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吃欲無止境:美國人為何吃不過中國人?

[複製鏈接]

3409

主題

3943

帖子

70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versace 發表於 2012-8-2 09: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佛洛依德說過人的行為絕大部分來自「潛意識」,這種潛意識支配著人的習慣和偏見,人與人之間也因之形成了潛規則,凡是潛規則無法適用的才被明規則限定,這才有了法制這個東西。

  如果這個著名理論成立,那麼就可以肯定一點,中國人和美國人之間的同異絕不限於明規則,也就是不限於社會法規和制度,而是更多的集中在潛意識之中。

  說到潛意識,自然會想到「吃」這個本能,這是馬斯洛需求層次中最基本的,也是所有其他需求的基礎。

  中國五千年吃文化博大精深,這五千年中,災荒和豐足相互交替,讓人們嘗試了所有能吃的東西,從炸黃蟲到燉魚翅,體現出人類為生存到為奢侈的循環過程,當然這種循環中包括了從皇帝到乞丐的不同等級,差距極大。

  美國則是另一種歷史,饑寒交迫的西部大遷移依然沒有改變美國人那單調的食物種類,幾乎所有食物都是《聖經》時代所記載的,只是多寡不同而已。

  今天,美國人均糧食產量是中國人的七倍,這些糧食人消化不完,當然就分給牲畜,其次再分給出口,總算把糧食處理乾淨了。許多美國的孩子們只曉得雞蛋是從超市裡獲取的,但小雞是如何孵出的卻一點也不明白。

  美國人對於食品要求也很簡單,連一隻烤雞批也會讓他流口水,前提是他只需用微波爐加熱就能下肚。由於飲食如此簡單,美國人就給飲食創造出其他附加物,美酒、宴舞、派對、音樂,但幾乎都和增加食品複雜程度無關,反而增加了其他文化節目的發展。

  當中國人開始經濟改革時,第一個要做的事情就是「吃一回美國肯德雞」,然後才是穿上一條喇叭褲(三十年前不流行牛仔褲),這兩件事情完成了才有人打出「小平你好」的標語來。

  之後就越來越奢侈了,每年喝掉相當於兩個西湖的酒,每年吃掉一萬億公款,每年吃掉多少個小學之類的消息不少,但從來沒有人追根到底研究過這件事產生的根源。

  許多專家說這是因為沒有民主監督,或者說沒有明確法律限制,才造成了這樣的狀況,但後來發現人民也參與了,法官也參與了,大家根本沒把這種消費看成是不應當做的事。

  這就是社會文化的巨大驅動力,你反對一個法律條文很簡單,因為它是由別人制定的;你反對一種社會文化就非常複雜,因為你反對它就等於反對你自己,你也是社會文化的一個細胞,社會細胞集體有自我維護功能,你反對它是徒勞的。

  你一個人的心理叫潛意識,整個社會的潛意識就成了社會文化,成了習俗,最後法律也就與它相適應了。

  也正因為以上原因,美國不會有手工精細的小魚餃,也不會種採收費人力的蓮藕,甚至無法用機械採收的通心菜也沒用人種。

  美國的蘋果落到地里爛掉很多,因為中國的蘋果醬比美國蘋果更便宜。中國貴州山區里孩子喝水當午餐,為何同時美國市場被中國蘋果醬傾銷呢?

  沒必要說出一番大道理來,因為我們沒有人會去實施改良計劃,說出來的道理是給別人聽的。中國文化中道理很多,但都是裝面子的,只有吃到肚子里的才真正屬於自己,這便是民以食為天的真正含義。

  記得十年前法國在攻打伊拉克問題上反對美國提案,結果美國許多漢堡店把「法國炸薯條」改名為「自由炸薯條」,發音相去不遠,十分幽默,但也反映出美國人的愛國主義傾向。

  中國人絕不會把菜名改成「自由」,而是起一些非常吉利的名字,「發財就手」(髮菜燉豬腿和蠔),「金玉滿堂「(揚州炒飯)等等,可見兩個民族由於潛意識不同產生出截然不同的表達方式。

  說到底,美國人的吃講究的是工作效率,中國人的吃講究一種社會地位和權力,自然,前者的食品不會太奢華,後者吃的慾望卻是無止境的。或者這樣說,革命就是請客吃飯,中國歷史就是一部舌頭革命史。

  來源:BWCHINESE中文網  作者:那小兵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20: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