任命為法國國家學術院的教授,主持中國社會和文化史講座;1977 年成為該學術院
遠東研究所的常務主持人,直至 1992 年退休。
[9]「Analyse formelle de l』oeuvre poétique d』un auteur des Tang, Zhang Ruo-Xu」,pp.. 19-20.
[10]錢林森編:《牧女與蠶娘——法國漢學家論中國古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 6 月,第 378 頁。
[11]Francois Cheng, 「L』écriture poétique Chinoise, suivi d』une anthologie des poèmes des Tang」, éditions du
Seuil,Octobre 1996, p. 15.
[12]戴仁主編,耿昇譯:《法國當代中國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年,第 84 頁。
[13]彼埃·卡賽,「中國古典文學在法國」,《法國漢學》第四輯,中華書局,1999 年,第 284 頁。
[14]Francois Cheng, 「Le Dialogue, Une passion pour la langue fran aise」, Desclée de Brouwer, Paris, 2002,p.
33.
[15《]中國詩語言研究——附唐詩選譯集》的英譯本為「Chinese poetic writing」,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Donald A. Riggs and Jerome P. Seaton, with an anthology of T』ang poetry, translated from the Chinese by
Jerome P. Sea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2。

【參 考 文 獻】

[1]程抱一/錢林森:「中西方哲學命運的歷史遇合」[J].《跨文化對話》,第 3 期:第 8 頁。
[2]陳彥:「生命、激情與中西文化對話——法蘭西學院院士程抱一訪談」[J]《文景》,第 5 期:第 6 頁。
[3]謝和耐:「法國 20 世紀下半葉的漢學大師戴密微」[A].戴仁.《法國當代中國學》[C].北京: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1998 年,第 108 頁。
[4]彼埃·卡賽:「中國古典文學在法國」,《法國漢學》第四輯,中華書局,1999 年,第 284 頁。
[5]蘇遠鳴:「法國漢學 50 年(1923-1973)」[A].戴仁.《法國當代中國學》[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1998 年,第 84 頁。
[6]錢林森:《牧女與蠶娘——法國漢學家論中國古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
[7]Cheng, Chi-Hsien, Analyse formelle de l』oeuvre poètique d』un auteur des Tang, Zhang Ruo-Xu[M]. Paris,
Mouton, 1970.
[8]Cheng, Francois, L』écriture poétique Chinoise, suivi d』une anthologie des poèmes des Tang[M]. Paris,
éditions du Seuil, 1996.
[9]Cheng, Francois, Le Dialogue, Une passion pour la langue fran aise[M]. Paris, Desclée de Brouwer,2002.

法蘭西學院院士程抱一的成名作(碩士論文-Diplome de l'EPHE-1969-程紀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59

帖子

8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0
3
 樓主| Love001 發表於 2012-6-13 07:14 | 只看該作者

參考書目:

本帖最後由 Love001 於 2012-6-13 07:20 編輯

參考書目:
《程抱一訪談錄》(法)卡特琳娜·阿爾岡;劉陽譯;載《當代外國文學》2002年04期。
《訪程抱一先生 中西合璧 創造性的融合》(法)程抱一、晨楓;載《博覽群書》2002年11期。
《程抱一的漢學研究之路》載《法國研究》2007年02期;蔣向艷;華東師範大學)
《向著中西文化「第三元」的自覺探尋》復旦大學博士論文;蔣向艷(代碼10246-021011056;時間2005-04-20)


