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女子優惠券用到極致 開班授課賺錢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摘 要:說美國人凱茜·約德和莫妮卡·奈特是「優惠券達人」也不為過。她們竭盡所能收集和使用優惠券購物,以此為購物最大樂趣。她們還摸索總結出一大套使用優惠券省錢的訣竅,創辦優惠券信息共享網站,吸引了眾多商家和消費者關注。


「優惠券達人」變省錢為賺錢



  說美國人凱茜·約德和莫妮卡·奈特是「優惠券達人」也不為過。她們竭盡所能收集和使用優惠券購物,以此為購物最大樂趣。她們還摸索總結出一大套使用優惠券省錢的訣竅,創辦優惠券信息共享網站,吸引了眾多商家和消費者關注。

  她們最初只是靠使用優惠券省錢,如今發展到靠傳授使用優惠券經驗賺錢。

  優惠用到極致

  不少人不屑使用優惠券,覺得省不了多少錢,但是家住愛達荷州首府博伊西的約德和奈特認為,堅持不懈地使用優惠券,累積省下來的就不是個小數。她們擅長把商家優惠、廠家優惠、折上折、雙倍優惠等組合使用,最大限度達到省錢目的。

  一個周二晚上,約德和奈特來到一家艾伯森連鎖超市。這一天是超市為期三天的「雙倍優惠」促銷活動最後一天,優惠券票面省錢數額可以翻倍。

  奈特走到一種售價1美元的真空包裝吞拿魚前停下。憑優惠券買這種魚可以省50美分,逢「雙倍優惠」活動可以再省50美分,也就是說,可以免費獲得。

  奈特興奮地把約德叫過來。約德全家都愛吃吞拿魚,約德2009年一次逛商場時看到這種魚打折賣5美分,買了150包,全家吃了一年半,好在魚的保質期長達3年。

  這一次不要錢,約德更不會錯過,不過,她猛地想起忘了帶買這種魚的優惠券,於是立即掏出電話告訴丈夫羅曼優惠券放在家中什麼地方,讓他開車送過來。

  趁等待的工夫,約德和奈特繼續沿著貨架「淘寶」,在乳製品區有所發現:一種大品牌酸奶10杯一個包裝賣6美元,用優惠券買省1美元,因「雙倍優惠」可以再省1美元。兩人毫不猶豫各自在購物車裡裝了一些。

  說起買過的划算貨品,兩人滔滔不絕,就像球迷回味看過的精彩比賽。2010年,她們發現一種6盒裝的麥片賣3.54美元,憑購物收據可以從一家名為「卡塔莉娜市場推廣」的企業換取4美元現金,相當於每買6盒麥片賺46美分。

  「我們邊購物,邊賺錢,」奈特得意地說。那次她買了60盒麥片,約德買了162盒。

  創辦省錢網站

  奈特和約德家的收入相當一部分來自她們創辦的網站「絕妙節儉」,一個發布優惠券信息、分享優惠券使用訣竅的網站。

  網站的誕生源自約德家幾年前的艱難處境。2008年初秋,約德每周在一家幼兒園工作3天,同時在當地青年足球聯合會兼職管賬,丈夫羅曼給一家為電工供貨的批發商打工。兩人辛辛苦苦仍入不敷出。當時家中有6個孩子,5張信用卡已經刷爆,欠債4萬美元。

  約德收聽一個介紹理財的廣播節目后,記住了主持人說的一句話:「你必須制定花錢計劃,否則錢將離你而去。」夫婦倆制定花錢計劃時並未考慮優惠券的事。「我一直認為優惠券是破爛兒,是愚蠢且浪費時間的玩意,」約德說。

  一個偶然的機會,約德改變了對優惠券的看法。一天下午,她上網搜索怎麼做出經濟實惠的飯菜,碰巧看到一些女人發布的照片,拍的是她們用優惠券買到的划算東西,讓約德頗為心動。

  她和奈特當時是教堂下屬一個針對女性的慈善機構的成員。約德建議這個機構的主管創建一個網站,發布一些對女教友有幫助的購物優惠信息。那名主管對這個建議不以為然,於是約德自己建起網站。

  奈特一直是個節儉的人,不看付費電視,不買健身俱樂部會員卡,不買新車,經常留意商品打折信息。得知約德建立這個網站后,奈特一發現便宜貨就告訴約德,這樣堅持1個月後,2008年11月開始兩人共同經營這個網站。

  網站最初叫「博伊西划算寶貝」,因羅曼覺得名稱「粗俗」,改叫「絕妙節儉」。約德和奈特最初只是把從報紙和網上搜集來的優惠信息發布到網站上,後來開始分析這些信息,標出特別划算的優惠,讓網友可以從眾多信息中迅速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信息。網站還會提醒優惠券到期日。