摘要:「在程抱一20世紀60、70年代的漢學研究之路上,他所身處的各類學院、教學和研究機構為他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和適宜的學術環境。1962年,程抱一進入EPHE法國高等研究實驗學院(按:該校執教者多為世界級:Levi Strauss..Fernand Braudel..Lucien Febvre..Gaston Maspero..Jean Bottero..Ferdinand de Saussure..Jean Yoyotte..Marc Bloch..Paul Demieville..Roland Barthes..) 的「中國語言學中心」,在李嘉樂Rygaloff Alexis(北大羅常培與老舍之法國弟子)的指導下,繼續從事跟前沿語言學密切相關的工作,進一步夯實他在「展望研究中心」打下的基礎。法國高等研究實驗學院(EPHE PARIS, 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創建於 1868 年,是一個為科學研究做準備的機構,其中的研究導師們通過講座等方式啟發和指導碩士、博士論文,推動「實驗」工作,培養科學研究人員。學生在該校做論文,所得到的文憑在法國向來享有盛譽。自1880年初起,漢學研究被逐步納入該學院的科研領域。程抱一所在的第六系即「經濟和社會科學系」創建於1947年。除了李嘉樂,白樂日(Etienne Baluzs,1905 -1963)、謝和耐、魏丕信(Pierre-Etienne Will)、艾樂桐等漢學家都曾先後擔任該系的研究導師。20世紀60年代,程抱一能夠在法國漢學研究的重鎮之一——高等研究實驗學院做碩士論文,可以說具備了從事漢學研究天時地利人和的優越條件。程抱一在法國高等研究實驗學院EPHE第六系6e Section——「經濟和社會科學系」做碩士論文時,李嘉樂即是其直接導師。當時李嘉樂是該系的研究導師。事實上,程抱一進入法國高等研究實驗學院學習和工作,一開始就是在李嘉樂的直接指導之下。1962年,該學院第六系成立了「中國語言學中心」(le Centre de linguistique chinoise ),在李嘉樂的主持下舉辦相關活動。」


鮮為人知:作家曾走過的學術之路。法蘭西學院院士程抱一的成名作張若虛(碩士論文-Diplome de l'EPHE-1969-BAC+5-程紀賢)。「Le travail a ete presente sous la direction de Rygaloff Alexis pour le diplome de l'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 en 1969 (Diploma of EPHE, BAC+5). <<Analyse formelle de l'oeuvre poetique d'un auteur des Tang Zhang Ruo-xu>>, Cheng Chi-Hsien, Edition La Haye Mouton et Cie, 1970 PAR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59

帖子

8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0
4
 樓主| Love001 發表於 2012-6-14 07:37 | 只看該作者
19-20世紀,人文科學領域,世界級學者雲集於EPHE同台執教、會聚一堂,可謂不多見。Levi Strauss、Roland Barthes、Fernand Braudel、Lucien Febvre、Ferdinand de Saussure、Gaston Maspero、Jean Yoyotte、Jean Bottero、Marcel Mauss、Marcel Granet、Paul Demieville、Jacques Gernet等,年鑒學派、結構主義、符號學、索緒爾語言學、莫斯社會學、埃及學、亞述學、漢學、閃學……群星璀璨。無聲的轟轟烈烈。華人中有程抱一、饒宗頤、張廣達畢業或執教於EPHE。


Paul Demieville戴密微與程抱一。。。


程抱一:「擺渡」蓬山滄海間
           
作者:余熙

用成就顯現生命的奇迹     
       
        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程抱一便欣然從事起文化「擺渡人」的工作――把東西方文化相互介紹給對方。     
        1960年,法國教育部高教司司長貝爾傑(Gaston Berger)教授,將德國哲學「現象學」的開山鼻祖、黑格爾的老師胡塞爾(Hussel)介紹到了法國后,隨即創辦了「展望研究中心」,聲稱為了引導社會文化思潮,該中心有責任開掘具有前瞻性的思想潮流。由此,他的研究中心重視多種形態民族文化的研究,如對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等。招收相關方面的專業研究人員勢在必行。
         
        在50年代就非常用功讀書的程抱一,也是「逢講座必聽「的好學生。儘管他當時處於精彷徨的狀態,自認為是一個不善生存的人,沒有文憑、學歷,沒有工作,但仍然每天堅持在索邦大學聽文學課。1960年的一天,法國大漢學家保羅·戴密維(Paul
      Demieville)在法蘭西學院作關於道家哲學的講座,程抱一坐在最後一排聽得入了迷。這時的程抱一的法文已經非常棒了,他發現,奧地利象徵主義詩人里爾克(R.M.Rilke)的詩與道家思想很有些吻合之處,於是起立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這位中國留學生以一口流利的法文,和對西方文化的濃厚興趣,吸引了戴密維教授的注意。戴密維教授主動找到這位中國小夥子,提出希望推薦他到貝爾傑司長主持的「展望研究中心」工作。

            程抱一迄今仍然清晰地記得當時的細節:     