  網站最初點擊量平均每天只有幾百次,如今達到3萬次,優惠信息涵蓋15個州,產品種類繁多,從紙尿褲到音樂會門票應有盡有。網站知名度提升引來商家尋求合作,其中不乏亞馬遜、億貝這樣的大企業。

  徹底擺脫困境

  如果沒有奈特,網站恐怕早已夭折,因為網站辦得剛有起色時,約德就因為意想不到的原因中斷了網站工作,網站不得不靠奈特一人維持。

約德和丈夫在生了6個孩子后採取避孕措施

,唯恐家中添丁增加負擔,卻在2009年1月發現約德懷上第7個孩子,當時最小的孩子才7個月大

  「那個打擊真夠大的,」約德說,「我沒有時間養孩子,我們需要還債、需要搞定財務。老天爺幹嗎要再給我一個孩子?」

  這個孩子打亂了約德的計劃。為了加快還債進度,她打算把在幼兒園工作的時間延長一倍。誰知,新的打擊接踵而至。羅曼2009年4月失業。那年夏天,他們停止還信用卡賬單,次年春季開始拖欠還房貸。銀行發出最後通牒,如在限定日期之前還不上錢,就要收走他們的房子。

  約德申請修改還貸協議,爭取暫時減少或延遲還貸,但是因為她和丈夫幾乎沒有任何收入而沒有資格申請。債務諮詢師告訴他們,除了申請破產沒有其他出路。奈特覺得,應該做些什麼幫助她家賺錢。

  多虧奈特的堅持,網站2009年全年收入7700美元,到2010年9月,一個月的收入就達6400美元,約德那個月個人從網站掙得1600美元,獲得申請減少或延遲還貸的資格。1年後,他們完成冗長的修改還貸協議程序,還清兩張信用卡的債務,開始還另外3張信用卡。

  網站眼下年收入20多萬美元,僱用13名兼職員工。約德和奈特每月各從網站掙1萬多美元。

  奈特的丈夫馬克曾經看不起兩個女人的省錢生意,說她們「純粹是在浪費時間」。「我沒有看到網站的潛力,當我發現網站不僅與朋友分享免費商品的信息,而且能賺錢時,才認識到值得花那些時間,」馬克說。

  開班傳授經驗

  為了擴大網站影響並與更多人分享省錢之道,奈特和約德開設培訓班,傳授使用優惠券的秘訣,包括如何收集、整理和使用優惠券。

  約德告訴學員們,要把收集和使用優惠券看做一項「能帶來額外收入的兼職工作」。按她的計算,經常使用優惠券可以幫助一個普通家庭每年省至少1000美元。她家曾經一個月花1000至1200美元用於日常開支,大量使用優惠券后降到400美元。

  約德說,她極少買全價商品,都是等降價或有優惠券才出手。奈特沒這麼「理智」,有時碰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比如碎巧克力曲奇餅,不優惠也會買。

  約德和奈特不僅培訓學員購物技巧,還提醒她們注意「優惠券道德」,不能為了獲得優惠券做不道德的事。她們舉了一個反面例子:曾有一名婦女指使3歲的孩子偷偷抽出鄰居家報紙印著優惠券的夾頁。

  她們列出使用優惠券的準則,包括對收銀員友善、不要因為結賬時使用優惠券耽誤太多其他結賬者的時間等。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阿蔓達·福爾蒂尼參加了一期培訓班。培訓時間3小時,地點在一家社區學院,19名學員中只有1名男性。

  美國調查機構尼爾森公司發現,多數男性不愛使用優惠券,83%的家庭食物採購由女性完成。儘管約德和奈特都嘗到用優惠券的甜頭,但她們的丈夫都不愛用優惠券,嫌麻煩。

  約德和奈特因為「絕妙節儉」網站的成功成為各自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這份收入來得並不容易,有時一周要工作79個小時。

  這份辛苦給兩人帶來金錢和精神上的滿足。約德說,在家裡做多少事,都不會獲得家人表揚和感謝,網友則不然。她們在網站留言,感謝約德和奈特分享寶貴的持家經驗,幫助人們渡過經濟困境。

  約德丈夫羅曼已經習慣妻子花大量時間工作,心甘情願當「家庭主夫」。他說:「我沒有大男子主義,不會堅持必須怎樣分工。如果為了養家需要夫妻轉換角色,那就轉換好了。」(歐颯 新華社特稿)
沙發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2-7-8 21:17 | 只看該作者
看來經濟形勢不好,省錢理財大行其道啊,優惠券都可以辦班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8 12: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