        「戴密維教授提出想為我謀一個職位。他問我擁有哪所大學的文憑?我答:『沒有。』教授遲疑了一秒鐘,立即安慰我:『讓我想想,不要急!』在他的信任下,我的職位問題順利解決,絲毫沒有因為文憑的問題而受到影響。」
            此後成為貝爾傑司長秘書的程抱一,進入法國高層學術環境后,格外勤奮地讀書鑽研,
      「我的工作是為一部漢法詞典的編纂作資料整理工作,這使我有機會大量涉獵語言學方面的著作。」在知識的海洋,他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一年後,貝爾傑榮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的要職。可是僅過了半年,這位提攜程抱一步入法國學術界的領路人,卻在一次駕駛中不幸遭遇車禍身亡。自己的生活好不容易剛剛被恩師引領入道,就遇恩師亡故的打擊,性格原本憂鬱的程抱一黯然神傷,精神一度萎靡。「
      我原本也有邊開車邊思考的習慣。自從貝爾傑去世以後,我就再也不敢自己開車了。」程抱一至今仍然心有餘悸。     
        不過,「命運之神」從來只眷顧垂青於勤奮的拼搏者。這位「命運之神」也總能讓程抱一「絕處逢生」――     
        在大教堂參加完貝爾傑的祭禮,出門走下台階之際,程抱一偶遇著名漢學家羅蘭·巴爾特(Roland
      Barthes)教授。羅蘭·巴爾特是著名結構主義文論家和漢學家。他正好開設了一個「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巴爾特了解到程抱一的狀況,決定為他提供在該中心工作的機會。
            在「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工作期間,程抱一發現很多學科都與語言學有關係。而新興的結構主義、符號學等理論,又為他的研究方法另闢蹊徑。     
        「1965年到1975年的10年間,是結構主義與符號學盛行走紅的時代。我當時在法國高等實踐學院讀了一個學位,研究初唐詩人張虛若的名作《春江花月夜》。羅蘭·巴爾特是我論文答辯評審委員之一。他聽了我的答辯后,發現當中有可與結構主義相印證之處。克里斯蒂娃看了我的論文後也來找我。我當時可謂受寵若驚!她讓我擴充我的工作,並允諾兩年後在著名的門檻出版社發表,而且馬上跟我簽了合同。1977年,我花五年時間撰寫的研究著作終於得以出版。」當年47歲的年富力強的程抱一,26年後的今天回憶說,他此後的生命意義,便一直緊緊地與跨東西方文化研究的領域連接在一起。
            程抱一運用結構學、符號學的理論體系作指導,通篇以法文寫出了學術研究成果《中國詩語言研究》(L』ecriture poetique
      chinoise, 1977)、《虛與實――中國繪畫語言研究》(Vide et plein,
      1979)兩部專著。其中《中國詩語言研究》是世界上第一部以結構主義研究中國古典詩詞的著作。       法國讀書界好久沒見這種場面了:     
        上述兩著於20世紀70年代出版以後,竟然出現法國知識分子人手一冊的罕見奇觀。海外有評論甚至說:它們已成為「西歐當代藝術家無人未讀之作」。作者「程抱一」的名字頃刻傳遍法國乃至全球的法文讀書界。一時間兩著「洛陽紙貴」,屢屢脫銷。法國哲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學科的泰斗們,也紛紛向青年學者程抱一表示敬重之意;美國哈佛大學漢學家杜維明教授稱他的這種研究方法在全球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出版社更是最大的實惠得主――這兩部專著每年都會被重印,且時至今日仍然沒有斷版,喜得合不攏嘴的出版社,已將其列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這種令世界所有圖書作者無不艷羨的局面,在法國實不多見;偌大之中國堪與類比者,恐怕也只有那幾家壟斷著學校教材出版權的「教育出版社」們方可媲美。
            
      素來熱愛中國文化的法國現任總統希拉克,在一次度假旅遊的途中,專門攜帶這兩部著作同行,沿途邊讀邊稱絕不止。歸來后意尤未盡的總統,親筆致函作者程抱一表示感謝和問候。
            程抱一這兩部著作問世后,一些大學紛紛向他發來講學的邀請。     
        法國教授的評聘資格素以嚴苛而著稱。而著名的法國巴黎東方語言學院,則以這位中國學者的真才實學為依據,正式聘任程抱一為教授。這一聘任,也開創了中國人在法國大學獲得正式「教授」職位的先例。30年過去了。時至今日的法國大學里,程抱一仍是碩果僅存的惟一一位華裔教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9

主題

1452

帖子

227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76
5
玉面狐 發表於 2012-6-14 08:4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的文化需要一批熱衷於它的人去傳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59

帖子

8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0
6
 樓主| Love001 發表於 2012-6-21 06:57 | 只看該作者
鮮為人知:作家曾走過的學術之路。



參考書目:
《程抱一訪談錄》(法)卡特琳娜·阿爾岡;劉陽譯;載《當代外國文學》2002年04期。
《訪程抱一先生 中西合璧 創造性的融合》(法)程抱一、晨楓;載《博覽群書》2002年11期。
《程抱一的漢學研究之路》載《法國研究》2007年02期;蔣向艷;華東師範大學)
《向著中西文化「第三元」的自覺探尋》復旦大學博士論文;蔣向艷(代碼10246-021011056;時間2005-04-2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59

帖子

8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0
7
 樓主| Love001 發表於 2012-7-6 02:28 | 只看該作者

程抱一發表成名作《張若虛》當時的法國學術背景

本帖最後由 Love001 於 2012-7-6 11:38 編輯

鮮為人知:作家曾走過的學術之路。

  
此文發表,如炸彈扔進頂級學術明星堆里。。。引起的後果難以估量。

體會一下程抱一發表成名作《張若虛》當時的法國學術背景。如下圖。

19-20世紀,人文科學領域,世界級學者雲集於EPHE PARIS同台執教、會聚一堂,可謂不多見。Levi Strauss、Roland Barthes、Fernand Braudel、Lucien Febvre、Jacques Le Goff、Ferdinand de Saussure、Raymond Aron、Pierre Bourdieu、Marcel Mauss、Gaston Maspero、Jean Yoyotte、Jean Bottero、Marcel Granet、Paul Demieville、Jacques Gernet……年鑒學派、結構主義、符號學、索緒爾語言學、莫斯社會學、埃及學、亞述學、漢學、閃學……群星璀璨。無聲的轟轟烈烈。華人中有程抱一、饒宗頤畢業或執教於EPHE。



----------------------------------------------

附原文:中華祖宗的詩,征服了西方學術界最著名的幾位大師。卻鮮為人知。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

中國這樣的好東西,外國人知道多少?老外要怎樣翻譯才能明白?

此文發表,如炸彈扔進學術明星堆里。。。引起的後果難以估量。

張若虛無與倫比的《春江花月夜》。。。

中國古代詩歌的千古絕唱、不朽名篇,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聞一多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是中國詩歌歷史的珠穆朗瑪峰。如「黃山歸來不看岳」。

中華老祖宗的詩,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曾征服了西方學術界最頂級的幾位大師。

卻鮮為人知。

參考書目:

  程抱一的唐詩翻譯和唐詩研究-蔣向艷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博士論文)
  《訪程抱一先生-中西合璧-創造性的融合》(法)程抱一晨楓;載《博覽群書》2002年11期。
  (法)卡特琳娜·阿爾岡 《程抱一訪談錄》劉陽譯;載《當代外國文學》2002年04期。
  (法)程抱一高宣揚-對話-遠近叢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程抱一專訪-擺渡東西文化間-余熙-約會巴黎-新世界出版社2003
  程抱一創作實踐研究-對話與融合-牛競凡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博士論文)
  《程抱一的漢學研究之路》載《法國研究》2007年02期;蔣向艷;華東師範大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59

帖子

8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0
8
 樓主| Love001 發表於 2012-8-5 23:53 | 只看該作者
程抱一的系主任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EPHE - 6e Section):
發表《張若虛詩之結構分析》的學術背景 (1962-1969): (貼圖)   


楊年熙:《程抱一印象記》
文 :楊年熙。作者簡介:程抱一《天一言》中文版譯者。
原刊:廣州南方周末集團《mangazine|名牌》雜誌特約稿。
http://pariscafecreme.blogspot.fr/2010/03/blog-post_5184.html



程抱一攝影:楊年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59

帖子

8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0
9
 樓主| Love001 發表於 2013-10-20 07:15 | 只看該作者
程抱一的系主任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布羅代爾1938年進入EPHE第四系歷史系執教)。
1962-1969年,程抱一發表《張若虛詩之結構分析》的學術背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5 07: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